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木想到啊,万万木想到,本人司空见惯的场景,竟会震撼国人 ...

作者:light12  于 2012-5-24 18: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5评论

时间: 5 23 2012 21:09  

作者:芦笛芦笛自治区 发贴


适才在《猫眼》看到,有人转贴了英国下院的辩论视频,居然引来网友热评,这才意识到,原来我司空见惯、甚至起腻的场景,许多国人不但从未见过,甚至无法想象那可以是真实的,以致大嚷“过瘾”,“比电影还好看”。更有许多网友佩服首相的好口才,震惊于他何以能够在瞬间功夫便想出回话来,还不是信口引用对方的话,就是报出一连串数据,而身边又没有个秘书递条子什么的: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8329536&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我这里给大家随便解释一下吧,虽然本人也只是个英国议会政治的门外汉,并非专家,只能讲点肤浅的感性认识。若有错谬,欢迎指正。

我写过两篇旧作《总统制与内阁制》与《英国民主政治简介》,讲了一点我知道的美式民主与英式民主的区别。这里再简单重复一下吧。

英国实行的是内阁制,行政元首是首相,而国家元首是国王。国王只是个盖章机,实权完全在内阁,这称之为“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也就是“主权在议会”的意思。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之一,是所谓“主权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英国则具体到了“主权在议会”,盖议会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行使主权。内阁由议会选出,行使行政权,有点像公司的董事会,必须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提出的政策必须由议会票决,而且其施政必须处在议会的密切监督下。这就使得政府的每一个决策都暴露在反对党以及全国人民面前。有线电视专门有个“议会频道”,实况转播议会的所有辩论,但重大辩论才会上BBC,ITV,5频道等无线电视台,而且只是摘要报道,否则听众受不了(人家毕竟不是没有见过这类辩论、觉得新奇的国人)。过去没有电视或电台,则由速记员记录辩论记录,由报纸发表。大文豪狄更斯早年就曾担任过国会速记员。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的施政格外透明,众目睽睽之下,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

美国实行的总统制则与此不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元首,其内阁由他任命,阁员并非议员,没有表决权,万事由总统一言而决,其实遗留的中世纪国王独裁的痕迹远比英国多。其与国王的区别在于,总统的权力受到宪法的严格约束,而且任期有限,其实是个权力有限的“合同工”式独裁者。总统施政也不像英国那样,日夜暴露在议会特别是反对党的监督下,因此有可能干出欺骗议会的勾当来。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约翰逊总统以虚构的东京湾事件骗取国会同意向南越派兵,以后又逐步升级,以不宣而战的方式把美国拉入了战争(按宪法,宣战是国会的权力)。这就是何以今日第三世界烂污国家搞的全是总统制,从未见过实行内阁制者。

英式内阁制的第二个优点,是不会出现“府院之争”的政治危机。因为内阁由议会的多数党选出,因此内阁提出的议案一般都能通过。国会若想掣肘,除非是内阁在议会中失去了多数。这僵局一般通过首相解散国会,重新举行大选来打破。若旧内阁所在的党仍是多数党,则该内阁就获得了充分的行政权,若它不是多数党,则就只能鞠躬下台,让多数党执政。而美式总统与国会是分别选出的,互不相辖,于是总统所在的党未必是国会的多数党。如果国会想与总统过不去,完全可以造成政府瘫痪。美国民主制之所以能顺利地运行到两百多年,完全是因为美国政客们具有高度的理性妥协精神,而这一软实力未必是其他国家可以简单复制的。换言之,美式民主的操作难度似乎要比英国大,更需要政客们识大体,顾大局。

