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小议人的思维习惯 [2013/06]
- 婚姻大战打响了第一炮 [2011/05]
- 婚姻的杀手锏 [2012/01]
- 回国见闻三 ---- 牛人真的多 [2011/12]
- 个性,任性与共性影响着生活的质量I [2013/04]
- 电脑出现蓝屏, 怎么办? [2013/06]
- 吵到九十九--- 六四,我家的纪念日 [2013/06]
- 中国四十年的不变 [2014/04]
- 祝父母钻石婚快乐! [2014/09]
- 斗胆小议: 毛泽东,文革与基督教 [2012/07]
- 精神出轨 [2011/09]
- 过生日 [2012/03]
- 完成"六尺牡丹" [2012/03]
- 婚姻大战的导火索 [2011/05]
- 理解父亲 --- 祝老爸健康长寿! [2013/10]
- 老公的教育---to be yourself [2011/09]
- 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转载) [2013/09]
- 我 ----- 找 [2009/08]
- 庸 医 [2011/01]
- 我----幸福的人 [2009/08]
- 给张艺谋加油! [2012/01]
3. 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本文所指的中国文化是指的几乎被我们丢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道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方文化。 都有优缺点, 即使是缺点也是对于外面的优点而言的。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说说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柔和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即使说 中国文化就是茶文化, 中国精神就是茶文化的精神 也不过之: 平淡而醇厚, 简单而真实。
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风趣地道出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长相,品性,茶道, 和品茶人内心的恬静与浪漫。“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茶道展现的是中国人一种大智慧的人生观 --- 人生平淡如茶, 甘甜爽口透着香气, 略去它轻微的苦涩。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最能体现出中国人对“礼”的重视。 “茶香飘四海, 友谊播九州”。 朋友进门一杯茶! 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举止就可以看出朋友的远亲疏近。 晚辈对长辈敬上一杯孝心茶, 妻子对丈夫奉上一杯爱心茶。 一杯茶的传承,一代一代耳濡目染, 就是形成了我们家教。
经常有事儿没事儿看国内几档子文艺节目, 除了油嘴滑舌外还发现经常有嘉宾蹦出一个因为单词或者说是几句英文。 大概这种行为比较时髦吧?! 很想问问中国人学(说)英文的目的是什么?
“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而如今又有几人能坐下静心品茶了呢?
文化这东西,咋一看微妙不可琢磨, 却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茶, 如咖啡。如果中国文化是茶文化, 那么西方文化就是咖啡文化。 “咖啡”一词来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 咖啡文化没有茶文化那么渊源,虽短暂却浓郁芳香 --- 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亦是人生的写照。
Coffee和office的拼写有相同字母占4/6, 有人戏称咖啡是办公室饮料。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北美), 可以看见匆匆忙忙上班的人群, 几乎是人手一杯咖啡。据相关报道,加拿大80%的成年人每天饮用一杯咖啡,全年在外消费21亿杯,消费总金额达60亿元,对于咖啡的喜爱仅此于意大利,位列全球第二。
大概由于咖啡和茶生长环境不同, 饮育出人的性格也不同。 中国人处事温和, 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西方人崇尚热情奔放,简洁自由,快捷方便。 快餐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
中国年轻人似乎崇尚这种短平快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在国内出现, 星巴克的咖啡大约是三十多元一杯。
咖啡的调制比例是严格的, 西方人做事儿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他们对中国菜烹制中的“少许”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追求实证,和严格做事儿的态度。
希望咖啡店在中国不仅仅起到的是快餐店的作用, 而是把西方人遵守规则,理性做事儿,认真果断,讲究诚信的态度影响到中国的年轻人。
随想随写, 到这里禁不住想起 “地沟油”,“毒奶粉”,。。。。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人曾经抛弃的不是文化中的“糟粕”而是“精华”。 无论是80后,90后, 还是00后, 你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中国人呢? 不是说怎样做个人, 而是怎样做个中国人? ---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8136c09f51e79b896802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