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我90年代在中国沿海打工。老板乱扣和欠发工人工资实在太普遍了,几乎每一个在中国打过工的人都有被欠工资的经历。
然而敢于反抗的工人实在太罕见。一般是预计自己辞职时会被欠发工资,于是趁还在职的时候,在工作上搞点小破坏,比如鞋厂的工人故意弄坏一两双鞋。比如厨师往米饭里掺沙子,往菜里放烟头。
按我观察,老板要欠发5000个工人的工资,才会遇到一个工人怒不可遏地持刀威胁老板发齐工资。 老板要欠发一千万个工人的工资,才会遇到一个实际砍杀老板的人。
所以绝大部分中国工人,遇到自己的工资被无理欠扣时,选择的是默默地离去。
我回忆自己90年代在中国打工的经历,真是非常不愉快。2000年我移民美国后,才松了一口气,虽然美国职场的人普遍愚蠢,怠工,而又蔑视人才,但美国的雇主几乎没有欠发工人工资的。
==
我自己本来就很窝囊,遇到矛盾选择回避。我自小被其他小孩欺负就没反抗过,最多高声吼一下抗议。
比如我打工时遇到一个同事,闲聊时告诉我在前雇主处打工,离职时要被老板扣一两百元,他立即抄起一把刀冲到老板面前断喝:“今天是我有命没钱用,你是有钱没命用!” 老板大惊失色立刻付清了他的工资让他离开。 我觉得他真是英雄,但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90年代我在中国打过工的约25个公司,其中可能有20个欠发了我的工资。 我一直都是个兢兢业业,把岗位工作完成的很优秀的工人,但几乎从来未被雇主善待过。
==
我在美国打的第一份工是L&T服装店的清洁工,时薪7。25美元,每个星期上班约20个小时,干了三个月,没有被欠发工资。 我在L&T服装店工作的经历很恶劣,只不过没被欠工资而已。
之后我在美国打过工的若干个公司,都没欠过我工资。虽然我是一个在美国职场遥遥领先一般美国工作人员的超级优秀劳动者,我在每个公司工作的经历都很恶劣。
==
00年代的中国工人和90年代的很不相同。
我06年在北京打工2个公司,08年在东莞打工4个厂,欠发工资仍然很普遍,但发生率已经明显比90年代降低了。 一个在06-08在中国打过工的人,估计干了10家公司,只有6家欠发工资,可能是因为劳动部门加强了执法。
现在2016年,我已经不了解中国的情形了,但推测劳动部门已经进一步加强了执法,我估计欠发工人工资的老板只剩下20%了吧。
08年以后的中国工人已经和90年代的很不相同,90年代的工人大都很能干,有剩余价值可供榨取。08年以后的工人,工作能力急速下降,又懒又笨,又喜欢高消费,手机也普及了,整天端着手机捏啊捏,却没几个人能干活。
10年代的工人,和90年代的工人,完全是两批不同的人。 我相信现在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看着新一代的雇工,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
90年代的中国民工,比如月薪800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可以生产1000个产品,工作时找借口说他们犯了什么错,罚款20元。在工人辞职时欠发200元,也没几个工人反抗。
2016年的民工,月薪3000元,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生产800个产品,由于劳动部门执法相对严格,招工时不能收押金和报名费,在工人辞职时也几乎不能扣工资。 这些工人不能干活,也不能欺负,像懒驴,可供榨取的剩余价值极少。 郭台铭应该是盘算一下觉得现在在中国开厂也没有特别大的利润,开始考虑把厂迁到越南,或者开到美国去,虽然越南工人更懒些,但越南工人工资更低些,而美国的工人则更懒更贵。
==
90年代中国的老板普遍克扣工人工资,也从侧面强化了工人的工作能力。 在90年代的中国打工,稍有一点职场经验人都知道雇主普遍不善,于是民工从被招工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怠工辞职的心理准备,因为知道这个公司是个呆不下去的屎坑。
这样公司里的人员流动性就变得很大,大部分工人干了三个月就辞职。 一般说来,一个一万人的公司,每天有100个人被开除或辞职,反正是干不下去,具体是辞职还是被开除,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在90年代的中国,比如你坐火车碰到一个民工,和他/她聊天,会发现他/她刚出来打工一两年就已经有了在四五家公司工作的经验,阅历特别丰富,好像什么都懂。比如我遇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妹,在一个制衣厂干了7个月,就把和制衣相关的各岗位操作知识几乎都学会了,几乎可以自己回家当老板开一家制衣厂了。
巨大的人员流动性,使90年代的中国工人几乎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熟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