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小议人的思维习惯 [2013/06]
- 婚姻大战打响了第一炮 [2011/05]
- 婚姻的杀手锏 [2012/01]
- 回国见闻三 ---- 牛人真的多 [2011/12]
- 个性,任性与共性影响着生活的质量I [2013/04]
- 电脑出现蓝屏, 怎么办? [2013/06]
- 吵到九十九--- 六四,我家的纪念日 [2013/06]
- 中国四十年的不变 [2014/04]
- 祝父母钻石婚快乐! [2014/09]
- 斗胆小议: 毛泽东,文革与基督教 [2012/07]
- 精神出轨 [2011/09]
- 过生日 [2012/03]
- 完成"六尺牡丹" [2012/03]
- 婚姻大战的导火索 [2011/05]
- 理解父亲 --- 祝老爸健康长寿! [2013/10]
- 老公的教育---to be yourself [2011/09]
- 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转载) [2013/09]
- 我 ----- 找 [2009/08]
- 庸 医 [2011/01]
- 我----幸福的人 [2009/08]
- 给张艺谋加油! [2012/01]
【你怎样研究圣经】有一位大学生,一天,教授命他作一篇评论莎士比亚的一篇文章。他就跑到图书馆去,搜罗了许多名人对这戏剧的评论,有的说好,有的说坏,他越读越坠入五里雾中,越弄不清楚。当时来了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对于评论那戏剧的书,似乎很有研究,但不知那篇戏剧你读过了没有?」这一问倒提醒了他,老实说,那戏剧的本书,他还没有读过一遍。那天他将那篇剧本,从头到末了,读了一遍;又到戏院里看那一出戏。后来他才认识了那曲戏的价值,那篇文章也自然的写出来了。今天有许多反对神的人,甚至批评圣经的传道人,对圣经的本身内容,还没有读过一遍,就自己研究制造一些评论圣经的书,甚至反对圣经,对于圣经的真理,本身不去经验他,如何能讲论圣经,如何能明白圣经呢?再谈不上去批评圣经了?——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科尼基论读圣经】主后一千七百年,英国有位文艺批评家,名科尼基。他论到圣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圣经若没有圣灵,就如同在月光之下,看日规一般。(按日规乃是依日影测日之高度以定时刻之仪器。)」这就是说:研究圣经,若是单凭人力,欣赏它文艺的地位,考察它历史的正确,这不过如同在月光下,看日规之不可以测准时刻一样。惟有属灵的人,圣灵开启了他的心眼,才能理会属灵的圣经。——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读经谨防神速】圣经固然要殷勤努力去研究,但不可躐等求速。属灵的知识长进,也是按着自然律,按步就班地循序渐进的。切不可像孟子所说的:一个胡涂农夫;栽了秧,在旁边看着,嫌秧长得太慢,就用手向上拔,想助它长。许多信主的弟兄和姊妹,一开始读圣经,就恨不得几天,顶多几个月之内,就想将全部圣经都明白过来。如一遇见奥秘难明之处,就诧异,甚至灰心,放下圣经再不读了,稍一思想,就知道这种态度和行为,太不合情理。像圣经这么一部著作,岂是几天几个月就能毕业的吗?遇着圣经有深奥难明的道理,那有什么希奇?假若你开始读圣经,一见就能明白,一读就能懂得,没有一点深奥困难,几个月就能毕业,那才是希奇阿!像那样的一部圣经,还值得研究吗?开始读圣经,要如同吃鱼一样的方法:要谨慎吃,防备骨刺着喉咙。不可因为有刺就不吃肉,吃肉的时候,遇着刺,就将刺放在一边,仍要去吃肉。更不可只吃刺,不吃肉。你若恒久忍耐,殷勤查考,你就会看见刺一天少一天,而且刺将要变成肉。
圣经是终身研究的书,绝不可见难即退,也不可浅尝辄止。——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读经如吃饭】一位牧师在青年团契讲道完毕后,一青年上前来问牧师说:「你在讲道中,面容上有一种喜乐,我为什么却没有?」牧师说:「你的晚饭吃过了没有?」「吃过了。」「午饭和早饭呢?」「也吃过了。」「昨天的,前天的三餐饭呢?」「天天都吃过了。」于是牧师便转问那青年说:「今天你读过圣经没有?」「没有!」「昨天呢,前天呢?」「都没有,我只在礼拜天礼拜时跟着大众读了一节。」牧师说:「这不算!身体需要吃饭,灵魂也需要吃饭的!圣经就是人的灵食。你曾向神说过:神阿!我的灵性饿了,需要灵食,求你赐给我。你曾这样祷告过没有?」「没有!从来都没有!」「啊!难怪,你的灵性将要饿死了,饥饿的人那有快乐呢?」——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九点钟过后】曾文正公在四面受敌时,能依然抽暇读书。
孙中山先生身为元首,总搅万几时,还在百忙中读书。
曾任德国外长的史特莱斯曼,本是出身寒苦,身为政要之后,仍就暇隙,自修治学。他有几句名言:「除星期日的晚间外,我每晚在九点钟以前此身此时还是属国家的。九点钟以后,我就回家坐在静寂的书房里,便把国事丢在脑后,享受我的读书生活。我深信忙于公务的人,不但要接触他本身当时的文化,且要接触其他时代的文化,惟有如此才有高超的识见,了解未来的问题。」
基督徒不也应当工作时工作,灵修时灵修吗?——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读经如同读情书】牧师问一青年女子如何读圣经。她说:「昨天我收到一封信,是我的未婚夫写来的,他是我心中疼爱的人,我不知如何爱他,他寄来的信,我读了又读,不忍放手,觉得个个字都是可爱的。」
读圣经也应当如此存心,读圣经如同读情书,读家信,因为我们敬爱天父,敬爱那位爱我们为我们舍命的主。——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