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圣经(10.16) ---- 人生的意义

作者:YRose  于 2012-10-16 20: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信仰见证|已有5评论

关键词:, , 人生, 圣经

【迷失方向】有一个德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当人在丛林或沙漠中迷路时,若没有可靠的方向指引,例如太阳或地标,我们根本无法走直线,而只能一直绕圈子。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接受了传统和文化的熏陶,跟着大家上幼儿园、读小学到大学,拿学位,找工作,结婚生子,最后面对自己的终结。我们觉得活得没有意义,但是没有办法挣脱这令人失迷的世界。我们自以为了不起的成就,在历史的洪流中,算得甚么?──《真理报》

【人算甚么呢?】王博士是一位刚从美国某著名学府毕业后回港的生化学者,他也是一位热心事主的基督徒。他在美国深造超过十年了,本来早有资格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入藉也不成问题,因为有大学聘请他为教授,但他却要回港借着教学向学生见证神的恩典。学生知道他的来头不少,也慕名去听他的课,更在课余请教他一些宗教的问题。

他们问他既然是一位科学家,为什么会笃信圣经呢?因为很多大学的讲师,尤其是教理科的,都是不信的。他回答说在十九世纪前的著名学者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例如物理学家牛顿、波尔等人,我们只知道他们在科学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却不知道他们也是热心的基督徒,更为圣经的书卷撰写解释哩!他们透过信心眼睛,从自然界看见神创造的奇妙。

可是现今的知识分子却以为宗教甚么都晓得,便觉得不需要神。他又举例说,自己虽然是博士,其实所知道的甚少。原来在学术界有这么一种自嘲的说法,当你念完大学之时,只认识某些科目的入门,校方便给你一个B.Sc,当你念研究院时,发觉自己实在所知甚少,校方便给你一个M.Sc。可是当你继续深造时,才发觉原来自己一无所知。这时,校方便给你一个Ph.D!所以念了这么多年的书,才发觉自己一无所知。

原来自然界是那么奇妙的,科学只不过是逐步揭开其中一些奥秘吧了。人只在以管窥天,就以为很了不起。例如当科学家发现了胰岛素(INSULIN)或血红素的构造时,便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在一个细胞内就不知有多少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和酵素,恐怕即使要花一千年的时间也未能揭开每一种酵素内氨基酸的排列方法。

「人算甚么,你竟顾念他」。(诗八4)——苏美灵《故事百感》

【生之谜】在美国罗省的一块私人墓园内,有一座巨大的雕刻像群,一共有十八个不同的人物。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同,栩栩如生。这些像吸引游客的地方,不是它们的外表,乃是这些像下面的一些看了令人深省的字句:「生之谜」。第一个像是一个男孩,手中拿着一只快要孵出的鸡蛋,他正惊讶生命的奇迹,他在问:「为什么这只鸡蛋会变成小鸡呢」?第二个人像是这男孩的祖母,在这孩子心目中,她应该是专解释疑难的一个老人了,但她的表情却告诉他,她不能解释为什么。第三和四个人像是一对正在热恋中的青年,他们相信在四目交投那一刻找到生之谜。第五个人像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充满着美梦,暂时还没有想到这一个严肃的问题。第六个人像是位被很多疑难困扰的科学家,手中拿着放大镜,即使他穷毕生精力,也未能找出答案。第七和八个人像是一位正乳养婴孩的母亲和她的孩子,她看着怀中的宝贝,似乎在这一刹找到答案。第九至十三个人像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成员,在他们全家享受天伦乐之时,暂时也不会思想这个问题。但偶然其中一个孩子或者会问:「为什么白鸽子会交尾的呢」?第十四个人像是一位饱学的哲学家,正用手抓着他的头发,百思不得其解。第十五和十六个人像是一位修士和修女,面貌安祥、平静,似乎在他们的信仰中找到了答案。第十七个人像是一位无神论者,似乎满不在乎,嘻笑着。第十八个人像是一个思想家,静坐深思一些他认为可以解答的事。你对生命的解释又是什么呢?你有否找到生之谜呢?我们却在基督耶稣里找到生之谜:「爱」。——苏美灵《故事百感》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YRose 2012-10-16 20:16
                     有趣.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戒, 就是情不可以戒. 人生要有爱.
1 回复 YRose 2012-10-16 20:26
一位方丈说: "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

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
1 回复 YRose 2012-10-16 20:30
如果寺庙里的和尚也成了职业和尚, 不知道佛教的道义是否要改变?

如果教堂里的传教士不拿俸禄, 是不是道义也会改变?
1 回复 卉樱果 2012-10-17 02:41
我们却在基督耶稣里找到生之谜:「爱」。
回复 YRose 2012-10-17 04:04
卉樱果: 我们却在基督耶稣里找到生之谜:「爱」。
是啊, 应该高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21: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