英式民主的第三个优点,是为反对党提供了“学徒期”。如视频所示,会议由坐在正中的议长主持(也就是议员口口声声喊的“迷死脱死必咳”)。他的右边是执政党,内阁(政府)坐在前排,后排则是非阁员的本党议员,称为backbenchers(似可戏译为“坐冷板凳者”),对面则是反对党。前排是所谓“影子内阁”(如果反对党票数较多,有望夺取下届政权的话),首相与部长同样一应俱全。影子内阁采取“分工对口找茬”制度,影子部长瞄准相应的正版部长,在他的工作里搜剔破绽,研究政策,例如影子外长就专门研究正版外长的工作,在下院发言时就专寻他的冤家的晦气,并推出自家的主张。此时议长就会指定主要发言人是他俩,而其他人则在旁边喝正彩或倒彩。这种设计,保证了反对党在当选前就对本行业务相当熟悉,当选后可以顺利接管,不至于像小布什那样,根本不具备当大国元首的阅历与才干,当选后完全由大司马大司空们操纵。

议长权力很大,他负责决定议程,由谁发言并维持秩序,还可以惩罚犯规的议员。他必须不偏不倚,毫无左右袒,充分保证执政党与反对党有同等的发言机会。他让谁发言,谁才能发言。当然,不获准发言的议员也可以鼓噪:“Hear!Hear!”那意思是“对啊!对啊!”或是boo对方,但不能长篇大论的发言。当一个人发言完毕后,许多人都立即站起来,那意思是请求发言,等到议长宣布由谁发言后,其他人就立即坐下。在实际操作中,议长通常是指定首相或部长以及他们各自的冤家发言,多数站起来的人并无发言机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以壮己方声威,二是趁机活动活动,以免坐久了前列腺出问题,或下肢静脉曲张(后一条是开玩笑,千万别认真哦)。

请注意,所有的人在形式上都向迷死脱死必咳说话,提到攻击或回击的对象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而且表面上非常恭敬,不是“首相先生”,就是that honourable gentleman之类,从不作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绅士风度。之所以要在形式上向着议长讲话,而不是论战双方直接对话,是为了避免政策辩论沦为恶吵,或甚至如台湾立法院那样大打出手(当然打相打也是议会政治成熟的必经一步,英国早期议会辩论甚至动刀子,血溅当场,后来在地上划了红线,规定越界就犯规,立即逐出会场,这才解决了问题)。在操作上,国会辩论很像法庭辩论,只是法庭上两造是向陪审团陈词,而辩论则由法官主持,国会辩论则没有陪审团,两造向迷死脱死必咳陈词,辩论也由他主持。

绅士风度并不是“温良恭俭让”,大家都注意到了,双方发言貌似彬彬有礼,但都极为机智、准确与刻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但有一条,不搞人身攻击。通例是,反对党指责政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欺骗公众,或是自满自得,最常用的词是irresponsible, complacent, 而政府这方则千方百计证明,灾难是前任留下来的,他们如何如何力挽狂澜,等等。无论唇枪舌剑如何机智激烈,都是就事论事,除非涉及到某个部长的丑闻(例如工党执政时,内务部长发了个电邮,请部下加速办理他的女朋友的保姆的工作许可申请。那其实并不犯法,就连走后门都不是,因为那保姆的工作许可是该得的。部长的全部过错,就是不该滥用职权,发工作电邮催办。然而这仍然成了轰动一时的丑闻,搞得整个内阁都很狼狈),才会提到该人的人格,但比较严重的指责,也就是dishonest一类。

从这制度的设计中,读者或许可以悟出为何政客们反映如此之敏捷,那是他们的糊口本事,看家本事不熟,还怎么混下去?西方政客生存与成功靠的是辨术,谁能说服最多的人,谁就是老大;而东方政客生存与成功靠的是权术,谁能整倒最多的人,谁就是老大,走的完全是两条不同的路。要东方政客去西方议会里混,无异于让鱼在天上飞。而且,首相当初在充当反对党时,就练出了如何寻暇抵隙,去找对方的过错,早就在议会里面对面地与他的冤家交锋多年了。当选后无非是座位换到对面去,由过去的进攻改为防守,但行当还不是同一个。

