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一般的人,尤其是网民,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是评价谁谁谁混的是否成功,而衡量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个人拥有的钱(或折算成钱的物品)达到几位数,当了什么大官(包括党政军职位,红十字会等NGO,大公司,大学里的职位),是否影视明星,性伴侣的数量。
有时科研成果也可以算作成功的标准,前提是那个人的科研成果必须给那个人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名与利。 比如网民们会认为屠嗷嗷的科研成果本身微不足道,只要屠某得了诺贝尔奖就是成功人士,如果屠没得诺贝尔奖,网民们没时间去调笑她评不上院士,升不了职称,屠与路人甲乙无异,直接就被忽略了,屠的那个叫啥啥的所谓科研成果,还不如一个千老在科学杂志上发的一篇灌水论文更实用。
另外一个一般人时常评论的就是一个人是笨还是聪明。 评价一个人笨不笨其实也简单, 比如学生时代的考试的卷面成绩,当然卷面成绩高经常被网民们说那个人高分低能。 我的意见是,那个人如果答一份试卷,卷面上都答错了,说明不懂试题里提到的知识,或者一知半解,答题时错误百出,至于说这个人是否低分高能,那要看这个人在试卷之外的什么具体的事情上如何高能了。 比如试卷考的是藏语,在座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要得零分,因为完全不懂啊。我考藏语得了零分,然后在其它某件事上做的好,就算在那件事上能力高。某甲中学时数学很好,拿过奥赛金牌,后来没挣到钱,说明他高分低能。 某乙考藏语得了零分,但拿到了青蒿素的诺贝尔奖,说明低分高能。 所以你如果说谁谁高分低能,要说具体一点,具体什么事上高分,具体什么事上低能。
评价一个人笨不笨,除了用试卷外,也可以用很多别的东西。 比如某处有个摄像头,地震时,摄像头录下了几个人的逃生过程,事后我们可以回放这段录像,评论几个人在地震发生那几十秒的表现,除了各人的运气不同之外,各人逃生能力的高低,也都是看的见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考试,学校考试也不都是考藏语或数学,也有实验课,地震逃生也可以算是一门实验课。
我绕了半天,最后回到本帖子的主题: 说谁谁是否成功,很容易评估。 说谁谁是否笨,也很容易评估。 成功人士是一个群体,笨人也是一个群体。 但为什么我们经常发现这两个群体经常有交集,而且交集很大呢?
==
评价体重,用称来称,评论性别,看生殖器形态,两类不同的东西,有什么好比较的?
所以所谓的高分低能,不说清楚具体什么事情上高分,具体什么事情上低能,不是废话吗? 同类的东西才能对比,不同类的东西,没法对比。
==
我在本贴想讨论的问题: 笨人是怎样成功的?
==
其实在网上发贴子,也可以是一种考试。 大学的一些课程,要求学生在网上论坛发贴讨论某个话题,话题一般是由教师指定的,然后根据各个学生回贴的质量与数量来评分。 当然,课堂讨论一般不是向全世界公开的,而只限于一个班级的那几十个学生的讨论,如果某个学生装聋作哑一个帖子也不回,就给零分。
如果按网上发帖的成绩,我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发的贴成绩高,但找不到老婆,也找不到钞票,是谓高分低能。
而一些人,只少从他们在网上发的贴子来看,是傻叉,成绩高不了,但他们可以性伴很多,收入很高,是谓低分高能。
==
笨人做事的特点是会犯一连串的严重错误。
比如某人做某件事(任何事),旁人用录像机等仪器记录他/她做这件事的全过程,事后再开一个研讨会,回放这些记录,并评价这个人把这件事做的怎么样,这个记录和评价的过程,和学生答试卷考试几乎是一样的。
学生答完卷子,要给试卷评分,并做试卷分析。 学生是怎么回答一道题的,题目是什么,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构思,怎么演算,答题的过程经常可以被分析和评论。 如果答错了,那么具体是怎么错的,是审题不认真导致对题目理解错误,还是选择了错误的解题方向,在连续若干步的计算中,其中哪一步出了失误,最后导致结果错误。
评价一份试卷,和评价天津港的危化品仓库爆炸是相似的: 最后发生的结果,是因为之前发生了一连串的几十几百几千个错误。 比如天津港的消防队队员,晚上站在宿舍阳台上看见几百米外的危化品堆场着火,于是还没接到报警,就开着消防车过去向着火点喷水,越喷水,火越大,于是喷更多的水,最后爆炸, 这其中就有一连串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不是所有的消防员人人平等都会犯的,而是笨的消防员才特别容易犯。
笨人的特点就是每天都要犯几十个明显的错误,举手投足之处都是各种的失误。 至于为什么笨人虽然笨,却可以很成功:当上大官,赚大钱,性伴侣一大群,这是个很有必要分析的问题。
==
只看一个成功人士成功的结果,却不看他成功的过程,是不行的。
比如一个喜欢刷屏发黄图的同性恋者,被网站的CEO看上了,让他当版主。 于是大家就只赞美他荣升版主的成功结果,却拒绝关注他怎样成功的过程。
==
广大网民倾向于英雄不问出处,财富不问来历,成功不问过程。
只要听说谁升官发财有很多性伴,就称赞他是温拿。只要听说谁是穷光蛋,就说他是卢瑟。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
比如2013年亚里桑那的一队19个消防员在灭火时全被烧死。 事后的分析说他们在那次灭火行动中犯了一连串的错误。
这队消防员被成为精锐“elite”。 如果他们不被烧死,他们的“精锐”的头衔就会保留下去。 这就像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一样,不出事的时候个个是成功人士,一出事了,引来大家的目光重新审视,才发现是一群笨蛋。
并不是每个消防队都会在亚里桑那那样的灭火行动中犯那串错误,也并不是每个危化品仓库的管理员都会犯天津港的那串错误。 只有笨蛋才特别容易犯那些错误。
也不是非要等到出了重大事故之后才去分析肇事过程,平时就已经可以观察到笨蛋们每天都在犯的一大串错误, 不要等到出了车祸再去说司机不会开车,那个司机的驾驶技术如何,平时就看到了。
笨人成功--一个明明很笨的人,凡举手投足之处皆是错误,这样的笨蛋却成为成功人士,成为国级高官,或是谷歌高管,或是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或是影视明星,或是亿万富翁,或主动脱裤子往上贴的美女情妇一大群,这样的成功人士真是令人羡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