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按我的观察,在美国骑自行车的人,绝大多数是白人,华人骑车的极少。
我推测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来美国后都入乡随俗了,中国人误以为白主子都不骑自行车,为了和主子保持一致,所以自己也不应该骑。 然而其实白主子们是骑自行车的。
据我观察,美国的白人,50%的人家里有自行车,偶尔会拿出来骑骑。 而中国留学生以及本地化了的华人,拥有自行车的可能只占10%。 而据一个德国青年告诉我,在德国所有的人都有自行车,德国的自行车数量比德国的人口多。
美国的白人不经常骑自行车,但既然至少一半的人家里有自行车,至少偶尔会骑。 即使绝大部分美国的白人平时不骑自行车,他们也不会看不起自行车,他们如果得知你骑自行车,他们一般不会表示鄙视:“你怎么这么穷,还骑自行车?” 反而他们会表示有兴趣,你告诉他们你骑自行车,他们的反应,和你告诉他们你喜欢滑板是差不多的。
==
这是数据, 2001年你如果在美国见到100个人骑自行车,其中83个是白人,8个是黑人,6个讲西班牙语的人,2个亚洲人。
结论:在美国,亚洲人非常不愿意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基本上是白主子们专有的活动,其他各民族,黑人,西班牙人,亚洲人,都只是偶尔凑凑热闹而已。
==
广大美国的华人:你们虽然整天想着融入白主子的主流,但你们学习白主子的红头文件没有学好, 请你们深入学习领会白主子的精神,跟上你们的白主子的步伐,骑自行车!
==
白人骑自行车的很常见,但他们的主要问题是笨,不会维护。
我目前骑的这辆自行车,已经负重运行了约15000公里, 而白人如果也像我一样驮着几十斤东西在陡坡上雨雪无阻地骑这么长的距离, 我估计他们要报废8辆自行车。
一年多前我碰到一个30岁白妇,她和我一样每天骑十几英里,她2013年报废了三辆自行车,被盗一辆,2013年共损失了四辆自行车, 而我在那期间至今一直都在骑同一辆。
我维护的房子里有一个做IT工作的白人房客骑自行车,一个月前我看他骑的是一辆看起来崭新的公路赛车,样式很时髦。 今天中午他步行2。5公里来找我, 我以为他骑车过来,不料他是步行过来的,我问:“你的自行车呢?” 他说爆胎了。 他的一条车胎扁了,就不骑了,我估计他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把车胎换好。
我这两年车胎爆了20次,爆了就很快换新胎,上周我的自行车左踏板散架了,我也是立即修复,从不因为故障耽误骑车。
==
美国的大多数白人,其本来的意愿是想骑自行车的,只是受了各种限制,才很少骑。 社区被设计的不合理,使他们购买了汽车,而买了就要开,否则放在那里不开也要花钱,所以他们出门主要是开汽车。 他们也想骑自行车,但社区道路被设计的不适合骑自行车,自行车也被设计的令人难受不适合久骑。 而且也难以维修保养,不像中国到处都能找到在路边非法摆摊的修车师傅,白人的自行车爆了一条胎就要被迫闲置很久。
==
在美国的华人,尤其是中国留学生,最担心的事是不能和白主子保持一致。 结果越害怕发生的事情越要发生, 至少在骑自行车这件事上,美国的华人显然没有和白主子保持一致。
==
因为找不到老婆,心烦意乱,我最近半年都没什么新想法,我现在的帖子都是翻炒以前的冷饭。 不过即使是炒炒我自己的冷饭,也足以秒杀网上论坛所有的人了。
==
昨天来找我的那个白小伙爱德华,是一个能说明白人和自行车关系的实例。
爱德华在雪城从事挨踢工作,日常骑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 他既有骑自行车的意愿,也有实际的交通需求,但他面临种种困难,有可能最终放弃骑自行车。比如:
1, 美国社会不为他提供自行车的维修服务,他一个月前告诉我,他自己有全套的修车工具,并且说如果我的自行车坏了,他都可以帮我修。 他的车坏了只能自己修,然而他的修车能力有限,现在车胎爆了一条,他就只能把车搁置,改为步行。 昨天他仅仅是来找我交房租就步行了2。5公里,可以想见他这几天步行的里程和艰苦程度。
2,由于社会不提供廉价便捷的修自行车服务,导致他经常不能骑车,或者被迫频繁购买新车。 按我观察,白人骑自行车,每骑2000公里,就要扔掉一辆自行车。 以每辆新车200美元计, 每花在自行车上一美元,只能骑10公里, 而且因为车常坏,不能保证随时能有自行车可骑。 相对来说,开小汽车的费用是3公里/美元, 虽然小汽车比自行车贵,好歹车坏了有修车店修。
在美国骑自行车的费用是10公里/美元但没有保障,开小汽车的费用是3公里/美元但有保障,爱德华的自行车胎扁了就只能走路,这等于逼着他去买小汽车,一辆二手的小汽车也就两千美元,贵些但比他那辆几百美元的自行车可靠。
3,美国的自行车被设计的很难骑,他把那辆没有挡泥板,窄胎,座位极硬,没有货架的公路赛车当做日常交通车骑,必然使他感到不适。 美国自行车错误的设计,以及他自小长大形成的错误的审美,使他购买和使用很蹩脚的自行车。 骑车的体验难过,最终会促使他放弃自行车。
4,郊区的道路被设计的不适合骑自行车,当然目前爱德华主要在市区骑。未来如果他跳槽去远郊的公司上班,主要活动区域改为郊区,他可能就要放弃骑自行车。
总之,爱德华想骑自行车,也有骑车的客观需求,但社会在多方面不支持他实现他骑车的愿望,他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差,自幼受社会影响形成的审美观也不对,虽然他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地骑自行车,但最终他可能放弃骑自行车而改为开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