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年代城市居民伙食比美国居民好

作者:qwxqwsean  于 2013-7-5 02: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20评论

不计算货币收入与开支, 只看实际伙食。

我家80-87年住在锦州, 一家四口, 父母上班普通工薪, 两兄弟上学。 

80年代我们的伙食, 其实是我记忆中差不多最好的, 那时我们都用粮票,买副食也用
票。  按粮本,我每月好象30-33斤,是多种粮食的组合, 比如大米几斤, 高粱米几
斤, 面粉几斤, 玉米几斤, 小米黄米几斤,黄豆绿豆若干。  每个月的粮食吃不完
, 多余的粮票用来和小贩交换物品。  我这半辈子, 在中国生活33年, 在美国10年
, 我的伙食最合理的时期, 就是我住在锦州的那7年, 我至今很想把我的主食面粉,
都换成80年代那种多种杂粮的混合物。 我对高粱米很怀念,在美国,以及近年回中国
旅行, 到处寻找高粱米, 可惜找不到。

在美国也有杂粮卖, 但由于没有中国式的粮本的限制, 我虽然心里想吃杂粮, 却从
来没有明显的行动, 即使在美国, 我还是希望能生活在粮食配给制里,比如每个月我
可以去粮站领取固定组合的粮食,比如每个月5斤面粉, 5斤大米,5斤小米,5斤玉米
, 5斤高粱, 3斤黄豆, 3斤绿豆, 为了健康, 我不希望给自己太多的择食自由,希
望带有一定强制性地, 强迫自己把每月固定的组合的31斤杂粮都吃下去。    

住在锦州那时猪肉要凭票买, 吃的少, 但我家吃肉不算少,因为院子里总有几只自家
养的鸡鸭鹅, 天天拣鸡蛋, 有时杀鸡鸭鹅。 那时买鱼好象不要票, 我在锦州吃了
不少海鱼。 卖豆腐的小贩每天在家旁路上叫卖, 我那时吃了不少豆腐。 即使吃肉总
量不多也没关系, 我来美国后几乎每天吃一斤肉, 而我并不觉得吃肉多就算伙食好,
肉适量即可, 我更看中的是杂粮和蔬菜。 

那时蔬菜还容易买, 我家院子里也种满了蔬菜,不缺蔬菜。 夏天青菜丰富, 冬天的
蔬菜总量仍够但品种少,主要是自家地窖里储存的萝卜白菜苹果。

崩爆米花的小贩每隔几天就来一次, 见到了就把自家各种杂粮都拿去崩, 即使不想崩
,我也几乎每次都去围观,众人围观小贩轰的一声开锅,很有乐趣, 像围观卖艺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1
我来到美国,是为了多拿钞票, 但实际生活质量是下降的。 当然我过去在中国打工很
辛苦,我在美国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仍很轻松,并有闲钱每年回国闲逛。 我在美
国只是钞票多, 闲, 但生活质量总体下降。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1
健康生活需要有点压力的, 没有压力的话, 我连每天早上7点起床,每晚9点关灯睡觉
都做不到, 我在美国住过5年避难所, 就是每天早上7点起床,每晚9点关灯睡觉, 我
现在不住避难所了, 就做不到了, 按配比吃粗粮也类似, 我还真管不住自己,需要
有个制度来管自己。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1
猪如果自选吃饲料, 也是长不快的, 好的饲料是科学配方后强迫猪吃, 不允许挑食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2
模糊记得我在锦州的时候, 买豆腐可以去500米外某处买“国营”的豆腐, 也可
以买在家门口叫卖的小贩的豆腐, “国营”的是市政府扶持的豆腐坊,质量可能好些
也便宜些。 小贩虽然推车上门叫卖, 价格并不明显高于“国营”的, 只是怀疑小贩
的豆腐质量差,但我们还是经常买小贩的豆腐, 当时应该是不限量。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2
说80年代初中国城镇人伙食差的那些人真的缺乏生活常识。

我目睹的美国人的伙食才是真的差, 凡有机会和美国人同桌吃饭, 美国人的餐盘永远
是我的笑点,我总会在旁边偷看他们吃的是什么,然后心中暗自嬉笑耻笑嘲笑“他们怎
么吃那破玩意”, 自己感觉看美国人吃饭本身就是一种娱乐。  

