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英语与美语

作者:light12  于 2013-3-7 21: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6评论

时间: 3 06 2013 04:32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英语与美语

芦笛

在《凯迪》上看到国内网友为美国口音与英国口音孰优孰劣打得不可开交,心里暗自好笑:这些人怎么比老美老英自己还来劲?有人断言,英国人都羡慕并模仿美国口音(据说全欧洲的人都如此,还不光是英国人),以讲自己的口音为耻。而另一些人则断言,美国人都觉得英国口音优雅高贵,以讲英国口音为荣。为此感觉上的分歧,双方不惜大骂出口,骂对方是蠢猪,是idiot,等等。

其实这些伪争论,只说明论者对英美的国情民俗丝毫不了解。

举英国为例。我刚到英国那阵,以为英国人都说什么“国王英语”(也就是凯迪网友说的“BBC口音”,其实那并非什么BBC口音,而是《新概念英语》录音上的调调),来了后才发现,引车卖浆之流无足道,就连BBC的广播员也未必是那腔口,而所谓的“英南音”其实并不存在于世间,有的只是那个教人发音的BBC广播员说的所谓“标准英国南部口音”,但那只为一部份受过教育的人使用,其实并无代表性。凯迪网友们争论的完全是个伪问题。

首先,所谓统一的“英国口音”是不存在的。英国口音歧异之大,根本就不能用某种“普通话”来代表。就大的区别而言,苏格兰口音完全像外国话,不但外国人听不懂,就连英格兰人也未必全能听懂。威尔士口音也很重,不过还能听懂,不像苏格兰口音那么难懂(威尔士有自己的文字,街上的路标都用英文与威尔士文书写,但那不过是民族独立的象征罢了,许多威尔士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都不懂,说的写的还是英文,只是有很重的口音)。爱尔兰口音在我听来则很像美国口音(或许就是某些网友认定英国人学老美的调调吧)。

但这也只是我这个外国人的感觉,人家可不这么觉得,我曾先后征询过几个英格兰人的意见,问他们为何爱尔兰口音听上去很像美国口音,可他们都没有这种感觉,却告诉我美国口音与爱尔兰口音的区别。只有一位同志说,我此说或许有理,盖美国有大量的爱尔兰移民,是当初爱尔兰的土豆发生瘟疫后出现大饥荒,逃到美国去的,所以他们影响了美国口音也难说。后来我又问一位爱尔兰人,他非常吃惊,说他们的口音与美国口音完全不一样,问我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我说,老美说R都带个卷舌音在后头,如before,发音如“比佛儿”,爱尔兰人也这么说。他沉思良久后不得不同意,在这点上,爱尔兰口音确实与美国口音相似。

这是说大的地域区别(当然只是在英国意义上的“大”),即使是在英格兰又如何?纽卡素尔(Newcastle)的口音,在我听来比苏格兰口音还难懂。苏格兰口音也是多样的,爱丁堡口音我还能对付,格拉斯哥的就很头痛了,但纽卡素尔的口音在我听来完全是天书,猜都没法猜。

当然,这或许是极端例子,英格兰口音虽然多样,除了个别地区,一般还是能懂的,时间长了,你就能听出北部英格兰与南部英格兰口音的区别。北方人受苏格兰人影响,发闭音节的u有点像汉语拼音的o,但非常短促,duck听来像dok;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们发ng时总是把那g发出来,于是young在国人听来就像“永格”,这是因为前面的ou应该念成​​闭音节的u,而他们发那音像短促的o,又把g发出来的缘故。

必须指出,把ng后面的g发出来,似乎并不限于英国北部,东欧国家许多人也如此,起码我认识的几位东欧学者都这样。这大概与他们的母语有关,而绝非刻意仿效英北音,更不可能是模仿美国口音,我还从未听见过哪个老美把ng后面的g发出来。在这点上,老美与南部英格兰人是一致的,只作g的动作,但并不爆破。

