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再访瑞典(四)

作者:light12  于 2013-10-7 12: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评论

 

时间: 07 10 2013 04:29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一般来说,我虽然保持自己的头脑向各种可能开放,但不会轻易改变原来经过理性思考确立的信念。我原来的保守主义观念是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因此自然要对北欧社会主义要持怀疑主义态度,想确定它是不是an exception that proves rule, “证明了一般规则的一个例外”。所以,黄天蚩网友质疑本文提出的那些问题,我其实早就考虑过了,原计划就是要在本节讨论。

最显而易见的例外因素就是,除了丹麦外,北欧其他三国都是“大国寡民”。所谓“大”,当然只是按欧洲标准而言,“寡民”则即使按欧洲的标准也成立。四个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还没有重庆市的多(瑞典950万,其他三国都是500多万,共计2500万左右,而重庆将近3000万),人均资源占有量大概居世界前列。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未能妨碍北欧发展,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然而却也不然,丹麦根本就没有多少资源,面积4.3万公里,人口5.6百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塞了130个人,然而人家去年人均GDP为世界第七位,过去三年的环球竞争力分别为第5、9、8名。类似地,奥地利8百多万人口,领土8.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塞100人,去年人均GDP第12位(美国为第11位),过去三年环球竞争力分别为第17、18、19位。奥地利的竞争力之所以相对较低,我看主要是该国如英法一般,一度走上国有化的邪路,虽然此后屡经削减,但至今大型工业企业的国家控股比例仍然颇高。

所以,高人均资源占有量未必能解释北欧奇迹。实际上,自70年代以来,随着亚洲经济开始发达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发生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经济转型,就连瑞典也不例外。该国工业最繁荣的时代似乎是70年代,但此后便迅速萧条,让位给所谓的第三产业。游客如今到斯德哥尔摩去坐游船,还能看到70年代留下来的关闭了或是改造了的工厂的遗迹。在以服务业为GDP主要份额的国民经济中,人均资源占有量似乎不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战争破坏与否似乎也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论破坏之彻底,有哪个国家比得上德国?整个被老美炸回了石器时代。然而德国也是高福利国家,按前文给出的“社会主义”定义,德国就算不是纯社会主义国家,起码社会主义的成分也相当高。可谁敢否认德国经济的活力?

我那天还在回答欧客的跟帖里感慨道,德国完全是只不死鸟,为两德统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光是为重建东德,关闭东德那些污染严重的烂工厂,斥巨资改善生态环境,让东德人民也享受同等福利,联邦政府就不知道烧掉了多少钱。更何况老美2008年搞金融欺诈,把欧洲拖进了“美国资本主义泥坑”,害得英国几乎破产,更使得整个欧元区濒临崩溃。之所以至今摇摇未倒,完全是德国在那儿死扛着,害得德国人民这些年挣的钱都贴近那无底洞里去了(据BBC现场采访,自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德国GDP仍逐年上升,然而人民生活基本无改善,全贴进欧元区去了)。而德国之所以奋力扛死马,乃是因为科尔当初接受了列强给他开出的统一条件,同意让德国扛欧元。李元霸扛鼎扛到这会儿居然没有脱阳倒地,真是了不起。

这些当然是题外话,就说北欧吧,四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都差不多,但逃脱战祸的只有瑞典一家。芬兰尤其打得结棍,打的时间最长也最惨烈,为什么在战后还能迅速起飞呢?已经说了,芬兰的工业化是50年代才开始的,在发达国家中,有哪个国家的起步比它还晚?

由此可见,逃过战祸似乎也不能用来解释北欧模式的成功(起码是相当时段内的成功吧)。

黄天蚩网友问:“你怎么知道瑞典当初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不会发展得更快?”

