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5/7
清军的机枪
排名世界前三的清帝国的陆军,很多武器弹药是自己生产的。
网上随便搜的:
1884年,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始仿制10管加特林机枪,这是中国最早装备的连发武器;与之同时引进的还有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与加特林机枪相比,其作用和地位就逊色多了。加特林机枪在中国又被称为格林快炮,与美国的车轮枪架不同,中国人创造性地将其安装在独轮车上,既便于在崎岖道路推行,又解决了该枪重达120公斤,运输不便的难题。
1877年3月,左宗棠与阿古柏在吐鲁番展开决战,在加特林扫射和湘军猛攻之下,阿古柏兵败自杀。当时,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加特林机枪产量并不高,一年也就16挺,但在甲午战争的关键战斗中,时常出现它的身影,旅顺黄金山炮台上就有4挺加特林,曾迟滞日军进攻5个小时;牛庄(鞍山附近)战役中,日军久攻破城后,清军将士依然在街上构筑堡垒,使用加特林机枪和步枪展开巷战,伤亡2000多人;平壤战役中,船桥里、玄武门战斗中,加特林机枪都曾重创日军,弥补了人数劣势。早期加特林机枪靠摇动机枪上的手柄控制子弹发射,但随着敌人逼近,射手很难控制节奏,往往会因为转动手柄过快、机枪过热导致卡壳或炸膛。
20世纪初,笨重、可靠性差的手摇式机枪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沁机枪。马克沁机枪发明于1883年,是一款划时代的武器装备,得名于发明者海勒姆·马克沁,它是一种火药驱动、弹带供弹、可连续自动射击的水冷重机枪。1884年,马克沁在伦敦举行新枪发布会,李鸿章作为清廷代表出席,马克沁亲自操枪,在半分钟内射出了300发子弹,各国代表惊得目瞪口呆。李鸿章看到了马克沁机枪的巨大威力,也认为此枪射速过高、子弹太贵,加之可调用资金有限,只订购了1挺带回国内。4年后(1888年),金陵制造局仿制了马克沁机枪,绰号“赛电枪”。此枪并未批量生产,也未装备部队,几挺样枪被存进了仓库;到了1896年,别说“赛电枪”,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也停产,开始制造清廷钟爱的抬枪及磅子快炮。
清军装备的不仅有重机枪,还有轻机枪--丹麦麦德森机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轻机枪,也是清朝生产的最后一种机枪。清朝在1908年进口了上千挺,随后加以仿制,广东制造军械总厂仿制的麦德森机枪被称为“轻机快炮”。麦德森机枪可以竞争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机枪,目前还有南美警察使用这种“爷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