即使是英国南部又如何?照样有不同的口音,其中劳动人民的发音与知识份子的完全不同。我到英国感受到的一大意外,就是英文的发音不但随地域而变,而且还随阶级而变,伦敦街头小混混的发音,与伊顿公学走出来的完全是两回事。即使贵为勋爵的Michael Caine(好莱坞巨星,因演艺出众而受封勋爵),至今一开口便是泄露了他那贫贱出身的Cockney accent(此处特指伦敦土腔,只有未受良好教育的普罗大众才讲)。而这种现象在中国根本见不到。在中国,发音的区别由所在地域决定,与社会地位无关(“大院”里的贵族子弟例外),中国人是否受过教育只表现在词汇量的大小上,就连语法都没有多少区别,遑论是发音了。

我初到英国感受到的最大的意外,倒还不是英国发音原来如此多样,而且随社会地位而变,而是正式的媒体不像中国那样“讲普通话”。即使是BBC的广播员,也是八仙过海,各自讲自己的口音,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广播员操着一口爱尔兰口音。我大惑不解,便问和我同舍的一位博士后,为何英国没有普通话,“国王英语”好像只有一部份人在讲,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他答道,二战前的英国确实如此,强调普通话,压制地方口音,学生在学校里只能按所谓“国王英语”(亦即所谓“标准英国南部口音”)说话,社会上也养成了对方言、土语和口音的歧视。但二战后随着自由主义尤其是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大家才意识到那是文化歧视与地域歧视,于是就​​废除了这一套,如今人人以讲自己的母语为荣,再不刻意推行“普通话”了。

这话后来得到了一位姑娘的证实。爱玛是约克郡长大的,理应说一口英国北部的口音,也就是我上面说的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念u并将ng的g发出来。但她讲的却是一口“英国普通话”。我很奇怪,便问她那是什么原因。她说,她父母都是南部人,又都受过良好教育,观念又都比较老式落伍。他们去北部工作后生下了她,生怕她学坏了口音,于是严禁她讲当地口音,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只能讲父母传授给她的英语。这就是她发音为何“标准”的缘故。末了,她长叹一声,说那是snobbish(势利),一点意思都没有。 “标准英南音”难道比约克郡口音优越?每个人都该以他原有的口音为荣,而不是引以为耻。

我深觉震撼,想起了Michael Caine:以他出众的模仿才能,要如Mel Gibson一般完全脱去澳大利亚口音,学会一口纯正的美国口音又有何难?但他就是终生不改他那Cockney accent,以此为荣,最后这倒还成了他的个人品牌。

所以,凯迪网友那些伪争论,完全是用国内的文化势利心态来拟想鬼子,真实的海外不像诸位想像的那样。

有的到过英国的网友讥笑英国人管地铁叫tube,说那词谁也不懂,而美国人管它叫subway,则谁都明白。这就是典型的外国人走马观花了。的确,伦敦人(还不是所有的英国人)管地铁叫tube,不过那是slang,也就是俚语,上不得台盘。地铁的正式名称叫underground,那才是任何人一望即知是什么意思。而subway也不是人人一望即知是什么意思,那在英国是“地下过街道”的意思。您若在伦敦问人subway在哪儿,人家只会指地下过街道给你。而且,如今美国一家快餐连锁店也叫Subway,那更是混乱莫名。

之所以叫tube,也不是没有根据的,盖伦敦地铁是用开掘隧道的方式建成的,那里面确实是一个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管道,这大概就是那俚语的由来吧。

但不是所有的俚语都能找出解释来。如美国一样,英国也有很多俚语,如guy的英国等价俚语是bloke,而pound的俚语是quid。有一次我为了显摆,在说起多少钱时用了quid而没用pound。不幸的是,我用了复数,于是对方大笑,告诉我那是俚语,无论单复数都是quid,从未听人说过quids。

至于英式发音(当然是指所谓“皇家英语”)与美式发音孰优孰劣,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愣要去作比较毫无意思。我自觉比较客观的感觉是,美语发音比较平直,初学者容易听懂,而英式英语的声调曲里拐弯,忽高忽低,初学者难以听懂。我当年学英文时偷听敌台,恨透了BBC,觉得那调调花里胡哨的,听着实在吃力,具有强大的催眠效果,而美国之音平铺直叙,好懂得多。

