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ackchina.com/u/260533
作者:light12 于 2013-9-5 10: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阿萨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引子: 2013年八月13日夜,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将军在埃及中央政府议事大厅里攥紧了拳头捶了一下桌子向埃及军方高层成员们说道:“同袍们、战友们,这场风波的到来是不可避免滴,是目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决定滴。幸好我们这些军队里的老同志都在,所以要坚决镇压。” 第二天,当穿了自制防护衣和防催泪瓦斯面罩的穆兄会粪青们和拖家带口的左派大叔大婶们,看到利用行进中的军用推土机作掩护,身穿防弹衣头戴钢盔端着AK的大兵们边开枪边冲他们冲过来的时候立即傻了眼。他们终于领悟到,原来这铁王八上街还真吃人啊! 正文: 本来,对埃及发生的这件事感到失望和痛心,但却并不想说什么,因为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革命爆发之后,由于埃及这个国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特殊性,所以长期的动乱不定几乎是注定的命运。不过在看了现场图片、录像后,加之这几天有几个朋友致电于我探讨了关于这件事看法,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下思路还是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说说吧。 前面提到,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拥有一种特殊性,实际上在二十多个阿拉伯国家里拥有重大特殊性的国家仅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埃及、沙特、巴勒斯坦和也门。 巴勒斯坦的特殊性世人皆知,一方圣土、两个民族、三大宗教;沙特是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麦地那)的所在地;也门是南阿拉伯文化的发源地,当今世界阿拉伯文明最纯粹的地方;而放在最后说起的埃及则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8000万)。 在谈起这个国家之前,得先建立起一个认知的“沙盒”以供大家来理解问题。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哪个国家是阿拉伯世界里文化最发达的?许多人会提到叙利亚和伊拉克,这是错误答案。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阿拉伯国家中哪个国家的经济最多元化?许多人会提到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或者巴林、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这也是错误答案。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在当今阿拉伯世界中,哪个国家是阿拉伯文化的中心所在?许多人会很自然的想到沙特阿拉伯,乍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国名里就有阿拉伯,再说两大圣城也在其境内,怎么可能不是沙特呢?这又错了。 如果问及大部分国人,在阿拉伯世界将来哪个国家最有潜力?有人会认为战后的伊拉克最有潜力,有人会认为人口稀少却拥有高储量油田的利比亚最有潜力,还有人认为较为西化的突尼斯或者那几个波斯湾小国最有潜力……这些想法全都错了。 这四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埃及,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文化最发达、经济最多元化、潜力最大的国家,并且是当前阿拉伯诸国的文化中心。 许多人一直认为,1952年纳赛尔发动革命之前埃及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实则不然,1922年的时候埃及就已经基本独立了,之后英国只是保留了外交、国防等埃及的权利。自1882年起到1922年这段时间,埃及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有点类似于晚晴,但又有所不同,因为其境内有大量的英军驻扎,埃及当时沦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在那四十年中名义上统治埃及内政的是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该王朝又被称为阿拉维王朝(和叙利亚的阿拉维派没有任何关系)。 说来也有趣,这个王朝的建立者并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土耳其人(该王朝创立于1805年,之前甚至之后一段时间埃及一直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领土),甚至连中东人都不是,而是欧洲人,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破产烟贩子(注意,虽说破产了,但人家可是正经生意人,不是毒贩子,而是倒腾烟叶的)。
