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7/25
中餐在美国的奇怪状态
我因为差钱,在美国一般不会在餐馆消费。 虽然我移民来美国之前在中国时也是穷人,但我在中国经常在餐饮业消费,吃路边小吃,以及路边苍蝇店的快餐类。 我在95年在广州常吃2。5元一份的一荤一素的盒饭,2元一份的炒米粉。 2010年前后我作为回国旅游的美籍华人在陕西常吃路边2。5元的擀面皮,五六元一碗的羊杂泡馍, 兰州拉面,在广州则常吃五六七元一份的一荤一素的盒饭。2019年我在南宁常吃8-9元两荤三素的盒饭。
美国的中餐,首先给我的印象是纽约市唐人街的超市卖的中餐原材料,比如基本上只有中国人吃的大白菜,各种小白菜,韭菜,苋菜,空心菜,芥兰等,还有干货,比如虾干,蚝豉, 海參,鲍鱼,干鱼肚,冬菇,木耳,黄花菜,白果,甚至西洋参(炖鸡用),还有咸菜酸菜,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吃这些原料。
另外,华人超市卖的熟肉类,烤鸭,白切鸡,豉油鸡,烧猪肉,卤猪头肉,叉烧,河粉,这些熟食,在中国的农贸市场也卖。 自己不做饭的混滋傻们认为这些熟食是餐馆的出品,但在中国,在我心目中这些算是食物原材料,因为它们在农贸市场里卖,去农贸市场买菜时,这些熟肉也是一起买回家的,所以在我记忆中,这些熟食属于农贸市场卖的原材料,而非餐馆的出品。 我在中国,经常从农贸市场买半斤卤猪头肉和两个馒头或烧饼吃一顿,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吃餐馆。
所以中餐在美国的第一个表现,是唐人街华人超市卖的中国特色的食物原材料。
从超市买回家的食物,一般是要烹饪的。 所以中餐在美国的第二表现是第一代移民的中国人在家自己做的饭菜。 在家烹饪,由于条件有限,一般是瞎搞的,所以在家自己做的中餐,是很简陋粗糙的中餐。 并且只有一部分第一代中国移民在家做中餐。 第二代华人,包括初中小学来美国的移民,在家基本上不会做饭,也不会做中餐。 老年华人在家里自己动手做的所谓中餐,特点是粗制滥造,并且在迅速衰亡。 八十岁的老家伙试图在家里做饺子葱油饼,而晚辈的中青年人一般不屑一顾,饿了就去买比萨饼三明治了。
中餐的第三个表现是美国的中餐馆里的美式中餐。
我在美国打过工的"中餐馆",第一个是雪城的一个香港人开的日本餐厅,干了两周的洗碗工。 第二个是在曼哈顿唐人街的两个点心店累计打工五天。 第三个是唐人街的一个著名的餐馆,我当早班的杂工六天。 第四个是我在布朗士的一个秘鲁餐馆,干了三天,所谓的秘鲁菜实际上是南美人山寨的中餐。 第五个是下城的一个华人开的越南粉店,我干了六个小时被炒。 第六个是唐人街的一个中型超市的厨房,它卖快餐,有厨房做快餐,我干了两天被炒。第七个是唐人街的一个著名的中餐馆,我当炉尾,干了19天辞职。
美国的这些中餐馆的出品,在我看来基本上不是正经的中餐,即使扣除其中的日本餐馆,越南餐馆, 和秘鲁餐馆,其余四个中餐馆的出品在我看来也是很古怪的。 美式中餐的特点是品种少,做法古怪,粗制滥造,味道奇怪。 而且即使是曼哈顿唐人街的核心区的著名的中餐馆, 其食客70%是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