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天的杂事

作者:qwxqwsean  于 2025-3-13 22: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移民生活|已有1评论

3/13

昨天前天的杂事

我不记录的话就都忘完了。

3/11的琐事:

那个有臭味的五十岁黑男室友住了四五天就离开了。

早上给左肩膀的刀口换一个新的创可贴。发现刀口在愈合时并不会留下缝补线的痕迹,所以这种不需要拆线,由组织自己吸收的缝线很好。

查看左肩膀刀口,两厘米宽,设想开刀时用夹子扒开也不会太大,并且手术刀片本身宽度可能一厘米。要挖一厘米深才能掏出子弹,所以空间很狭窄,并且手术师切断了可能直径几分之一毫米的血管,导致出血量大,而似乎没有用真空管从刀口吸血,只是用无纺布片吸血,所以我能想像刀口里有很多血,手术师看不清里面的结构,于是乱切。

两厘米的刀口,把一根食指插进去基本上就填满了。手术师在荧光机上查看子弹的位置,然后把手指插进刀口,用触觉感知子弹的位置,再拔出手指,用刀朝推测的子弹的位置切。所以在切的时候并没有肉眼看清刀口里有什么结构,相当于闭着眼睛切,那么切断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就在意料之中了。

六十岁华男指挥两个实习生切,他并没有说怎么避免切断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只说要使刀口尽可能小。

我设想的刀法,每刀划开半毫米,看清结构再划开下一个半毫米,看到神经血管就避开。手术师可能难做到。刀口那么小,只能插进一根手指,里面又蔓延着血,手术师又不很了解该处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走向,变成闭着眼睛一刀切下去比如五毫米深,也就很可能切断血管神经。

我设想发明一个微灯,在直径半毫米的针头上装一个微灯,在开刀时先把这个发光锥子插进准备切割的组织中,用透过的光影查看组织的内部结构,看里面有没有神经血管,有则避开,无则用刀切开。我估计全球的手术师们对我的这个发明不感兴趣,开刀时仍然像用餐刀在碟子上切牛排一样一刀切半厘米一厘米深,至于是否会切断病人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就不管了。

周二中午去曼哈顿取信,收到新护照,和劳动厅的我申诉失业金的收据,和高院令我补充材料的信。下午在图书馆仔细制作十页的brief。寄出高院失业金申诉的补充材料。不知道高院是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过关,或者又说我的材料不合格,令我把六份brief重新寄一圈,那样就很麻烦并且要多花邮资。

复印五页花一元。寄两封信,用自己的信封,邮资1.74元,深感如果买邮局的信封很贵,比如一个普通信封0.95元,不知道是否自带一点邮资。

傍晚收到那个帮咨询怎么告工会的律师介绍的心理安慰师的电话,我说不用安慰我,让她帮我找律师资源,帮我发出抗议的声音。

3/12的琐事:

上午见护理app出现三个任务。我选三个任务都感兴趣。然后电护理公司,说记下我的工号,以后有活儿可能会打电话给我,没提我刚在app上选的三个任务。所以我在app上选了任务也没啥用,而要由副理决定是否给我派工。

见避难所四楼的社工,问我在干嘛,问我是否吸毒,是否抑郁想杀人。我说没有。

中午去曼哈顿查信收到旧护照。在包厘街吃午饭后,去图书馆上网查买机票904美元。我在图书馆用电脑上网两三个小时在几个网站之间对比票价。这么卖力货比三家也没找到更便宜的机票。

在图书馆用电脑看职介网页的培训鸡汤录像,似乎把该看的所有录像都看完了。在包厘街吃晚饭后回避难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1r3c 2025-3-15 09:10
“我设想的刀法,每刀划开半毫米,看清结构再划开下一个半毫米。” 挑挑刺。 应该是厘米吧。如果能做到毫米那样精确的手术,应该是眼科或者脑科专科医生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移民生活]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5 09: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