【原创连载】混账的埃及政府,阴险的穆兄会(闲话埃及系列二) 时间: 02 9 2013 15:06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一)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有趣就有趣在他创始于一个阿尔巴尼亚烟贩子的手中最后亡于开罗的一个“扒手”。该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阿里原本出身卑微,是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马其顿一带靠贩卖烟草为生的阿尔巴尼亚裔平民,后来转行入伍从戎成了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一名中级军官,后来随着戎马倥偬军功累积他一直做到了帝国阿尔巴尼亚族军队的二号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奥斯曼帝国开始漫长的衰微,而波拿巴·拿破仑正在欧洲风起云涌的时代。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为了切断英国与其在南亚及东南亚殖民地的联系并进一步攻占印度(为此他甚至派遣工程人员在西奈半岛的古运河河道做了勘探,希望可以成功开凿苏伊士运河,但因勘探人员的计算错误而未能如愿)而入侵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驻守在埃及行省的奥斯曼军队以马穆鲁克雇佣兵为主,他们远不如在欧洲的同袍装备精良、英勇善战,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驻扎在帝国老殖民地的一支偏师罢了。在中世纪,马穆鲁克可以两线作战分别击败来自欧洲各国的十字军和西征的蒙古大军,而在火器时代来临之后由于武器和战术的改变他们的战斗力开始大幅度下降,法军的入侵更验证了这一点。在拿破仑的燧发枪步兵方阵和大炮的攻击下数倍于对方的马穆鲁克骑兵立即败了下来,己方伤亡近对方的二十倍,就这样,埃及被法国占领了三年。最终,颟顸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有所行动派出了在欧洲作战的军队联合英国人一同杀回了埃及,这支军队中有一位阿尔巴尼亚族高级军官,他就是埃及末代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阿里。 在法国人的势力离开之后,经受严重打击的马穆鲁克军并未能有效的恢复自己对于埃及的掌控能力,埃及陷入了混乱,到了1804年(法国撤军后的第三年)对马穆鲁克总督满怀愤慨的开罗民众终于爆发了起义。这对于作为“埃及行省临时军管会副主席”的穆罕默德·阿里而言意味着机会来了。很快,他调用自己从欧洲带来的部队参与了起义并罢免了总督,然后成功的被起义民众拥戴成为新一任的埃及总督。而伊斯坦布尔方面以那一贯的颟顸与麻木不仁对他在埃及的所作所为一概听之任之,甚至在次年授予了他埃及瓦利(奥斯曼帝国相应于行省最高长官的头衔)的职务,自这此时起他终于成了境内的一方诸侯。 苏丹这样的大官他算上混上了,可是这官当的可提心吊胆,倒不是缺乏群众基础。这位苏丹大人还是颇受民众拥戴的,甚至教会、富商和基层官员们也都乐于和他搞好关系,可是这远远不够,因为再远离帝都伊斯坦布尔的不少行省,真正操控实权的并不是总督,而是掌控军权的马穆鲁克们。 马穆鲁克是个阿拉伯语单词,意思是奴隶,一些电脑游戏、文学作品把他们翻译成“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奴隶骑兵”其实都不妥。因为如果翻译成马穆鲁克奴隶骑兵,那就是“奴隶奴隶骑兵”这跟九十年代的常见译名“卡通动画片”是一个道理,因为卡通就是动画的意思,所以卡通动画片就是动画动画片的意思,而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当然就是奴隶奴隶骑兵的意思。 而翻译成奴隶骑兵只是表面上翻译对了,实则不然,与其说他们是奴隶,倒不如说他们是群奴隶出身的禁卫军或者某些军阀、高官的私兵。大家一听到到奴隶这个词往往就联想到斯巴达克斯们当年过的那些苦哈哈的日子,而马穆鲁克们则不然,他们一开始的确是奴隶(沦为奴隶的原因往往是犯罪、还不起欠款等等),苏丹们遴选其矫健者买入,对他们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待训练完成后册封了他们的领主地位,并支付高额薪俸,使他们成为了对苏丹们忠心耿耿的禁卫军。原因也很简单,这类人并非来自帝国的直辖区,而是边远地区甚至国境线以外(他们中没几个是阿拉伯人或者土耳其人,多是些高加索或突厥民族的外围,民风最剽悍的山地与草原,天生当匪的料。),他们对帝国的政治斗争毫无立场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认识,是苏丹大人买下了作为卑贱奴隶的他们,还教会了他们打仗的手艺,然后又让他们变成领主,并且拥有高额的薪水,作战有功还另有赏赐,不忠于苏丹他们还能终于谁?