这可能还不止是初学者的感觉,盖我在美国的亲戚有次打电话到英国问事,也给弄得一头雾水。须知人家可是长期居留美国的,听力根本不是问题。反过来,要让一个在英国学会英语的人去听美国英语,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

当然,这也或许是好莱坞影片在英国泛滥成灾的结果使然。 BBC有部纪录片谈的是美国电影初入英国的事,被采访的老太太们说,当初她们听见“You ain't know nothing”之类的文盲话语,觉得非常震惊,而老美管汽油叫gas也让她们觉得好笑(英国人叫petrol,其实是从petroleum简化而来,老美的gas则是从gasoline简化而来,但这一简化,汽油就成了气体,无怪乎老英觉得可笑),云云。

撇开是否易懂不论,若论哪家听起来更好听,则我看这完全是习惯造成的审美偏爱。你听哪家的听得多,自然听起来就觉得悦耳。我过去接触美语较多,英语听上去只觉得别扭。后来接触英语多了,再倒回去听美语,便觉粗俗不可忍耐。

其实这完全是习惯造成的偏见。我中学学俄语,觉得俄语好听极了,偶尔听到英语广播,只觉得天下最难听的语言莫过于英语,个个都是大舌头,咬着舌头说话,发出蛇一般的嘶嘶叫的声音(这也是高尔基某篇小说的角色的感觉)。这其实也不错——除了英国人,天下有谁会发th的音?

但后来学了英语后再听俄语广播,便觉得无比粗俗难听,与当年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所谓“好听不好听”,其实是“习惯不习惯”的同义语。听多了就觉得好听,如此而已。所以,后来我在英国接待一位美国华人,她大肆诋毁英国口音,说英国人发音都是娘娘腔,我笑笑也不说话,没告诉她在我耳中,老美说起话来个个是粗汉。光凭他们那用作称呼的“Guys”就让人无从消受。

这倒不完全是发音给人的感觉,遣词用语我觉得也如此。老英是破落户,所以文化中留下了深重的贵族痕迹,而老美是暴发户,其最醒目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平民性。就我一点靠不住的感觉来说,老英更礼貌,更subtle,但更reserved,而老美更粗率,但也更热情。无论受过教育与否,老英一般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说话很婉转,不会轻易地简单地否定对方的意思,若是要否定,也会把话说得相当委婉,例如“That's interesting, but I am afraid I could not agree”,绝不会如老美一般直通通地说:“No! I don't agree.”这在英国人听来很粗暴。但反过来,老美则要平易近人、坦率热情得多。在美国的小镇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会满面笑容地与你打招呼,而在英国的小镇上就很难看到这种情景。

老英与老美最显著的差别,还是老英比较谦虚,而老美则普遍喜欢叫卖自己,在英国人看来就是aggressive and bragging. 这当然也与两国的提拔方式有关。老美是个唯才是举的广告社会,不叫卖自己,你很可能就没有被提拔的机会。但只要你能证明你比同僚甚至上司高明,你就可能排开众人爬上去。而老英则要更讲论资排辈一些。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区别是,英国人的幽默感要比美国人的浓厚得多,也普及得多。大部份英国人都会开玩笑,而美国人未必如此。你若是跟不相识的老美开玩笑,对方多半会愕然不知所对,即使领会了也会引出过度反应。有一次旅馆大堂的服务员办完手续后,例行公事地跟我说:Have a nice day!我随口答道,Oh yeah,I will tr​​y. 她先是一愣,然后大笑,笑得花枝乱颤,半天才缓过气来说:That won't be too difficult, will it? 我板着脸答道,I am not quite sure about that. But I will tr​​y my best. 更是让她笑得前仰后合。但在另一家旅馆里,我如此回答,对方却错愕不解,问我“You will tr​​y? Try what?”我答道:“Try to have a good day!”更是把她打入五里雾中。我只好解释那是个笑话,但她仍然丝毫不觉得可乐。其实这在英国是非常普遍的玩笑,我也是偷来的拳头打不死美人。

