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其实五千至一两万年前的人经常到处跑。
比如从中国步行经云南印度中东去埃及,单程可能也就一年多,办完事再步行返回中国
,沿途在很多地方小住游山玩水,总共也就耗时三年。 古人大多很闲,如果不出门远
足的话,就在家成年累月地蹲在墙根下晒太阳。
印尼的原始部落,几十个人组队,分乘几条特制的独木舟,带着作物种子和公母配对的
家禽家畜,跨越印度洋直航六千公里到马达加斯加岛移民,这不算啥。
类似地,印尼的原始部落组队驾独木舟跨越太平洋到中美洲殖民,事先做好在海上航行
一年的淡水食物准备,也不算啥。
3000年前中国山东江浙沿海的殷人被中原人灭族,少数残余分子渡海逃亡到中美洲
。殷人应该不是临到被灭族的时候才被迫无目的地乘船进入茫茫大海以身饲鱼,应该是
之前就已经有小部队去中美洲侦查过,并回家向父老乡亲报告了中美洲的情况。
山海经的一个作者在三千多年前像徐霞客一样周游了一下中国,然后乘船去美洲,步行
逛遍了北美洲的山山水水,在很多印地安部落当插队知青体验生活,然后再乘船返回中
国,在山海经中简要地记录了一下自己的行程,前后忙活十年就做到了,出去逛逛也不
错,不然整天在家闲着无聊。
明朝的时候海南岛有几个人中了科举,被朝廷派到甘肃做官,然后没干多久就被人诬陷
,被罢官回乡,从考试到面试到赴任到罢官回乡,这么折腾一圈,就已经步行了上万公
里,这都是在明朝的辖区里走动,连国都没出,不算啥。
对本来就很清闲的古人来说,趁着年轻力壮,花个五年十年去外面逛一逛,基本上就把
欧亚非洲,南北美洲,大洋州都逛遍了。
韩信年轻时背把剑在中国到处闲逛,如果不是被军阀招募当了雇佣兵有了固定工作不好
意思辞职,说不定就跟几个朋友结伴去大洋洲考察袋鼠去了,逛完了大洋洲再回到中国
,也就花两三年时间而已。
==
网上已经有很多相关资料了,比如那些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在太平洋上到处逛,从
印尼到复活节岛到南美洲,随便往返。 原始人们的成功已经被现在的研究人员复制,
乘独木舟在海上航行几千公里是可以做到的,一次航行一两个月吧,用原始方法导航也
能很精确。
==
唐朝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中国的货郎和手艺小贩在中东和埃及走街串巷做生意。一个安徽
小贩挑着扁担去埃及卖货,转悠两年再回到安徽家乡,不算啥。
==
"家住蒙特利尔的贝利弗(Jean Beliveau),现年56岁,11年前遭遇中年人生危机,决然
出走。11年来,他步行75000公里,穿越64个国家,日前刚刚回到自己的家乡。"
==
一个网页关于复活节岛的叙述。 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能力很强,比如从最近的岛屿去
复活节岛,要逆着洋流并且逆着信风航行上千公里,才能到达。
“从约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长达1800年历史中,这个具有大勇气大智慧的民
族创造了一个海上大迁徙的奇迹:公元前10世纪,他们就到达了汤加岛和萨摩亚群岛,
并从这里向东深入,公元3世纪前后到达马克萨斯群岛,公元5世纪时又由此分两路,一
路朝东南抵达复活节岛,一路朝北抵达夏威夷,公元6世纪时到了社会群岛,公元8世纪
前后又到了新西兰。这个迁徙过程使波利尼西亚人成了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民族,从北边
的夏威夷到西南的新西兰再到东南的复活节岛的三角地带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两个美国大
陆。由于太平洋中的潮流和风向对由西向东的航行是逆向的,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迁徙
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和精心准备,他们的航海工具是中间建有一个大平台的双体独木舟,
装载着供长途航行的食物、淡水和定居后繁衍的动物和植物种子。
波利尼西亚人到达复活节岛时,岛上的3个火山已熄灭了400年,岛上温度高、湿度大,
森林密布,但动植物种类很少,只有约30种植物、几种昆虫和2种小蜥蜴,没有哺乳动
物。最初上岛定居的人估计最多不超过二、三十人,他们带来的动物只有鸡和老鼠,植
物有山芋、芋头、面包果、椰子、白薯等,但也只有白薯适合这里的气候,鸡和白薯也
就成了岛上的主要食物。由于白薯种植很简单,农活相当轻松,人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从事宗教和祭祀活动,基本社会单位是大家庭,共同拥有和种植土地。随着人口的逐渐
增长,不断分化出家庭、家族和部落,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祭祀活动中心,主要的
祭坛是很大的石头平台,被称作“阿胡”,主要建在近海岸一带,不少“阿胡”体现了
复杂的天文学上的关系,它们通常都是朝向冬夏二至点中的一个或者是昼夜平分点,每
一个平台,都竖立着1到15个不等的巨大石像。
到1550年,岛上的居民已增至约7000人,建了300多个“阿胡”,600多尊石像,但社会
达到这一高峰后仅维持了约50年就开始衰落,1600年后岛上的森林已基本砍光,社会迅
速走向崩溃,其速度之快使留在采石场中的一半多石像还来不及完成。此后,岛上陷入
长期动乱,1650年前后可能发生了一场最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的消失,社会也
从此倒退到人吃人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