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菲 faye wong -- 我只在乎你 [2010/10]
- 李敖谈"6.4天安门事件" [2010/07]
- 林忆莲(Sandy Lam): 华语音乐天后 [2010/10]
- 沙皮狗。你见过这么漂亮的小狗狗吗?这些图片可是大爷的。 [2010/04]
- 戴维·卡梅伦: 英国贵族后裔,保守党领袖,下一届英国首相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2010/05]
- 戴维·卡梅伦 David Cameron: 英国新首相的人生成长 [2010/05]
- 奥巴马医改的通过:对与错;利与弊 [2010/03]
- 大爷给他的好友们的一封信 [2010/06]
- 新疆暴乱,一个海外汉人的感想 [2009/07]
- 你能想像中国的性市场完全开放以后会是什么样吗?坐台名媛开保时捷上下班 [2010/05]
- 针灸:有效还是假象? [2010/04]
- 中国女子的持久的爱-仅以此文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献给村中所有的同胞女性 [2009/05]
- Muslim Sensitivity Training - 南方公园 [2010/09]
- 面对六四,民族和解,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2010/06]
- 美国的医改的僵局:汉密尔顿的大政府主义与杰斐逊的个人民主主义的较量的延续 [2010/03]
- 我家出了一个有病的孩子自称崔永元 [2009/02]
- 我从雅虎上看到的,差点感动的哭了,一定要看完啊 [2010/10]
- 贴一首传哥的老歌:有共鸣更好,没有也无妨-我终于失去了你 [2010/09]
- 小时候最喜欢的爱国主义电影,你可以在youtube看到它的全部。 [2009/04]
- 咱最喜欢的SUV [2010/02]
- 许茹芸 (Valen Hsu)- 淚海 [2010/09]
The Most Dangerous Man in America: Daniel Ellsberg and the Pentagon Papers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没有哪次告密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如此之大:30多年前,前美国军事专家丹尼尔·艾斯伯格的一份长达7000多页的“越战最高机密 文件”被曝光,导致了美国政府最终结束越战。
当年,这些文件“像原子弹一般震惊了世界”;现在,71岁高龄的他再度冒着坐牢的风险出版新书———《秘密》,披露了当年的许多内幕故事。12月10日英 国《卫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越战最高机密文件
这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市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71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的丹尼尔·艾斯伯格正在为他的回忆录《秘密:越南和五角大楼文件回忆 录》(《Secrets: 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以下简称《秘密》)的发行宣传做着准备。
30多年前,正是他出于良知,将美国政府如何卷入越战、并导致数百万越南人和5.5万名美国人丧生、以及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欺骗美国公众的真相一股脑儿 端了出来。而那时,美军正在越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一切还得从1967年说起。
那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聘请了36位专家学者,组织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彻底研究调查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这36位专家学者,包括国防部 与国务院的文职和武职专家,以及政府资助的专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任务。他们的研究成果,收集在47册报告书里。
这些报告书记述了从二战至1968年8月5日巴黎和谈开始这段时期,美国是如何逐渐卷入越南和中南半岛战争的经过,以及自杜鲁门以来4位美国总统任内,对 越战所作的政治及军事决定。
这36位“越战史家”,接触了这段时期内所有政府的文件。这些文件被国防部列为“最机密的文件”,同时,这些文件也被认为是有关越战最丰富的政府资料。
艾斯伯格其人
艾斯伯格,是36位参与研究越战报告的专家之一。
当年40岁的艾斯伯格,是以加州兰德研究所(Rand Corp)研究员的身份,参加国防部越战研究工作的。他曾是很受信赖的政府官员,加入兰德研究所以前(1964—1967年),他担任过国防部主管安全事 务部长助理的助理,及驻西贡大使馆主管越南各省绥靖政策的主要助理。
在那段时期,艾斯伯格是有名的“鹰派”发言人,曾多次力辩反越战分子。从1966年开始,他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对美国在越南的前途产生了疑虑。1967 年,他对友人表示,他觉得任何改变———无论是战略上的,还是人力资源调配上的,都已无法挽回越战的局面。他曾就此向麦克纳马拉部长提出报告。
但从1967年到1969年春,他还是以兰德研究所专家的身份参与了对越作战的计划。1970年,他开始谈论越战“道义良心的问题”,于是,他辞去了这一 政府资助的研究所的工作,而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他成了“鸽派人物”,不断地参与反战活动。