你要是见到我和美国人同桌吃饭, 你总会发现我笑容满面, 笑而不语, 不理解我的
人永远不知道我在笑什么。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2
多少美国的中国人吃的像劳改犯, 却无视中国大学的学生食堂的饭菜都比美国人的伙
食好几个档次。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2
我以前写了个帖子用百吨炒菜机炒木须肉, 很多人觉得木须肉很低档。 没错, 但木
须肉只是中国人的廉价家常菜, 但美国人的餐桌上, 再过一百年, 也出现不了木须
肉这么高档的菜。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2:43
我家在锦州80-87吃的这么好, 但我家那7年扔掉的生活垃圾的总量, 还不及美国家庭
一周产生的垃圾量。 美国人虽然不会过日子,扔的东西却是中国人的几十几百倍。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4:53
美国人不喜欢鸡腿, 他们喜欢鸡胸肉。

过去中国人基本上家家养鸡, 人人会杀鸡,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每天喂鸡, 想吃鸡就去杀好了。 现在的中老年中国人, 都至少曾经会杀鸡。

过去中国普通人家里都有余粮,因为中国家庭都有一条狗, 狗专门吃人的剩饭, 广东人对养狗杀狗炖狗都很熟悉。  

在我的广东北部贫困山区的家乡, 村民们不忌讳吃老鼠,麻雀,青蛙,蛇, 这些动物每天都接触, 村边的河沟里到处是鱼,泥鳅,黄鳝,田螺, 每天去河边挑水洗衣服的时候都见到了, 想抓随时可以抓一斤。 村外的野地里, 在1980年之前, 常见野鸡, 野兔, 黄獍, 我三叔公在70年代经常抓到野兽, 会分一点给我家吃, 穿山甲我都吃过。 野兽绝迹发生在1980以后。

村外的野地里到处是野菜和野果, 村民有个日常内容是上山采野菜采草药煲凉茶煲汤。村民自家都有菜园, 但即使挎个篮子上山采野菜,也可以随便采几斤回来。

所谓的旧时食品匮乏, 根本不存在。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5:07
真的不懂那么多人渲染旧时中国百姓食物如何匮乏。  

100年前的中国小百姓会烹饪100种菜, 会酿酒醋酱油淹咸酸菜做腊肉, 人家是因为日常经常在家做练出来的, 你会吗?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7:08
中国的饮食文化基础在民间, 你在五星级酒店大宴席上能吃到的菜, 只要是中餐, 在民间都有类似的版本。 你只要吃的是中餐,比如无论是德州扒鸡, 还是北京烤鸭, 还是红烧穿山甲, 无论你在多高档的酒店里吃, 你吃的都是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

我走遍大半个中国, 认为饮食文化最弱, 最不会吃的是蒙古族, 整天吃烤全羊, 开水煮羊肉撒点盐用小刀割着吃,羊肉包子, 酸羊奶, 奶茶,还有那个啥味都没有的蒙古羊肉面, 如果问我中国哪个民族的人伙食最差, 我会说是蒙古族。  

我是南方汉族,去外蒙玩了半个月,认为蒙古人的伙食比我的粤北贫困山区的家乡差十倍, 我离开扎门乌德进入二连浩特,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在伙食上终于离开了蛮荒之地。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7:15
判断伙食水平, 只看餐桌, 我74年在粤北家乡吃红烧穿山甲的时候, 美国人在吃啥?

我现在回国去贫困农村的亲戚家, 伙食也会很丰盛的, 我姑给自家小厂的十几个工人做饭, 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 我们穷百姓认为这接近于伙食的最低标准。 我姑也常上山挖野菜, 采粽叶, 我跟着去, 但我不认识只能在边上看风景。   

但我父母是城市户口, 少年时离开乡村, 我父母对家乡饮食文化知道很少,连我们家乡最常见的霉菜扣肉都不会做。 一次去看一个老太婆远亲,她做的鸡肉粥无限好吃令我感慨。 我父母都不会做, 农村人都会做的过年过节的一二十种传统食品也不会。
回复 tanjiang10 2013-7-5 07:16
你的博文怎么不在总列表中?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7:30
tanjiang10: 你的博文怎么不在总列表中?
可能是被版主踢出来了吧。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7:36
我去外蒙旅游,最大的体会就是伙食恶劣, 没完没了的羊肉,而且是除了盐之外不用任何调味品, 找不到水喝非得喝奶茶, 极少蔬菜水果, 我本来很喜爱吃羊肉,被蒙古人搞怕了, 离开蒙古立即如释重负。  

美国人的伙食也很恶劣, 西餐吃到怕, 但我经常自己做,稍好点。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7:54
我认为没有养过鸡,不会杀鸡的不是典型的中国人。