这类虚拟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就像“偶然是必然的表现”无从证伪一般。勿过,窃以为,假定瑞典走自由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确实会更快些,那也不能否定其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盖它起码做到了在繁荣的前提下的均匀分配。除了不可理喻的极右派,一般人恐怕都会同意贫富悬殊是一种社会病态吧?能够消除这种社会病态,本身就是极大的成功,即使牺牲了一点发展速度,我看也是值得的,何况是否真的牺牲了发展速度只有天晓得。上面已经说了,芬兰的发展速度,恐怕在实行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也难找到第二例。

至于瑞典90年代遇到的严重经济危机,以及政府在其后作出的一系列改革,我看似乎也不足以支持黄网“原来的瑞典模式,和苏东社会主义一样,已经破产。因此,自90年代起,从社会党到保守党再社会党,一路下来,对原来的模式进行了根本的改变”的严重结论。上文已经说过了,这些改革并没有撼动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瑞典至今仍然是收入最均匀的国家之一,公民并未丧失原来享受的基本福利。而按照上述“社会主义”定义,只要这条没变,就不能说瑞典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何况要判断一个模式是否失败,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段才能看清,否则难免重犯马克思的错误。

上世纪30年代世界性大萧条,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在访问美国后接着又访问莫斯科,跟斯大林说,我刚从华盛顿来,发现美国人正在干你们干过的事儿,忙着成立一系列管制全国经济的政府部门,看来资本主义已是穷途末路,所以连美国都不得不向你们学习了。的确,当时所有的左派包括马列主义者都认为,马克思的预言正在实现,资本主义的死穴——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所有制之间的致命矛盾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作,大崩溃即将到来。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后来历史发展完全反了过来,当时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苏联经济后来一蹶不振,而几乎陷入灭顶的资本主义世界却迎来了劫后辉煌。

类似的事在2008年又发生过,华尔街的金融欺诈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为避免全国破产,许多国家都不得不使出社会主义的辣手来,靠政府财力将大企业bail out,甚至对大银行实行国有化。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根据这一事实认定,美国模式的金融资本主义业已破产,必须靠社会主义救命?

事实上,瑞典乃至整个欧洲在过往遭受的经济困难,原因相当复杂,似不宜归结于某个单一因素。在我看来,有如说那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造成的,莫如说是环球化的冲击。瑞典以往的繁荣主要是向第三世界销售工业产品换来的,当亚洲开始腾飞之后,其廉价劳动力与原材料立即使得发达国家的产业失去了竞争力,于是这些国家只好将经济重点转移到服务业上去。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普遍受到这一浪潮冲击,瑞典并不是唯一一家。如果我们可以把瑞典过去的经济危机归咎于社会主义,那对其他国家遭受的类似困难又该怎么解释?

当然,美国右派同志一定会说,那是美国的社会主义倾向闯的祸。但这些非基同志多半是凭激情发言,并无多少理性可言。就连30年代大萧条,他们都有本事赖到罗斯福的社会主义新政上去。其实我早在旧作中解释过了,西方的普遍困难是全球化引起的,它使得资本纷纷流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这是资本家而不是其他人造的孽。相反,工人阶级历来是反对全球化的先锋。他们凭自私本能意识到,如果工厂都逃到第三世界去,自己马上就得失业。

事实上,在北欧发生的悲剧,早就在美国小规模地演出过了。在50-70年代,美国的钢铁工人过的也是类似北欧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幸福生活,那福利我看比北欧还高。可惜后来南韩的钢铁工业就撅起了,美国钢铁企业经不住竞争,纷纷陷入危局,工厂内办的免费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纷纷关张,最后连整个工厂都倒闭了,全套设备按废钢铁价卖给了中国。这当然在表面证明了哪怕是在微观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道路都走不通,但深层原因却是环球化使得西方工人的高待遇难乎为继。

相比之下,在全球化的强劲冲击下,北欧还能在保留了公民的基本福利的同时,显示出高度的国际竞争力,这本身在我看来就是巨大的成功。

这当然不是说,我真的认为社会主义道路确实走得通。我已经在前节说了,我对这问题的认识至今稀里糊涂地没想明白。最主要的问题黄天蚩网友其实没说,而我觉得才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种族问题。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在政治上极度敏感,但这就是我这次去瑞典最深的感触——我看到了“天堂”上的深深的裂痕。

(未完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10-7 13:18
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准恐怕应该是第一条的。国富民穷,贫富悬殊,是政治家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2 回复 light12 2013-10-7 13:22
徐福男儿: 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以人为本的衡量标准恐怕应该是第一条的。国富民穷,贫富悬殊,是政治家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
以人为本会碰到种族的问题,下面会讲吧。这事俺也跟他讲了几次,不能回避。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6: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