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8/9
看看每天发一千个"提出肛交要求"烂贴子的人是干啥的
已知买买提的几个元老是男同性人兽恋者。二十年如一日地在买买提上灌水,一个名为kazan的马甲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典型的行为是每天给每一个真人发的新贴跟一个"提出肛交要求"的回贴。
买买提的几个元老虽然二十年如一日每天发几千个呻吟灌水贴,但只字不提自己的工作生活,连自己住在哪个国家,住在火星上还是月球上,甚至连自己的性别,都守口如瓶绝不透露。
现在找到与这几个元老有关的一星半点的资料,但离把每个人的资料总结成传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1,"mitbbs的创始人一共有好几位。 第一位是look(牛大春),北大学心理学的, 最早是活跃在北大bbs未名空间。1997年,look怀着当北大校长的梦想,来到MIT留学。同年来到Boston地区的还有Bob(应晓新)。Bob作为清华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他在清华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然后留校当了好些年老师。但到了90年代后,他还是想到各处走走。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玩万种游戏--Bob是电脑游戏迷。Bob最早的名声建立在神州学人电子杂志上,后来活跃在清华的水木清华BBS,于是Bob的大名才不径而走。相比于Bob,清华学生Yuhj年轻很多。Yuhj的父亲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在Yuhj大学才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们一家移民到了美国。Yuhj也转到了美国。所以有人说他是清华drop off。但他经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开放,人也很豪爽。他也是当年水木清华BBS上活跃的人物之一。
Look还在北大的时候,未名空间BBS因为话题尖锐经常被掐断。Look出国的时候,可能预计到了它的未来,把未名空间BBS上面的文章做了备份,用硬盘带了出来。
到了1998年,这三位互相敬仰的网友在Boston相聚。三人经常一起聊天吃饭,就有了恢复未名空间的念头。Look当时住在MIT的学生宿舍里,有高速Internet,而且也可以申请MIT的域名,于是就有了bbs.mit.edu的Host Name,中文名就是未名空间。三个人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买下了第一套机器,放在Look的公寓里。
这时候,另外一个ID loking也来到波士顿。他是个喜欢钻研计算机的清华毕业生,于是成了bbs.mit.edu的第一个技术支持者,装了Linux,装了BBS软件,打了好多补丁,于是bbs.mit.edu对外开放了。很快因为BBS太火,发文太多,mit 服务器不堪重负,要求他们迁出,这样便有了mitbbs.com 的诞生,大家戏称买买提。后来Look毕业回国时把网站交给walklooktalk(老邢)。
2,look在2009年的回忆:
今天收到朋友的电话,告知我Bob于本月11日上午去世,肝癌。
我和Bob的第一次交往是在1996年的年初。当时网上没有什么资料,于是大家闲暇之余就把手边的书给录入进去。Bob录入了《义和团揭帖》,发在水木bbs的历史版上,揭帖里有一句“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当时信奉全盘西化的我,于是回帖以非洲土著形容义和团破坏文明的举动,这大约开启了网上第一次小将和汉奸之战。
后来我到了美国,时常在国内半夜连回水木bbs灌水吵架。慢慢地,我和Bob和Yuhj混到了一起:我擅长正面进攻,Yuhj是专接脏活的muscle,而Bob则是在边上敲闷棍。白天,我们被要求“面对国旗扪心自问”;晚上,牛鬼蛇神出洞,水木又成了我们的天下。Boston汉奸团便是在那时有了称号,这也许是我上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因为大家都在Boston,便有了后面的见面,后面的开一个自由民主的bbs的想法。当时我们三人平摊了机器的费用,利用我在MIT的便利,注册了bbs.mit.edu。不到一个月,三星的硬盘就被众多水文磨坏,于是Bob又掏钱买了IBM的硬盘。这时是1998年的深秋。
Boston汉奸团从冷嘲热讽的在野党摇身变成了温情脉脉的执政党,就注定了其的覆灭。Bob很快就退隐了;Yuhj拿到一笔VC,在互联网泡沫中回国建了几个还颇有名气的网站。我熬到毕业,在回国前夕把mitbbs交给walklooktalk。大约在2004年的时候,Wall Street Journal的记者就这个bbs采访我,我说,这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向柴米油盐妥协的故事。
在1994/1995年的时候,北大、清华和中科院智能计算机中心等是国内几个较早开始建立互联网的地方。当时上网的人,多是这些大学和研究所的教师或研究生。当时赫赫有名的walt,gongjc等,都已经是教授或副教授。Bob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他录入《义和团揭帖》的时候,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得我们可能平辈相交,更使得我们看到了国外。在随后的出国大潮之中,我和Bob等选择了出来。我当时出国的心态,有些自暴自弃的成分,也许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开站关站之后,心中多少有点失望,想从此逝将去汝,适彼乐土。Bob当年辞去清华的副教授,在他事业最顶峰的时候来美国一家公司做Y2K问题,我想应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在把“用脚投票”时常挂在嘴里的Boston汉奸团里,Yuhj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早回国的一个。没过多久,便传来他在三个月内换了十个女朋友的rumor,很让Boston除奸团的midi,lucent等流了一番口水。我随后回国,老婆没有换,工作单位倒是换了几个,在学阀和评审们的刻薄中挣扎喘息。Bob一直待在美国。他在Y2K中大赚了一笔,然后就是每天在家里倒腾hi-fi设备。
前段时间,我和几个同事吃饭,一个哥们说,所里50岁以下的副研和正研,就我一个还没有离过婚了。按照这个哥们的说法,并非是我对家庭的忠贞,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守旧的人,脑筋简单而且呆板,不能看见和欣赏新的事物,所以不能享受生活。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经历了小时候挨饿、在经历了学潮的镇压,在经历了美国天堂的幻灭之后,面对国内目不暇接的新奇,怎能不手足无措。
有的选择了融入,有的选择了挣扎,而Bob则选择了旁观。孔子说“四十不惑”,《礼记》说“四十曰强,仕”。在这个巨变时代里,是选择淡漠,还是选择入仕,这的确是个问题。选择入仕的,为百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的评选咬牙切齿,为973、863、重点/重大项目彻夜难眠。与学阀争斗,与学生搏力,心力憔悴。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那一丝理想,原来的那一丝纯粹便湮灭于其中;于是,科研成了挣钱的手段,论文成了赌场的砝码。也许,Bob是聪明的,不愿这熙熙攘攘的噪音划破内心的宁祥。
我小时候,父亲问我幸福是什么,我说是一个人吃掉一整只鸡;我父亲赞扬我有进步,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能够吃饱白米饭。我把这个问题问我那衣食无愁女儿,她说,她的幸福就是有一个自己的、不受打扰的空间。
这是一个太雄心勃勃的计划!因为我到现在还在努力地寻找这自由的空间,这内心的宁祥。但是,我相信Bob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