我的另一个靠不住的感觉是,以平均文化水平而言,英国人似乎比美国人高一些。英国街头至少不会出现“Payless”这种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说了,一般受过中学教育的人也不会像老美那样,喜欢用形容词作状语。而且,从我接触过的公文来看,就连salesmen或是公司的advisers(老美叫representatives)写的信都有明显区别,英国人的此类信函无论是修辞水平还是文法水平,似乎都要比老美的高。

当然,我是个外国人,英语很烂,或许没有资格作如此重大的结论吧,更何况我只是凭有限的见闻发言,毫无统计资料支持。

但我仍然觉得,英国的没落贵族的“范儿”似乎深深地给全民打下了烙印,而老美则是个直率简单的平民社会,不像老英那样sophisticated。哪怕从科研论文的文风都能看出两国的区别来。英国人写的论文就是比老美的难懂,因为他们的用语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句法也比较复杂,不像老美那样平铺直叙,straight to the point。

原帖:

http://club./dispbbs.asp?boardid=1&id=8983150&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2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1 回复 trunkzhao 2013-3-7 22:29
这家伙有时也能写点正经东西。
既然谈到英美语言差别,不能光说口音,因为各国各地都有方言。主要应该说说语调和遣词造句。英国英语,在我听来,就一个字评价:跩。就是那种装腔作势,虚头把脑的。除了语调婉转,用词也多是我不明白的。我每次听见英国人说话就忍不住想笑。美语就是那种没文化的老百姓说的,林肯除外。
对了,美加人说:go ahead,英国人喜欢说carry on.
3 回复 fanlaifuqu 2013-3-7 22:31
世界的趋势是美语!
3 回复 light12 2013-3-7 22:33
trunkzhao: 这家伙有时也能写点正经东西。
既然谈到英美语言差别,不能光说口音,因为各国各地都有方言。主要应该说说语调和遣词造句。英国英语,在我听来,就一个字评价: ...
不正经的人写正经东西
2 回复 light12 2013-3-7 22:34
fanlaifuqu: 世界的趋势是美语!
  
3 回复 淡水 2013-3-7 22:36
light12: 不正经的人写正经东西
好人写好东西!
3 回复 light12 2013-3-7 23:46
淡水: 好人写好东西!
  
2 回复 foxxfam 2013-3-8 02:08
fanlaifuqu: 世界的趋势是美语!
我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说了一句和你相同的话。。。
2 回复 foxxfam 2013-3-8 02:11
可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美国本地人还是很羡慕英腔英调的英文的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3-3-8 02:21
'英国街头至少不会出现“Payless”这种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说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2 回复 light12 2013-3-8 02:28
foxxfam: 可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美国本地人还是很羡慕英腔英调的英文的
  
2 回复 light12 2013-3-8 02:29
白露为霜: '英国街头至少不会出现“Payless”这种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说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
大大才女,坏人不懂英语,你去跟芦笛对打如何
3 回复 卉樱果 2013-3-8 04:41
以前非常喜欢英国英语-清晰。刚移民加拿大简直是个聋子,什么都听上去不对劲。现在开始喜欢美洲英语的调了
3 回复 light12 2013-3-8 05:05
卉樱果: 以前非常喜欢英国英语-清晰。刚移民加拿大简直是个聋子,什么都听上去不对劲。现在开始喜欢美洲英语的调了
坏人都喜欢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3-3-8 13:37
英国人不说guys,可是说lads,说chaps啊。好像也不雅。Torch 是带火苗的啊。还有动不动就bloody。
3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3-3-8 13:39
白露为霜: '英国街头至少不会出现“Payless”这种文盲招牌,“Coin Laundry”就更不用说了'

what's wrong with 'coin laundary'? I love wash my coins. ...
他们那个汽车公园(car park)也是很好笑地。
3 回复 light12 2013-3-8 16:53
meistersinger: 英国人不说guys,可是说lads,说chaps啊。好像也不雅。Torch 是带火苗的啊。还有动不动就bloody。
有意思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4.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5. 郭文贵6月11日报平安直播✊️✊️✊️, 6月10日有关海南航空的公告的回复 [2017/06]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9: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