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南宁的一个相亲会上的自我介绍 [2021/03]
- 我在中国每天的食宿费是五元 [2021/05]
- 晒今天我卖的两车瓶子的照片 [2015/08]
- 美国建材比白菜便宜,自己盖房/装修巨划算 [2012/11]
- 杀拉登的海豹队展示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的工作作风 [2011/05]
- 亲戚关系冷漠的可怕 [2021/02]
- 欧美人早晨洗澡,是三级笨 [2011/03]
- 写给四年前甩掉我的一个女人 [2014/10]
- 我来为黑人说几句公道话 [2011/05]
- 我偷听一个45岁妇打电话 [2019/04]
- 即将回国, 忧心忡忡 [2012/08]
- 我确实找不到对象了 [2012/07]
- 我在中国专门花三年时间奔波找对象 [2012/05]
- 安卓杨的言论挺好玩的 [2021/02]
- 美国流浪汉的生活状态 [2011/12]
- 博后们海归,自信满满的,回去能干啥? [2011/10]
- 公民男征女: 再找不到老婆就不知道咋办了 [2015/03]
- 今天中午从垃圾桶里捡了一盒米饭,鬼子笨 [2011/03]
- 在迪拜转机呢, 用它的电脑免费上网说它几句坏话 [2012/10]
- 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很苦吗? [2012/04]
- 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华人城市吧 [2013/09]
- 西餐是欧美人愚蠢的标记 [2012/04]
- 现在是五毛和大众互动的时代 [2012/06]
2/7
今天我上第二节解剖学和心理学
昨天我上解剖学实验课,那个班减员近半,但我今天上午我上解剖学理论课,只减员了两三个人,仍然有22个学生。
教师是六十岁白男,他的老毛病是声音小,吐词不清,听着费劲。
他讲课按PPT讲,但进度极慢,花大量的时间胡扯轶事。他在提及某种疾病时,就会有学生追问某病是怎么回事,他就花大量时间讲。问题一是,这不是正经的教学内容,正经的教学内容本来就多得能把学生压垮,胆小的学生翻看一下电子书的章节就能被巨量的内容吓倒。他不讲正规的教学内容,却闲扯,那么我就怀疑他考试怎么考。
二是他热衷于讲解各种疾病,我高度怀疑他到底懂不懂那些疾病,大概率是不懂乱讲。
他喜欢坐在讲桌上讲课,这很有意思,我设想可以在教室里放一把高的椅子给老师坐,因为一些老师不能久站。
有一黑妇学生在医院工作,在课堂上大讲她在医院里的见闻,老师也不打断她,上课的时间被这个黑妇占用了十分钟,大家听她讲。
她说见到一个病人,血糖六百毫克每分升,在楼里走来走去像没事人一样。老师说不敢相信,但也不否定她。我觉得她应该是搞错了,哪能存在血糖六百多的病人?
她说她目睹一个病人,年纪不大,很胖,有糖尿病,在医院里卧床两个星期后,脚被切除一半。我估计这倒可能是真的。
六十岁白男老师说在中世纪,诊断糖尿病是由医生品尝病人的尿,有甜味,所以这叫糖尿病。
他说他的祖母死于insulin shock。说祖母住院,无食欲不吃饭,于是医生给她注射胰岛素,然后她就胰岛素过量,死了。我听着觉得像天方夜谭。不过我也确实不理解,为啥貌似在美国有很多人死于注射胰岛素过量,insulin overdose。这是类似于把胰岛素像吸毒一样吸,并且不慎吸过量,产生insulin shock,像吸毒过量一样死去。为啥在美国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说他亲自检测过几种减肥茶,发现其中的有效成分是甲状腺激素,T3和T4。说吃那些减肥茶会导致甲状腺减少分泌甲状腺激素。
他说他多年前班上有一个男生,每次都坐在角落里,打瞌睡不听,但他各次考试都是满分。
反正这个老师上课大部分时间在闲扯,讲的正式内容很少。
下午我从学校的food pantry领了食物后,上心理学课,不是普通心理学,而是一个高年级的课。老师是一个七十岁白妇,腿脚半残疾。她讲课也是声音很低,但她口齿清晰,我能听清。
她讲课进度很慢,课上花大量时间讲各种她的小故事。极少有学生提问,是她自己故意讲那些小故事。也让我怀疑她考试怎么考。
她讲她当心理咨询师接待过的一个小学生。一个男生,八九岁上小学上课时坐着时脚不停地抖动。站立时也不能静止,不停地晃。于是学校让她咨询这个小孩。她说这个男生的智商很高,虽然脚会不停地动,但他的功课成绩很好。她说如果他的脚抖动能帮助他集中精力学功课,那就无所谓,不用改变。后来这个孩子去上了皇后学院的honor program,后来转学去哈佛大学,学电脑编程,毕业工作了。
她说她每周在家要有亲戚聚餐,她参与做饭,主要是她母亲做饭。为了减少洗碟子的工作量,她买了塑料的一次性餐具,不料她的母亲在餐后把那些一次性餐具洗干净再用。于是她就买纸的一次性餐具。她母亲发现无法洗纸餐具,被迫扔掉。
她说这是因为她母亲以前在罗马尼亚很穷,很节约,所以保留了洗餐具的习惯。
但我暗想,这并不能直接解释为她母亲节俭。而是她在大学教心理学,工资收入高,并且没闲空,需要把时间用于备课。但她母亲无业,呆在家里没事干,所以在亲戚聚餐后,她母亲把一次性餐具洗干净备用,这是因为她母亲有闲空。
我自己也支持洗一次性餐具,其实我即使在2012-2017在雪城给华人打工管理出租屋期间,我也洗一次性餐具,并且那些一次性餐具不是我买的,而是我捡的。我有大量的捡的不锈钢餐具,但仍使用捡的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因为形状容积不同,塑料饭盒很好用。并且虽然那些塑料饭盒是设计成一次性的,实际上反复洗,反复用一两年都不会坏。既然能用,就用,何必扔掉。我认为她母亲洗一次性餐具是正确的,她用一次性餐具节省时间,只不过因为她一是不差钱,二是她为了备课或写论文,确实没有闲空洗碗。
我在下课临离开时,对她说,审批科研项目时的所谓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只在理论上存在,实际上无人执行,因为没有能执行的人,reviewers 可能既不懂,也不关心,不起作用。我说与其在大学里设置这么个道德委员会,还不如像在诉讼时设置陪审团,由无关的老百姓来评估科研项目是否符合道德。
她似乎没有完全听懂我的意思,但说她如果申请项目,如果学校的review board的人都是要找她麻烦的敌人,她就去找学院的上级,纽约市立大学的review board,如果仍行不通,她就去华盛顿DC找美国心理学会的review board。她这样说,也基本上回答了我想说的问题。
下课后,傍晚我在学生会吃了一两半意大利面,用微波炉煮四两意大利面,然后去图书馆看一个小时的心理学教材,开始看第二章。一个小时只看了一点点。然后图书馆关门,然后我到教学楼吃自带的三两意大利面,花生酱,和一小罐沙丁鱼。
晚上我在校外公园睡长椅,天气预报最低三摄氏度,小雨。打算明天先在图书馆看看功课资料再去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