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人才就是擅长做某件事的人,很容易识别。 让几个人在同等条件下做一件相同的事,看看谁做的好,做的好的那个人就是人才。
比如给一个傻瓜5个各不相同的苹果,他把5个苹果都尝了一遍,然后他评论说其中某个苹果比其余的都好吃,如果他的回答正确, 他就是伯乐。 基本上所有的正常人都是伯乐。
然而,人才又非常难识别, 因为人在识别了人才之后,都会因为自己的愚昧和偏见,故意混淆。 也就是一个人尝过5个苹果之后,发现了其中一个苹果最好吃, 然而他会出于奇怪的动机, 矢口否认这个苹果最好吃, 他可能会拒绝评论哪个苹果最好吃, 模棱两可地说苹果生而平等, 没有好不好吃之分,他或者会指着其中一个他明明知道并不好吃的苹果,故意说这个就是5个中最好吃的。
你可以把我上文提到的5个苹果,置换为5个人, 这5个人, 可以是选举中的5个候选人, 也可能是你的5个学生, 或你的5个同事。 比如你主管一个部门, 其中有5个成员, 现在有个涨工资提职称的机会, 你要从5个成员中提拔一个最优秀的, 你觉得会提拔谁? 你会不了解这5个人中谁的工作能力最强,谁的业绩最好吗? 你当然知道了。 你真的会老老实实地把这个晋升的机会给那个最优秀的成员吗?
根据社会常识,我知道,你基本上一定不会提拔那个岗位工作最好的成员, 你多半会提拔一个中不溜的, 并且你很可能会把这个晋职的机会,故意授予5个人中最差的那个, 我知道这会发生, 因为我知道一般人都有搅混水的习惯。
==
假设你在一个公司工作, 你公司里有5个清洁工, 你对他们很了解,清洁工的工作也很容易评价, 扫地倒垃圾, 看谁干的好, 你平日与朋友聊天时, 偶尔提到过这5个清洁工,并且你对他们做过评价, 你能够根据他们的为人和工作表现排名,最好的某甲,第二好的是某乙,最差的是某戊。 然后有一天,你突然被公司授予管理权,让你从5个清洁工中找一个最优秀的,晋升他为环卫部的领班。 你本来平时已经知道这5个人谁工作好,现在你却开始装糊涂了,经过再三考虑,你把这个晋升的机会授予了五个之中排名第4的某丁。
某甲是工作最好的清洁工,他为你和你公司服务了很久,没有得到你们的回报, 然后他辞职了,去参军。 在部队里,一个班有十个战士,某甲的训练成绩在十个兵中排名第二。 如此一年后,部队里有了提干的机会, 要从这个班里提拔一个兵去军校培训,然后会晋升为排长, 最后这个班里有一个兵去了,得到这个晋升机会的那个兵, 是训练成绩在10个人中排名第6的。 某甲做为班里的精兵,又一次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以上两个例子是虚构的,你不用狡辩说某甲之所以总是得不到晋升机会是因为他有严重的缺点,没这回事。 虽然识别人才很容易,但社会总是择庸择劣的,你这样做,别人也这样做,这个择庸择劣的过程在各种场合不断地被实行,最终的表现结果是, 你当年上高中时一个班50个同学, 20年后老同学重聚,发现混的最好的是当年成绩排在第20-50名的人,当年做生物实验解剖青蛙失败的那个学生,20年后成了某大医院的外科主任,当年数学不及格的那个学生,20年后成了某大公司的总会计师,当年数理化成绩不好,勉强考上一所二流大学的那个学生,现在是某名牌大学理化学院的院长。
==
从你们的回贴就能看到你们的一些搅浑水的特性。
你们如果有条件的话, 可以观察你所在公司是怎样招聘的, 比如一个部门要招一个人, 先打广告,有几百个人申请, 然后人事部从这几百个申请者中, 挑了5个人来公司面试。 这第一轮筛选,其实就是有问题的,从几百份申请中选这5个人,依据是什么? 如果你参与或旁观了筛选过程, 你会发现经常已经是在搅浑水, 好的不要,故意选了5个平庸的来面试。
第二轮,在公司面试这5个人。这5个人也是可以区分优劣的,你如果阅读了他们的申请表, 也旁观了面试过程, 你会根据自己的常识, 把这5个人根据优劣程度从1至5排名。 然后你再看最后被录取的是谁。 一般说来, 被录取的是排名第3至5的那个。
搅浑水必须是故意的,择庸择劣也必须是故意的。 你只有先正确地把5个人按优秀度排名, 然后才能从中选择一个较劣的。 如果你错误地评估了这5个候选人,给了他们错误的排序,最后被录取的人,就几乎是随机抽取取的, 比如你本来想从唐僧的三个徒弟中录取猪八戒,但因为你不能正确地辨认谁是猪八戒,你最后可能实际录取的是孙悟空, 因为你把孙悟空误判成了猪八戒。
你的出发点是搅浑水,那么你只有看清了形势才能正确地搅浑水。 类似于你的意图是打黑枪刺杀某人,你就必需在人群里准确地识别出某人,同时你必需枪法很精准,才能击毙目标,如果你看不清,没搞清楚原委,你就没办法刺杀那个人。 所以搅浑水的人,必须是主观故意,而且必须有好的操作技术。
==
回国感想贴真的是一类烂贴, 印象中我凡看过的都非常不屑,无论作者男女,都像没见识的傻婆娘嘟嘟囔囔。 这些人如果带了个十几岁的中学儿女回国, 让儿女写个几百字的旅行观后感贴出来都会比他们的有可读性。
写回国贴的貌似大都有高学位自以为混的滋润的人士, 却字里行间展示自己是傻冒, 真是令我感叹。
美国是个人才化粪池, 这些当年的高考尖子生如果留在国内发展也许能好些,即使业务无成, 抄袭论文怠工渎职挪用公款, 至少他们能学会吃喝学会嫖。 这些尖子来美国博士毕业,再在美国工作几年后,思想心理都退化的像废物,对这些被鉴定为废物的人,我也不相信他们在美国的岗位工作上能有什么成绩,估计大都是混吃等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