交给一家“负责任的报社”
在参与研究越战报告期间,艾斯伯格利用职务之便,将那些浩繁的文件复印之后偷偷带出,试图说服那些政客将它们公布于众,达到警示国人的目的。
根据民主党参议员麦嘉文透露,艾斯伯格曾与他接洽,表示愿将“越战秘密文件”交其发表。但麦嘉文表示,他经慎重考虑,深感自己作为联邦参议员,不能做此违 法泄密之事。加上他当时业已被宣布为民主党总统提名候选人,就政治立场而言,也有不便之处。于是,建议艾斯伯格将该文件交给“一家负责的报纸”。
这家“负责的报纸”便是《纽约时报》。1971年3月下旬,《纽约时报》得到了这批“机密文件”。不过,当时《纽约时报》只得到47册文件中的45册,其 余两册被艾斯伯格认为是“真正具有保密必要的资料”而未出手。
45册文件共有7000多页,其中3000页是研究人员对25年来美国在越南及中南半岛各国战争中的任务及扮演角色的叙述或分析,并附有4000页、 250万字的有关官方文件。
《纽约时报》对新闻来源保密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星期日版推出第一篇题为《国防部越战最高机密文件》的文章,立刻震惊了世界!美政府高层恼火不已,人们纷纷猜测,究竟 是谁泄的密?数天之后的6月16日,谜底揭晓———一位前《纽约时报》记者在接受电台采访时,将艾斯伯格“抖”了出来。
于是,艾斯伯格受到联邦调查局FBI“自(上世纪)三十年代飞行家林白幼子绑架案之后最强力的通缉”。最终,四处躲藏的艾斯伯格只能向司法机关投案。艾斯 伯格承认他向新闻界传递文件,但拒不指出是哪些报社。他说,他的作法是为了“赎罪”,因为他曾参与了越战的策划,那是很大的“罪过”。他相信他对“秘密文 件”之提供与揭发,有助于越战早日结束,即使为此坐牢,他也心甘情愿。
虽然艾斯伯格承认向新闻界提供了“秘密文件”,但《纽约时报》拒不发言———这是基于该报及美国新闻界一贯的传统———对“新闻来源”绝对保密。
“越战最高机密文件”的曝光,令越南战争成为一场不光彩的战争。美国最终停止越战以及尼克松总统后来蒙羞辞职,都和该文件的曝光有相当大的关系。艾斯伯格 也因此成了“反战英雄”。
但是在当时,“反战英雄”艾斯伯格所面临的是多达12项的重罪指控以及长达115年的徒刑。
尼克松背后下手
如果不是当年几乎丧失了理智的尼克松总统对艾斯伯格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动,他可能至今还呆在监狱里。
当时,尼克松总统曾计划派手下潜入艾斯伯格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希望偷到一些关于艾斯伯格见不得人的隐私资料,然后将其公布于众。尼克松派的正是在臭名昭著 的“水门事件”中负责执行任务的“御用夜贼”:戈登·里地和哈沃德·亨特。
与此同时,尼克松的手下还派人打断了艾斯伯格的双腿,他的电话也被监听。1973年在审理他案子期间,审理该案的法官还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在FBI担任主管 的职位,这可是那位法官垂涎已久的。但这一切“内幕交易”被悉数曝光之后,法官惟有放弃这个案子,最终宣布艾斯伯格无罪。
约翰逊曾想对越使用原子弹
在刚出版的回忆录《秘密》一书中,艾斯伯格不仅揭示了当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还首次披露了他受审期间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
比如,书中记述了一段根据一盘已经解密的录像带中,尼克松当年与基辛格等人的对话,听起来,不免使人联想起某个黑手党的家族会议:
尼克松:把这个王八蛋送进大狱里去。
基辛格:我们已经这样做了。
尼克松:不必担心对他的审判……我们可以利用舆论先把他搞臭……明白了吗?
基辛格和约翰·米切尔(当时的司法部长):明白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辛格曾非常赏识艾斯伯格,他在1968年曾对兰德公司的人说:“我从艾斯伯格那里得到的有关越南的知识,比从其他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都 要多。”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艾斯伯格和妻子帕特里夏·玛克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整个“越战最高机密文件”曝光的过程中,他妻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艾斯伯格的新书还中包含一些至今依然属于“机密”级别的内容———一段约翰逊总统和当时的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森之间的谈话记录———其中,两国元首讨 论的竟然是是否应该在越南发动一场核战争!他在书中曝光的这段惊人“猛料”,极有可能因泄密罪再次面临起诉。
希望政府高层出来说真话
尽管新书得到了诸多读者的好评,艾斯伯格却深为当前如上弦之箭的美伊战争担心着。他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如今正处在战争边缘,与30年前有许 多相似之处:“但一个最关键的区别是,军方现在反对攻伊的态度很明确,而越战时,军方虽然对约翰逊总统发动战争的方式心怀不满,但是他们却希望介入战 争。”
艾斯伯格认为布什总统发动战争的理由荒谬得可笑———为了民主。他说,实际上,布什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石油,还是石油”,这才是攻伊战争最 重要的原因。
艾斯伯格最后说,“我希望他们能做我当年所做的事情———带着机密文件去找国会和新闻媒体,告诉他们真相。我知道这得冒相当大的风险,但是,如果能因此挽 救许多人生命的话———冒险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