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了解中餐先进性的人,都会很爱国。 懂中餐的人每次目睹洋人吃东西,都会暗自鄙视一下。
我准备在美国办一个中餐培训班,为期三个月,每个学员每天学会做五道菜,并且吃这五道菜,90天学会做450道菜。
会吃450道不同的菜,知道每道菜是什么样的,并且自己还会动手制作,而且拥有美食评委的资质鉴定别人做的菜是否地道,这是中国的入门级别的食家的基本能力。 级别高的食家应该会吃并且会做5000道以上的菜。
经常公款吃喝的党的乡镇干部都吃过本地的几百道菜,并且会亲手做其中几十道。 作为一名干部,作为请客的东主,在宴请宾客时不能像美食家一样把桌上的十道菜向客人介绍清楚每道菜的来龙去脉,是没有面子的。 不会吃喝,不会做饭,不熟知本地菜派的人,连做贪官的资格都没有。
会吃会做450道菜,是每个华人在成年之前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的人必需补课补考,否则无法立足于洋人的世界。
==
不会做饭的人,也不太会吃。
比如说最简单的白米饭吧,你如果自己不会做的话,你也就不会吃别人做的米饭。 不同人做的米饭就像一个班里不同学生的成绩,有的人得三四十分,有的人得九十分,你自己如果不了解做米饭的一些技术关键点,你就不能通过吃别人做的米饭,判断米饭有哪几个质量问题,并推测那个人犯了哪些错误。
你们曾经吃过很多人做的米饭,自己做的,室友做的,某个亲戚做的,父亲做的,母亲做的,不同餐馆做的,表面上它们都是白米饭,实际上它们各不相同,不仅米的种类不同,而且也是烹饪的质量不同。 你如果觉得各家的米饭都差不多,就说明你不懂米饭。
你要能鉴定别人做的米饭好不好,首先你自己要善于做米饭。
==
你掌握了450道菜的做法,就能游刃有余地每餐都吃四菜一汤,自己熟记的菜谱上有450道菜,每顿从中点5个菜,变着花样吃,三年之内吃不腻。
你如果熟悉了450道菜的烹饪方法,你也就有技术储备自己开发一些新的菜式了。
==
做菜的书和视频早就多的泛滥了,电视台每天都有烹饪节目,但没有实际效果。
所以还是要办培训班,在现场强化实操训练。 我说的烹饪培训班虽然类似于厨师培训班,但有区别,这种培训班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厨师,烹饪和吃都是主题。 每个华人都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前完成这样的培训班。
==
一天学五道菜可以了,四菜一汤,老师指导之后由学生动手做,午餐做一次,晚餐再做一次相同的。 由学员之间互相品尝给每道菜打分记为成绩。
懂450道菜的人,是入门级别的食家,每遇需要请客吃饭时,这个级别的食家都能感受到自己挺起胸膛做人的能力。
中国的贪官基本上都是这个级别的食家,贪官们在宴席上介绍菜式能做到如数家珍,喝到半醉时,还能吼两首当地的民歌给大家助兴,还会跳一段民族舞,还能即兴赋诗一首,还能挥毫题词或画一幅国画,还懂风水会设计自己的仿古豪宅,这才是典型的中共贪官的形象。
==
私人会所里的主题是吃喝,字画,歌舞,真正的贪官都是在吃喝玩乐方面上得了场面的人。 450道菜算少的。
在中国,不懂几百道菜,不懂茶道,不懂书法字画,不能为别人题词,不熟知民间文化,不熟四书五经,不会吟诗作赋的人,不是好官员。
中国的镇长县长一级的官员都擅长这些,要不是因为中央打击,官员们被迫收敛,满汉全席会经常摆。
==
中国的贪官顿顿公款吃喝,一桌十几个官员和商人或学者甚至外宾,一顿饭吃几个小时,大家不干活整天在酒桌上吹牛皮,你以为这些官员们整天在吹什么呢? 美食字画是常见的话题。 每天参加三四个酒席,每个月参加一百个酒席,从古代的范仲淹苏轼,到现在的县市干部,都是这种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