此外,辩论似乎是古希腊就有的西方的久远传统,在现代仍然受到重视。西方的教育很强调presentation(介绍或自我介绍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准确翻译),中学里专门开设戏剧课,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动辄举行辩论会。这不但成了学校经常的活动,而且就连无关的单位如研究所也会举办。通常根据某两个针锋相对的议题,辩论者分为两组,各自研究该怎么广告自己的主张,反驳对方的主张。这种娱乐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某种观点辩护的发言者并不一定真的认同那观点,只是藉此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就受过这种训练的人的现场表演,当然要令缺乏此类训练的国人大为惊奇。

话说回来,这套教育也未必真的成功到哪儿去。英国有不少非常羞怯内向、不善言辞的人,陌生人很难接近之,而中国人则基本上个个是口若悬河的见面熟。很明显,对这些羞怯者而言,学校里开设的戏剧课并未收到效果。有趣的是,从未上过戏剧课的中国人却毫无此类问题。之所以如此,我觉得是社会的组成方式决定的。中国是一个close-knit的拥挤社会,讲究的是集体主义,集体生活,而英国则是人际关系松散、实行个人主义的疏离社会。英国人爱说的一句成语是: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那意思是,他关起门来就是皇帝,谁也管不着。说这话的英国人未必知道,当年美国国父之一John Adams就曾使用过这成语,禁止英军士兵进入他的家。

有的网友把首相发言时,首先为在阿富汗战死的某某人致哀当成了权术或策略,不是这么回事。那是人家的传统。西方的反对党是所谓“忠诚的反对派”,不管政见与政府何等针锋相对,都决不能干出伤害国家利益的事来,换言之,反对是在忠于国家利益框架内的反对。因此,凡是为国家战死的战士,不论职位有多低,无论是政府还是反对党,都必须哀悼纪念之,那是政客的最起码的责任。当年林登•约翰逊总统每天都要查看在南越战死的人的名单,看后整天郁郁不乐,还时常到机场去迎回战死者的遗骨。只有在中国,才会干出把抗日烈士的坟墓统统平毁,把重庆的“抗战胜利记功碑”改名为“解放碑”的丑事来。

有的网友纳闷:为何英国民主搞得那么好,经济还会一塌糊涂?我早在90年代就撰文指出了,把民主与致富联系在一起,以为民主是致富的必经之路,乃是国人中很常见的一个错觉。民主只是一种和平分割社会财富的手段。它真正的伟大功能,是化解社会矛盾、避免动乱、实行长治久安、维持真正的“和谐社会”的维稳软件。不搞这套,当然也可能速成致富,但不幸的是头上永远吊着“七八十年再来一次玉石俱焚的大乱”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至于英国的经济为何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我也早在旧作中解释过了,那是因为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贪图中国的劳力与原料便宜,又没有工会讨价还价,凡事都有政府保驾护航,于是把工厂都搬到了中国去,使得本国产业空洞化,成了夏洛克之邦(参考文献:莎士比亚著《威尼斯商人》),主要靠伦敦城的金融大鳄们炒钱,据说这叫“金融产业”。等到2008年,美国人卖烂房子卖出了大祸,殃及全世界,伦敦城炒来的票子刹那间灰飞烟灭,大银行都濒临破产,得靠政府印票子把它们救出来。英国从此陷入凄风苦雨中,至今没有复苏迹象,正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据我这外行看来,英国的复苏很困难——内力已经被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吸走了,光靠高科技与金融“产业”,还怎么个复苏法?如今的英国,正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得保持这种状况。

 

ZT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2 回复 黑山老猫 2012-5-24 23:53
说的好.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2-5-25 02:02
URL 好像有问题。
1 回复 light12 2012-5-25 10:14
白露为霜: URL 好像有问题。
凯迪的《猫眼》被自动屏蔽了.http://club. kdnet. net/dispbbs.asp?boardid=1&id=8329536&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去掉club. 和kdnet. 的space
1 回复 老君岩 2012-5-25 19:41
写的不错。他更应该讲讲瑞士的民主。
1 回复 light12 2012-5-25 19:43
老君岩: 写的不错。他更应该讲讲瑞士的民主。
你讲讲瑞士的民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4.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5. 郭文贵6月11日报平安直播✊️✊️✊️, 6月10日有关海南航空的公告的回复 [2017/06]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6: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