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作者:qwxqwsean  于 2012-4-7 23: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51评论

70年生,记事的73-75年是在粤北山区一个贫困地区(至今仍贫困)的农村和小镇生活,家里也非常穷。 但在我记忆中,至少73-75年这段时间的生活一点也不苦。

 

常在网上看到人说文革时中国人食物何其短缺,我一点也感觉不到。

 

我记忆中,约73-74年在农村自家猪圈里骑猪,那时村里常见猪。 家里也养鸡。

 

记得我73-74年田间小路上骑水牛,以及骑水牛过河, 水牛好像是生产队的。 记得一些长辈亲戚在田里劳动,我和几个小孩在田埂边玩水,从水田里采葧荠, 抓小鱼,挖泥鳅。 记得我在收获后的地里挖土中遗漏的花生和红薯。记得帮祖母去割草帮生产队沤青肥。 73-75年我老家那个村的耕地明显比现在多,那时的耕地,现在很多被荒废或盖无人住的空房。农忙时,村里的小打谷场上很繁忙,人们用脚踏式打谷机给稻子脱粒,用木制手摇吹风机把谷壳吹掉。 村里有个公有的鱼塘,我对那里的鱼和螃蟹很熟悉。

 

家里有小菜园,我还记得大约74年,家里养的一只鸡的摔腿断了,下着小雨,我跟随亲戚进菜园摘一把韭菜,捣烂了给鸡的腿当药膏外敷。菜园里有油菜,芥菜,苦麻菜,葱等等。家里有条温顺的大黑狗, 我们那儿农村的狗作用主要不是看门,也不是宠物,而是和猪鸡鸭鹅类似的肉用家畜,74年左右那狗啃骨头时被噎死了。

 

我和几个小伙伴整天玩,去偷过别家的枇杷,溜进别家院子偷吃人家晾在竹竿上的一种米粉食品(类似于把一大张面皮挂在杆子上晾),上树上房掏麻雀蛋, 去河滩水沟稻田里挖贝壳,泥鳅,黄鳝,用网捞鱼。 我那时常因为私自下河捞鱼常祖母的烧火棍。 那时田边水沟里多的是鱼泥鳅黄鳝青蛙, 去河边树林采小野果。 把打过谷的稻草点燃,或把稻谷撒进火堆从灰堆里捡爆米花,  或把红薯放进自家炉膛余烬里烤着吃。

 

自家的屋檐下,常有腊肉腊鸭腊老鼠。家里老鼠很多,晚上睡觉时听见老鼠们在二楼木板上跑来跑去。 我很喜欢吃家里做的柚子皮。 常吃炸豌豆,和半透明的甜甜的红薯干当零食。

 

过年是我三四五岁在农村期间最快乐时光,非常热闹,食物非常丰盛。 我记得和大人一起做炸糖丸,我用米粉捏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放进油锅里炸。

 

我吃穿山甲野兔野鸡等也是在73-74年,现在我家乡大概已再无野兽, 但改开之前是有的。

 

76年我迁往陕西,才真正体会到苦日子:被迫吃辣椒,难以下咽的馒头和钢丝面,和令我闻风丧胆作呕的羊肉。不过几年后我对这些异域食品都不忌讳了。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2

拍砖

支持
1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1 个评论)

6 回复 越湖 2012-4-7 23:46
还是做孩童好,不用知道什么叫做柴米油盐。。。
问好老乡。
5 回复 qwxqwsean 2012-4-7 23:48
我家很穷, 大人对我也完全不惯着,半家半野地长大,我是说那时生活在物质上不苦。
5 回复 hr8888hr 2012-4-8 00:40
老家在粤北哪呀?
5 回复 卉樱果 2012-4-8 01:25
苦的,没有足够的食品水果,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像打仗一样干家务,没有旅游。。。。。。
没有大腐败
5 回复 北胜街 2012-4-8 02:03
兄弟,你的经历似曾相识,不愧为同龄的老广。也许,年少不知愁滋味,物质比今天贫乏多了,只是精神上很充实,算是心中富有吧。
5 回复 qwxqwsean 2012-4-8 02:15
卉樱果: 苦的,没有足够的食品水果,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像打仗一样干家务,没有旅游。。。。。。
没有大腐败 ...
七十年代中国普通人的工作压力不大。

物质上够用就行了,攀比是自找麻烦。 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家庭至今不需要洗衣机和冰箱。

中国七十年代电视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那时很多中国工人自学模拟电路的水平都很高,工人能自己组装收音机。 改开后中国的电子工业才开始落后。
5 回复 卉樱果 2012-4-8 02:31
qwxqwsean: 七十年代中国普通人的工作压力不大。

物质上够用就行了,攀比是自找麻烦。 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家庭至今不需要洗衣机和冰箱。

中国七十年代电视技术接近世界先进 ...
可以从几方面看。我觉得如果不从“苦”处看,从“快乐”看,那时候是快乐的。苦中作乐。现在物质丰富了,但是百姓不快乐。
6 回复 qwxqwsean 2012-4-8 02:31
毛主席号召年轻人上山下乡很重要,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哪怕只有三个月),就会知道谈到吃时,知道杀经过挑选的活鸡,半野黑毛猪肉比较好吃,而不是提到食物时只能列举几种袋装垃圾零食的牌子,和列举菜谱上的菜名,并炫耀自己在中西餐厅花几百几千吃了一顿甩了多少小费。

