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不计算货币收入与开支, 只看实际伙食。
我家80-87年住在锦州, 一家四口, 父母上班普通工薪, 两兄弟上学。
80年代我们的伙食, 其实是我记忆中差不多最好的, 那时我们都用粮票,买副食也用
票。 按粮本,我每月好象30-33斤,是多种粮食的组合, 比如大米几斤, 高粱米几
斤, 面粉几斤, 玉米几斤, 小米黄米几斤,黄豆绿豆若干。 每个月的粮食吃不完
, 多余的粮票用来和小贩交换物品。 我这半辈子, 在中国生活33年, 在美国10年
, 我的伙食最合理的时期, 就是我住在锦州的那7年, 我至今很想把我的主食面粉,
都换成80年代那种多种杂粮的混合物。 我对高粱米很怀念,在美国,以及近年回中国
旅行, 到处寻找高粱米, 可惜找不到。
在美国也有杂粮卖, 但由于没有中国式的粮本的限制, 我虽然心里想吃杂粮, 却从
来没有明显的行动, 即使在美国, 我还是希望能生活在粮食配给制里,比如每个月我
可以去粮站领取固定组合的粮食,比如每个月5斤面粉, 5斤大米,5斤小米,5斤玉米
, 5斤高粱, 3斤黄豆, 3斤绿豆, 为了健康, 我不希望给自己太多的择食自由,希
望带有一定强制性地, 强迫自己把每月固定的组合的31斤杂粮都吃下去。
住在锦州那时猪肉要凭票买, 吃的少, 但我家吃肉不算少,因为院子里总有几只自家
养的鸡鸭鹅, 天天拣鸡蛋, 有时杀鸡鸭鹅。 那时买鱼好象不要票, 我在锦州吃了
不少海鱼。 卖豆腐的小贩每天在家旁路上叫卖, 我那时吃了不少豆腐。 即使吃肉总
量不多也没关系, 我来美国后几乎每天吃一斤肉, 而我并不觉得吃肉多就算伙食好,
肉适量即可, 我更看中的是杂粮和蔬菜。
那时蔬菜还容易买, 我家院子里也种满了蔬菜,不缺蔬菜。 夏天青菜丰富, 冬天的
蔬菜总量仍够但品种少,主要是自家地窖里储存的萝卜白菜苹果。
崩爆米花的小贩每隔几天就来一次, 见到了就把自家各种杂粮都拿去崩, 即使不想崩
,我也几乎每次都去围观,众人围观小贩轰的一声开锅,很有乐趣, 像围观卖艺的。
我家80-87年住在锦州, 一家四口, 父母上班普通工薪, 两兄弟上学。
80年代我们的伙食, 其实是我记忆中差不多最好的, 那时我们都用粮票,买副食也用
票。 按粮本,我每月好象30-33斤,是多种粮食的组合, 比如大米几斤, 高粱米几
斤, 面粉几斤, 玉米几斤, 小米黄米几斤,黄豆绿豆若干。 每个月的粮食吃不完
, 多余的粮票用来和小贩交换物品。 我这半辈子, 在中国生活33年, 在美国10年
, 我的伙食最合理的时期, 就是我住在锦州的那7年, 我至今很想把我的主食面粉,
都换成80年代那种多种杂粮的混合物。 我对高粱米很怀念,在美国,以及近年回中国
旅行, 到处寻找高粱米, 可惜找不到。
在美国也有杂粮卖, 但由于没有中国式的粮本的限制, 我虽然心里想吃杂粮, 却从
来没有明显的行动, 即使在美国, 我还是希望能生活在粮食配给制里,比如每个月我
可以去粮站领取固定组合的粮食,比如每个月5斤面粉, 5斤大米,5斤小米,5斤玉米
, 5斤高粱, 3斤黄豆, 3斤绿豆, 为了健康, 我不希望给自己太多的择食自由,希
望带有一定强制性地, 强迫自己把每月固定的组合的31斤杂粮都吃下去。
住在锦州那时猪肉要凭票买, 吃的少, 但我家吃肉不算少,因为院子里总有几只自家
养的鸡鸭鹅, 天天拣鸡蛋, 有时杀鸡鸭鹅。 那时买鱼好象不要票, 我在锦州吃了
不少海鱼。 卖豆腐的小贩每天在家旁路上叫卖, 我那时吃了不少豆腐。 即使吃肉总
量不多也没关系, 我来美国后几乎每天吃一斤肉, 而我并不觉得吃肉多就算伙食好,
肉适量即可, 我更看中的是杂粮和蔬菜。
那时蔬菜还容易买, 我家院子里也种满了蔬菜,不缺蔬菜。 夏天青菜丰富, 冬天的
蔬菜总量仍够但品种少,主要是自家地窖里储存的萝卜白菜苹果。
崩爆米花的小贩每隔几天就来一次, 见到了就把自家各种杂粮都拿去崩, 即使不想崩
,我也几乎每次都去围观,众人围观小贩轰的一声开锅,很有乐趣, 像围观卖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