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给俄军当雇佣兵行不行?

作者:qwxqwsean  于 2024-5-28 07: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评论

5/27

李建伟给俄军当雇佣兵行不行?

首先,李建伟似乎没什么战功,参加过一些战斗,但参加的不多,没什么战果。也许他击毙了很多乌克兰兵,但他不透露。

其次,俄罗斯需要支付给他比较高的工资。肯定比俄国本国士兵的报酬高。

其三,俄军需要为他优先提供后勤保障,包括日常吃住,也包括战场支持。

其四,俄军还要给雇佣兵提供更高级别的安保,因为外国雇佣兵是乌军重点打击的对象,也是潜伏在俄国的乌克兰特工的刺杀对象。

其五,李建伟喜欢发视频,他使用歪法发表视频,以及使用手机号码和任何人联系,都有可能暴露他所在的位置,招来乌军的导弹。

李建伟自称有一定的战斗技术,但其他雇佣兵的技术水平可疑,比如他的战友一个黑男,战斗技术很差,在战场上不打招呼自行逃跑。

李叙述组成四人小组,和那个黑人,和两个俄兵,一起去清扫战场,去查看建筑里有没有乌军,他看到到处都是尸体,天上的乌军无人机比鸟多,被多个无人机轰炸,他躲在破房子里的什么板子下,虽然有炸弹落在他旁边也没受伤。而那个黑男以及两个俄兵都没打招呼就逃回去了。李自己一个人也逃回去了。

他在小组里起的作用很小,至少由于语言不通,他既不会俄语也不会英语,即使拿着对讲机也无法和战友和上级沟通,他不能承担任何领导职能,并且必须和俄兵一起出行,否则无法和上级沟通。

从他的描述也知道俄军指挥混乱,他所在小组几个人上战场,并不清楚需要完成什么任务,需要和其它小组怎么配合。变成了无目的地上战场上闲晃。

从他的伙食知道俄军没有三餐的概念,给士兵发牛肉罐头和饼干白糖和牛油。并且有一次出战六天,其中三天没有饭吃。可见俄军连饮食的供应都不能保证。

他在不打仗时呆在后方营地,是租的民房,他自己买的饺子煮饭炒菜。并且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个会讲英语的俄国人去附近的餐馆给他买烤鸭和啤酒。他还和上司一起去餐馆吃烤肉,吃一顿要一万多卢布,加10%服务费,另加小费,是AA制自己掏钱,但他的上司也用经费帮他支付餐费。


李建伟给我的印象,他的战果微乎其微,并且对俄军来说养着他很费钱很费事。

一次战斗,出发时12个人,几天后大部分人死了,又补充了几个俄兵,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又都死了,尼泊尔人也死了,剩下他,一个胆小如鼠的黑男,和一个俄兵,可能再加上他的俄兵上司,说还不能撤,还要继续打。一个小的枪榴弹落在他旁边半米处,没伤到。他的上司打下一架小的大疆无人机。

一次战斗,他说他的搭档塞尔维亚人是个胆小的废物,离他远点。他说在侧耳倾听有没有无人机,如果有就准备用冲锋枪击落无人机,但他的枪没打开保险,怕磕碰走火。他说有一个炮弹落在距他二十米,没伤到他。他用铁锹给自己挖一个散兵坑,用于睡觉。坑位于一棵大树根旁,背离乌军的方向。他的战友比如位于不远处的尼泊尔人并不挖这样的坑,他挖给自己专用。虽然随时可能被炮击,他嫌热不穿防弹背心不戴头盔。他说见到无人机要立即掂枪争取击落,而不是躲。他选择呆在大树下,树干可以用于躲无人机和炮弹。而他的战友塞尔维亚人和印度人见到无人机会吓尿,只会躲。说不想和软弱的人在一起。

洗澡是在后方的农家院里,由他的上司付钱给房东。然后上司开车带他去逛商店采购。

在阵地上有时有洗澡专用的卡车开来,则排队洗澡。

一次去阵地,带的弹药和睡垫等生活用品很重,夜间坐一辆很旧的挎斗摩托车到阵地的附近,再下车步行到阵地。

转移时,几个人坐在坦克外表,也不担心被袭击。

一次战斗,他和三个战友所在的阵地,五天只得到一次补给,一瓶水。他两天没喝水。一夜被无人机攻击九次,炮击五次。

一次尼泊尔人的膝盖被弹片打伤,休息一周就又被送上战场,几天后死了。古巴人被炸死了。

正常俄兵带4-5个弹夹,他则带8-16个弹夹,加上散装的子弹共七百发。俄兵带四个手雷,他带八个。俄兵带的是普通子弹,他带的全是穿甲弹,怕打不穿对方的防弹衣。一场战斗结束时,被他用的只剩一个半弹夹。手雷全用完。枪也打报废了。所以他有时带两把枪。他认为必须不停地射击把对方压下去,不能让对方呼叫无人机,一但自己被无人机定位,无人机投弹,无人机自杀,加上飞过来的迫击炮弹,自己没法躲,必死。

