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求助 [2013/12]
- 学习龙老师“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一文的几点体会 [2011/01]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之摄影(重在忽悠) [2012/07]
- 网络三种人-------答烟花 [2009/09]
- 高原蓝----给新老朋友们拜新年 [2010/01]
- 别闹了,老妈生病了 [2009/09]
- 沁园春----和异客之七律感怀 [2009/03]
- 风雪夜归人(二)(原创小说连载) [2009/11]
- 妈妈咪和MARNIFAN生日快乐----相亲相爱一家人 [2009/03]
- 再也不能这样活-----与翰山共勉 [2009/05]
- 过节了,对山歌。下一位是谁? [2009/10]
- 向天再借五百年----送给木耳兄 [2009/05]
- 渔舟唱晚 [2009/02]
- 别拿村里人不当乡亲 [2009/09]
- 禅院钟声 [2009/02]
- 对老猫“答网友异域堂“一文的几句闲话 [2009/10]
以下摘自摘自林语堂[圣哲的智慧]
言之无益
语言和起风时发出的声音不同;风吹是自然无心的声音,而说话,必定先有了意念才能发言。言语有了偏见,听者也就无法断定孰是孰非。
言语,因为有所蒙蔽,所以才有是非的争辩。言语本身没有是非的分别,所以能无所不言。言之所以蒙蔽,是因为好慕浮辩之词。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彼此才有分别。看别人都觉得“非”,所以总以为自己“是”,因为只去考察对方的是非,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缺点。
言语本无机心,一旦有了机心,便已生出三个是非的名称,至此想再加详辩就不容易了。所以不如除去机心和是非的念头,顺随自然以定行止。
超出天地以外的理,非语言所能形容,便搁下不谈;至于天地以内的事理,也只是随机陈述,不加评判。所谓以“不分”来分清事物,以“不辩”来辨明事物,就是这个道理。
雄辩者不会用是非之论去屈服人,“至人之人”的仁爱是无心而发的,“清廉之士”的廉洁毫无形迹可寻,所以其外表反而没有谦让的表示。“大勇之人”不尚血气之勇,也无伤人之心。
辩之无益
比如你和我辩论,如果你胜了我,并不表示你所说得就对,我所说得就不对;要是我胜了你,也并不表示我一定对,你一定错。那么你我到底谁对谁不对呢?是两方面对?还是两方面错?如果你我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帮人都给闹糊涂了,还有谁能为我们评判?
若请和你见解相同的人来评判,他必偏向你,我自然不会心服;若请和我见解相同的人来评判,他定偏向我,当然你也不会心服;如果请和两方见解都不相同的人来评判,两方全不信服;若请和两方见解都相同的人,必无一定的言论为主;你,我和第三者既然都不能相互了解那么该请谁来评判呢?
辩论的言辞是相对的,既然无法解决是非的争论,倒不如彼此丢下”相对“的概念,安受自然的本分,以享天赋的寿命。
什么叫安受自然的本分呢?要知是非然否全是虚妄的,所谓“是”未必是是,所谓然也未必是然。假若“是”果真是是,是非就有了区别;若然果真是然,然否也有了区别。既然有不同,又何须争辩?
看破生死,所以能忘去年岁的长短;看透是非,所以能忘掉是非的名义,由此方能遨游无穷的空间,寄托心灵以无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