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治療與預防癌症的配方 [2009/03]
- 讀女人四十有感 [2009/03]
- 反思交友之道 [2009/03]
- 閱讀老子有感:比較愛,恨與慈悲 [2010/01]
- 閱讀老子有感: 恐懼 [2010/01]
- 潛意識之二 [2009/03]
- 潛意識 [2009/03]
- 閱讀老子有感:認識愛 [2010/01]
- 我是一滴水 [2010/01]
- 妒嫉 [2009/03]
只知到交友之道的益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而根本不知何為惡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今天翻開論語,就這個話題反省思惟一番
高中時段,心志剛剛啟發,承蒙師長教導,在腦海中勾劃出我的為人目標,孔孟學說是當時必學的課程,很自然地我願意學做一個賢人,一路走來,舉著聖賢的牌子,批評他人長、批評他人短,我能自稱是”友直”嗎? 誰希罕這種苛薄的嘴臉? 眼睛只看到他人做不好的地方與過失,勢氣臨人,我怎能自稱是“友諒”呢?何曾反觀自身,更是醜惡無比呢? 自己並非真上進,所知也僅僅有限,還敢大言不漸地自視是 “友多聞”嗎?於大眾中,我能有從容不迫的氣度嗎? 頓時我感到無地自容,慚愧地無顏生存於天地之間。
為何當年沒有學到三惡友呢?一個人發心向善.學做好人,卻不知道應該先排除惡習,即使擁有善人的德性標準,也只能稱其為“偽善”。今天我才知道只要先摒除惡習、惡念,則此人已是走在善道之上,離賢聖不遠矣!
2/16/2009, 2:53 PM
還有一則格言叫人深省,再次看到這句格言,已事隔十五年,回想當年的感受與今日的體會,實在是兩種心情,感概萬千。
少年之時.血氣初開,戒之在色。
中年之時.血氣方盛,戒之在鬥。
老年之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每一個讀過書之人,都能朗朗上口,一副非常受感動的樣子,並且表現出高尚的道學家嘴臉來教訓他人,有多少人真實認識何謂色”? 與誰相“鬥”? “得”了什麼?
若要把感想都寫出,我看我得把所有讀過的經論都搬出來不可。有一明了心在前, 非名言可表,此時理解到瑜伽師地論中的一品“真實義品”.只有以謙卑無諂之誠意多用心靜坐思惟法義,多多熏習,方能漸入其境。
2/16/2009, 4:2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