就如同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那个场景一样,老袁指使军需官发饷后假惺惺的对士兵们说:“大家都吃朝廷的粮,领朝廷的饷,大家应该当朝廷的兵,为朝廷出力……”没等他说完,那帮兵们就坚定不移的振臂高呼:“吃袁大帅的粮!领袁大人的饷!当袁大人的兵!为袁大人出力!”。 得,就这样,一支忠心耿耿的禁卫军或者私兵就建立起来了,结果上行下效,不光是苏丹,那些军阀、地方大员、甚至部落头子纷纷也建立起了这样的武装,并对他们委以重任。 当时穆罕默德·阿里所统领的埃及行省,真正把持大权的就是这帮马穆鲁克骑兵,这可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苏丹一开始并不是国王甚至皇帝的意思,而是类似于总督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漂移在意义上产生了转变,穆罕默德·阿里之后的时代苏丹有了王的概念,当然,在那之前,伊朗一带苏丹的意义就是王者甚至皇帝。早期对苏丹的称呼是阁下,后期则是陛下,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二)这个苏丹手够狠! 对于马穆鲁克们的骄横,穆罕默德·阿里很是看不上眼,原因很简单,这帮过时的鸟人根本就没有可骄横的资本。时代变了,欧洲人凭借近代科技已经可以轻易杀到家门口了,这是热兵器的时代,燧发枪可以轻易的穿透马穆鲁克骑兵的重盔甲身着布制制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轻步兵可以一枪把骑士撅翻,而拿破仑的炮阵在那个时代绝对是难以抗衡的大杀器。马穆鲁克的辉煌已经不在,他们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他们却依然洋洋自得,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认为苏丹们离不了他们,否则帝国、王国就会坍塌,继续把自己当大爷。 对于阿里而言,这一切必须有所改变,首先要做的便是铲除掉马穆鲁克这帮过时货,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这时候形势对他非常有利,一方面埃及的民众对那些骄奢淫逸的马穆鲁克极为反感甚至憎恶,另一方面,帝国的高层对那群尾大不掉却作战无能的废物甚是不爽,既然阿里愿意做这件事情,那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马穆鲁克们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世上少了他们似乎地球都不能自转了。于是,阿里动手了。 这其实是个很老套的伎俩,阿里的儿子被帝国中枢任命为远征军总指挥,前往阿拉伯半岛去“镇暴平叛”(插一句,“镇暴平叛”的对象大家并不陌生,就是现在的沙特王室之祖),儿子升官自然是件喜事,于是阿里就借着这个名义大摆筵席,邀请埃及的马穆鲁克头头们来到自己的家中(那同时也是个军事基地)一同庆贺。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马穆鲁克的那些头子们基本上是一群蠢货,一个个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觉得总督请他们这群过气儿货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大摇大摆毫无防范之心的钱去赴宴。 接下来,电影《投名状》中的经典场面在埃及上演了,被关闭了的内城里,马穆鲁克们振臂高呼,我们要吃好的!给你们总督说我们要看肚皮舞!而等待他们的是一颗颗的子弹,几次齐射完毕后,阿里手下的那帮兵渣子们,扛着大斧子走进好似屠宰场一般的内城,把没被打死的的马穆鲁克,那些昔日作威作福骄横惯了看不起他们的家伙,一个个的活活劈死,绝不留一个活口!笔者并不同情这些被杀的马穆鲁克首领们,因为他们死于他们的愚蠢和自负以及以往所犯下的暴行,更何况,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还不算完,这世上大多数能成大事者要么大慈大悲,如甘地者,要么心狠手辣,如斯大林,相对而言,穆罕默德·阿里更类似于后者。他指令在埃及全境贴发了“海捕公文”,人肉所有的马穆鲁克成员,抓到后悉数处决,杀到一个不剩为止。 这是一个令人极为恐惧的凶残过程,都快赶得上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了。马穆鲁克们被杀了个一干二净,他们的所有财产全部被剥夺,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分给那些施暴的士兵,这财产甚至包括他们的妻子儿女,屠杀、抄家、凌辱、强暴……这些都是常态,他的意思是彻底将该团体摧毁之,并且他成功了。可以这么说,在穆罕默德·阿里所治下的埃及,一度辉煌的马穆鲁克被亡国灭种了。 就这样,在埃及,马穆鲁克已经彻底走进了历史,而等待着埃及人的新的时代、新的命运。
【原创连载】混账的埃及政府,阴险的穆兄会(闲话埃及系列三) 时间: 03 9 2013 16:03
老也不成熟
yulinw
秋天的云
老也不成熟: ding
涂鸦板
评论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2 22: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