了解中国农村生活的人,知道绝大多数农民不需要冰箱和洗衣机。 海南岛那么湿热,你免费送冰箱洗衣机给海南农民,人家也不一定要,因为没啥实际用途 。
5 回复 qwxqwsean 2012-4-8 03:05
70年代,农村的生活并不苦,这是本贴所讲的主旨。

我76年一月去陕西,成了城市户口,此后吃饭用粮本粮票。 所以我记忆中的76-88年吃肉确实少。

然而76-88这个粮票时期,只是吃的品种比较少,没有穿山甲,腊鸭腊老鼠, 但还是吃饱了。 事实上,如果有网友可以帮搜一下中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成绩,76-88这期间中国城镇中小学生的体测成绩是最高的。 食物也就相当于饲料,这些饲料喂出了中国历史上体测成绩最高, 也就是最健壮的, 靠粮本供应粮食的中小学生。


吃肉的多少,是否可以作为伙食好坏的标志,十分可疑。因为汉族人传统上吃肉不多,这一点我以前一个贴子讲过,还引用诗经说明西周贵族的主要食物为植物类,吃肉很少。

海南岛是个长寿地区,我们一般买肉是按斤买的,但我考察过的海南农村,农民无论穷富,买肉是按两买的,每天早上向肉贩买肉,只买1-3两,一天就吃这么点,是饮食习惯。

现在很多中国人以吃肉多为伙食好的标志,貌似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喝牛奶亦然,因为汉人传统上视牛奶猪奶狗奶老鼠奶为同类物不喝。
6 回复 Cristal 2012-4-8 04:20
生活苦,但精神上还是富有的。
5 回复 HappyUSANA 2012-4-8 05:41
我倒是见过讨饭的。
5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2-4-8 05:50
76年我迁往陕西?
5 回复 晓临 2012-4-8 06:17
可能各地情况不一样。我七十年代初还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那个地方号称鱼米之乡,但农家生活还是很苦,在一些生产队里,苦干一天只给记下十个工分,到时换成现金四分钱,仅仅够买一根雪条(冰棍)。这样的生产队俗称“雪条队”。
5 回复 越湖 2012-4-8 06:30
晓临: 可能各地情况不一样。我七十年代初还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那个地方号称鱼米之乡,但农家生活还是很苦,在一些生产队里,苦干一天只给记下十个工分,到时换成现金 ...
哈哈,俺也记得四分钱一根冰棒、四分钱可坐三个站的公共汽车、四分钱可以打一次公用电话、四分钱可吃一碗白米饭(另加二两粮票)。
5 回复 晓临 2012-4-8 06:56
qwxqwsean: 70年代,农村的生活并不苦,这是本贴所讲的主旨。

我76年一月去陕西,成了城市户口,此后吃饭用粮本粮票。 所以我记忆中的76-88年吃肉确实少。

然而76-88这个 ...
我1976年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我的故乡是中山,被称为鱼米之乡,我家有海外亲人接济,生活在村里不算最苦的,但是,我童年生活之苦让现在的孩子无法想像。在七十年代,我基本上只能在过年过节之时吃上鸡鸭,平时一个月在饭桌上见不了几次猪肉。我的衣服是母亲以旧衣裤改成的,或者是亲戚穿旧了从港澳带回乡下的。读高中以后,夏天不再光脚了,但穿不起凉鞋,只会穿着港澳亲戚送的拖鞋。

我说了上面的话,并不等于诉苦,只是让你知道各地各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光凭自己的见闻就作出“70年代,农村的生活并不苦,”的结论,那就不准确了。
5 回复 晓临 2012-4-8 07:03
越湖: 哈哈,俺也记得四分钱一根冰棒、四分钱可坐三个站的公共汽车、四分钱可以打一次公用电话、四分钱可吃一碗白米饭(另加二两粮票)。 ...
也别忘了,四分钱是有些农民当年苦干一天换来的工钱。
5 回复 晓临 2012-4-8 07:06
哈哈,原来是这位博主写的文章,那就没有必要谈实例了。
5 回复 qwxqwsean 2012-4-8 07:54
晓临: 我1976年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我的故乡是中山,被称为鱼米之乡,我家有海外亲人接济,生活在村里不算最苦的,但是,我童年生活之苦让现在的孩子无法想像。在七十 ...
我故乡人穿的很旧, 但鸡鸭猪自养, 鱼自捉。

中山这么多河流, 你不捉鱼? 不吃腊老鼠?
5 回复 越湖 2012-4-8 12:31
晓临: 也别忘了,四分钱是有些农民当年苦干一天换来的工钱。
广东哪个地方四分钱一天?
6 回复 晓临 2012-4-8 13:30
越湖: 广东哪个地方四分钱一天?
中山一些地方就有这种情况,我们村里就有一些生产小队是“雪条队”,社员生活十分困难。因此,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泅水偷渡到澳门去谋生,不幸的被边防狼犬咬伤,被解放军开枪打死,幸运的到达彼岸并拿到身份证,但在八十年代前无权重返故乡。我舅舅偷渡六次才成功,而我家就是他与“偷渡友”的聚集密谋基地。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0 14: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