实在吃不起鸡可以去抓田鸡吃, 田鸡比家鸡更贵更高档。

吃不起腊鸭可以腊几只老鼠吃,别说你家没老鼠,我们家乡只认为老鼠肉少骨头多,
但不认为老鼠比鸭子低档很多。  

不敢抓蛇就吃黄鳝, 你查查酒楼里的黄鳝咋卖, 很贵的, 其实黄鳝在我家乡是家常
菜, 门外20米远的小水沟里就有, 平时嫌肉少懒得抓而已。  

心情好了可以抓十几只鸟煮粥吃, 别说你不会抓鸟, 我家乡农村的小伙子都会抓鸟。
  

再采几根随处可见的不要钱的野竹笋炒着吃。

自家的狗也是每一两年就要宰了炖的。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8:14
我南方人嘛, 当然举南方家乡的例子。

我在北方是城市户口, 比如80-87我家在锦州的伙食, 原贴已做长篇介绍。 我在锦州吃肉确实少, 但吃肉多少不是伙食好坏的标准, 各地饮食习惯不同。

我广东家乡吃肉但不是大量吃,仍以米饭青菜为住, 河南农村人很少吃肉, 河南农民自己家养着十几只鸡, 却连续三个月不吃一星一点的肉,是很常见的, 不是吃不起, 而是没有吃的习惯。中国的大学生和工厂民工的食堂伙食一般都有肉, 但常见他们把肉从碟子里用筷子挑出来扔掉, 因为很多人没有吃肉的习惯。  

我在海南岛支农, 一个橡胶专业村人均年收入好象能有5万元, 村民们也很少吃肉, 常见村民门早上向肉贩子买肉,叫肉贩子只切一两, 那一两肉就是一家人全天的吃肉量,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一家人买肉只买一二两,不是买不起,而是生活习惯。 中国以前如果定量供应每人每天2两肉是没错的,不影响健康, 只不过是把像海南汉族这样的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强加给其它地区的人,令饮食习惯不同的人不满, 但即使规定每天吃二两肉也不是伙食差的标志。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08:26
我记得我90年在北京总参军训两周, 新兵的伙食, 经过我们学校给部队食堂加钱改善
之后, 仍然每天不到2两肉, 比如一个午餐, 米饭和豆角炒肉, 人均豆角只有2两,肉也只有半肥瘦的一小片, 所以能想象80年代的解放军, 很可能伙食标准就是每人每天不到2两肉, 青菜也不多,只有米饭馒头和白开水管饱, 但显然这种伙食不影响解放军的战斗力。 每人每天2两肉, 营养本身不是问题, 主要是饮食习惯。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11:55
按我观察, 正餐四个菜是大多数南方人公认的伙食最低标准, 在我自己的广东家乡农
村, 我在海南支农的农村, 以及贵州农村都是如此。  

江西这几个互助老人自己烹饪的外观清淡的四个菜,接近于普通老百姓认可的最低伙食
标准, 你如果走访农民家, 你会发现他们午晚正餐的菜都比这更丰盛。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334610398.html?param=conl1

我以一个中国普通穷人的眼光, 非常看不起美国人,包括美国华人, 的日常伙食。
回复 qwxqwsean 2013-7-5 12:32
去年9月我在南昌, 常去各大学食堂吃饭, 据我的餐桌观察和询问, 目击几百个大学
生的餐盘样本, 可以肯定,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 90%以上的人, 每人每天吃的肉类
不足2两。  

而我80年代末在北京上大学, 我自己以及我的同学平均每人每天吃的肉量可能是4两。

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伙食在下降。似乎与学校食堂的菜凡有肉星的都狠涨价有
关, 比如你在大学食堂买一份纯炒青菜可能是1。5元,如果青菜里有一两片总重不到
10克的肉,这份菜可能就要卖3元, 我这个美籍华人为省钱在中国大学食堂吃饭也只吃
素菜, 然后我会找到当地的农贸市场的熟食档买一只烧鸡或半只烤鸭, 或一斤猪头肉
来补充蛋白质。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大学生没有吃肉的习惯, 我问过很多学生,他们说他们在家里吃
饭也是平均每天只吃一二两肉, 所以他们在大学不吃肉,也不一定因为他们嫌大学食
堂的肉菜贵。   

总的来说, 即使现在再次实行食品配给制, 每人每天给2两肉也是合理的, 也是能被
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3 2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