一次在阵地上见一架无人机飞过,他举枪刚打了两发,就被战友阻止。附近的低级指挥官也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说未经批准不得开枪。把他气的不行。他说乌军的无人机一般去附近的阵地,不来自己所在的阵地,因为自己所在的阵地旁边有哨兵用专用的无人机干扰枪。他说这里的几个人阻止他射击无人机,不爽,不想和这些人做战友。我则想,那架途经的无人机可能是己方的,或无法判定是敌方的还是己方的。

他说他没有gps,无线电,夜视仪。他用的枪是老款的ak,不喜欢用新式的枪,因为老式的枪容易保养,新式的枪难保养。他动作麻利,每保养一次枪要三十分钟,而他的战友没有这么利索。

他在俄军不可能当指挥官,因为俄军的指挥官必须是军校毕业并且上级任命的,并且他是外国人不能指挥。打仗是三个人一个小组。如果有三十个人,则其中五个人是火箭筒射手,五个机枪手。每挺机枪至少三百发子弹。其他人需要帮着背火箭筒和机枪子弹。

如果是一百多人的指挥官,则有装甲车和卡车。有重机枪,还有无人机飞手。

俄军在战场上每天只吃一顿饭,或几天吃一顿饭,洋人很抗饿。俄军不怕死,打仗时见到前面几个战友都死了,不怕死,直接压上去,要压住敌方,要趁对方换弹夹的机会杀掉对方。

他说租的这个民房,一次交一年的房租三十几万卢布,以及买的食品,虽然是上司马尾租的,但刷的是他的银行卡。

三人小组如果从正面进攻一条战壕,事先勘察,炮火覆盖后,三个人横排向战壕接近,中间的人先对战壕试探性地扫射直至打完一个弹夹。然后左右两个人用点射打,同时中间的人换弹夹。然后三个人走之字形向战壕慢慢靠近,三个人走之字形时同时向左走,再同时向右走,再同时向左走。跳进战壕后,左右两侧的人分别向战壕的两端方向清剿。他说俄兵很难做战术动作,显得很笨很慢,是因为身上背的东西太重。

如果用装甲车,则事先勘察有无反坦克地雷,有无炮火,如果可以可以用装甲车,则开到战壕正面的一百米处,人下车,左右各一个三人组,装甲车转九十度,枪始终对着战壕射击。左右两个三人组走之字形接近战壕,到了战壕,每个小组的一个人在中间防守,两个人向两端清剿。

有一次战斗攻打对方三个战壕,拿下了两个战壕,但第三个战壕有地下的运兵通道,虽然打下来了,但对方很快又把战壕夺回去了。

他说他和俄兵一起战斗,从未使用过诡计,也谈不上偷袭渗透,而是明着硬碰硬地和对方决斗。

他说由于背的东西有八十斤,遇到无人机袭击,没法躲,而要开枪把无人机击落。

无人机一般不回收,因为在往回飞的时候会被己方误以为是敌方的无人机而击落。

如果击落对方的一架小的无人机,则对方就知道这一带有人能击落小无人机,于是会派一个大的飞一千五百米以上高度的无人机来侦查,看人员在哪里,然后引导炮击,用迫击炮弹或子母弹。

他不会做饭,所以去超市只能买袋装的卤猪耳之类的熟食类,见到生的草鱼,他想吃但不能买,因为不懂怎么煮熟。

一个俄兵战友杰克逊,用他的银行卡取了21万卢布,并把取出的钱让他看,说他需要用这笔钱,于是他同意借给他。杰克逊当夜出发去打仗,到第二天早上已经死了。

俄军没有要保留老兵,让老兵做为种子带新兵建设部队的想法,越是老兵,越是送去打难啃的仗,让老兵阵亡掉。新兵在战场上死得很快,几个小时就死完了。

他说不喜欢和技能差和力气小的人做战友。人的力气需要能扛起战友,在自己受伤时,战友需要能拽着自己的衣领把自己拖走。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黄笑吾 2024-5-29 04:06
李建伟给俄军当雇佣兵行不行?---肯定不行了。
老邱您给俄军当雇佣兵一定行!
回复 rfw1972 2024-5-29 21:52
从过去到未来俄国人打仗都是谁敢比我惨。俄国人智力水平很高,为什么会这样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9 2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