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也谈两希文明(完)

作者:light12  于 2014-3-17 23: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6评论

 

时间: 17 3 2014 13:57  

作者:芦笛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三、相反相成的两希文明


老河的大作令我颇为意外。他介绍了马修•阿诺德的书,告诉大家西方文明有两个起源,一是希腊文明,一是希伯来文明。既然如此,他当年怎么还会在本区坚持认为科学和民主产生于基督教呢?那阵我写了篇文字驳斥他那说道,被中国基督匪徒转帖到他们的论坛上去,引来那伙匪徒的讨伐,这才逼着我初次向国人介绍了基督教毁灭经典文明、造出中世纪黑暗的历史罪恶。

其实阿诺德那书说得很清楚,两希文化是西方文明中互相冲突的两极,一正一负,一阴一阳,相互制约,相反相成。

希腊文化是以理性为主导的世俗文明,它赋予理性重要的地位,强调“真”,主张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们(see things as they actually are)。古希腊人对美具有高度灵敏的感受激情,甚至认为美就是善。其神话充满理想主义,而诸大家的哲学思辨却又充满了理性主义,由此构成了人文主义(humanism),而这就是当初最引动文艺复兴学者们注意的东西,也是西方科学与哲学的来源。然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还是,希腊人特别强调个人价值,追求自由,强调平等。就是这些个人主义文化遗产,给西方带来了民主。所以,西方文明最宝贵的的精华——民主、科学与哲学,都来自于雅典而不是耶路撒冷。

希伯来文明则是以信仰为主导的宗教文明。作为一种文化,它基本没有哲学、科学与美学内容,主要由伦理学构成,在智力上相当贫瘠。它关注的不是真,不是美,而是“善”,追求的不是个人自由而是“得救”,亦即逃过地狱的惩罚而获得灵魂的永生。它对待个人的态度与希腊文化截然相反,强调的是品行与服从(记得这是阿诺德的话)。论其本质,它与儒家文化相似,都是基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大众的思想统治。其与儒家文化不同之处,乃是加了神学的包装,并通过发明“原罪”说,使得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处在“负起点”上,必须每日每时诚惶诚恐地进行思想改造(“新”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此类心态再熟悉不过)。

所以,就本质而言,希伯来文明是“非西方的”,更像我们熟知的东方文明,两者都是基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建立的,而我们今日感受到的所谓“西方文明”,其实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基础的希腊文明的后身。若是我辈在文艺复兴前就到西方来留学,则一定不会感受到太多的价值观歧异。

在我看来,一部西方文明进化史,就是黑格尔说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具体来说,也就是“经典文明——基督教文明——两者杂糅”。经典文明在基督教文明到来前勃兴,被基督教勾结强权扼杀,在文艺复兴运动后复活,并日益膨胀,将基督教文明从各个角落里挤出去,以至于我们今日感受的所谓“西方文明”,其实基本是希腊文明的膨胀体。

我之所以用“基督教文明”而不用“希伯来文明”,是觉得阿诺德这种表述方式并不准确。基督教文明当然起源于犹太文明,但并不全是犹太文明。

所谓“犹太文明”,不就是一本烂书么?那是一本非常邪恶的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毛泽东式鼠肚鸡肠、猜忌成性、睚眦必报、反复无常的东方式专制暴君。它为人类规定的行为规范就是约伯对暴君不可理喻的残忍的绝对盲从。该书除了展示耶和华的邪恶与可怕外,无一字涉及爱。那本邪书就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一切罪行的来源。我常常想,幸亏犹太人那“上帝的选民”没能获得统治世界的权力,否则世界历史一定要比已经有过的黑暗得多。

然而耶稣的降生改变了这一切。尽管耶稣本人智力有限,没有思想家的能力,人生也太短促,然而他毕竟在那邪教中注入了一个爆炸性、颠覆性的内容——“爱”,由此发明了人道主义,而这是为希腊文化所欠缺的。人道主义,只有人道主义,才是基督教为人类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

有部好莱坞获奖电影,名字忘记了,讲的是耶稣会(Jesuit)在南美传教的事,男主角是位传道士,他的名言是:God is love (or love is God, I can’t remember)。托尔斯泰也说,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语汇,那就是爱。但在我看来,哪家宗教也没能像基督教那样强调对人类的爱——上帝为了赎去人类的原罪,竟然不惜把亲生儿子作为燔祭。而且,那位传教士说的 “神”,指的是正神,托尔斯泰口中的宗教,指的是是正教,并不包括鼓吹仇恨的邪教。例如犹太教就与爱无关,我翻开《旧约》一查,歪歪斜斜每页都写满了“恐惧”与“仇恨”,惟独找不到“爱”字。

所以,如我在《〈圣经〉里的正神与邪神》中讲过的,圣经里有两个神:旧约里的邪神耶和华与新约里的正神耶稣。基督教在历史上既作了大恶,也行了大善,其犯下的一切大罪,都是耶和华教唆使然;所有的正面贡献,都是执行耶稣的教导的结果。以此去透视西方文明史,人们也就不会为基督教既作恶也行善的吊诡现象感到困惑了。

基督教文明不但为西方文明注入了为希腊文明所欠缺的“善”,也为西方文明提供了伦理的“刹车”。在某种意义上,希腊文化代表着“放纵”,而基督教文化则代表着“克制”。希腊文化为西方提供了大脑,由此产生了科学,提供了感官,由此产生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基督教文化则提供了爱心,由此产生了人道主义,提供了良心,由此产生了社会公正感、强者的忏悔与左派的“政治正确”。

在我看来,基督教文明与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够共存于同一社会中,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人性的两极。前段时间BBC作了个节目,介绍英国内战时的两大派“圆头党”与“骑士党”(Roundheads vs Cavaliers),圆头党是苦吃苦做、节俭克己的清教徒,而骑士党则是奢侈挥霍、讲究享受、爱出风头的贵族们。 影片编导采访了许多观众,问他们心仪哪一派,两派的拥趸人数基本相当,由此可见,人性中天然就存在着“希腊因子”与“基督教因子”。

不仅如此,这两种相反倾向还构成了一种社会拮抗机制,光强调一方都不行。只许克制不许放纵的中世纪造成的文明停滞自不待言,强调理性、抹杀良心也同样会造出大难。19世纪末,20世纪初,希腊文化全面压倒基督教文化,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成了主旋律,导致据说是代表了“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与纳粹主义的“科学理论”出台,由此造成的巨大灾难令中世纪瞠乎其后。类似地,强调消费主义与物质主义的美国生活方式在二战后风靡全球,如今连普罗大众都成了希腊贵族,这在我看来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当13亿中国人家家有车有房时,地球村的资源也就濒于耗竭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两希文化。至于困扰着老河的“为什么只有西方建立了现代科学”的问题,个人认为一点意思都没有。西方之所以发明了现代科学,是因为他们在中世纪后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文化遗产,而科学之所以被古希腊人发明出来,则完全是个偶然事件,一如希腊的其他耀眼夺目的文化成就一般,根本找不到什么必然的解释。

自黑格尔之后,人类总是倾向于把历史发展看成是个必然过程,于是但凡出现了什么现象,总要去背后寻找必然原因,为“为什么科学和哲学会在古希腊出现”、“为何希腊文明会如此不成比例地超前发达”、“为何其他文明不会产生民主与科学”之类的问题大伤脑筋,却根本想不到即使他们得出了答案,那也是没有可证伪性的,如同“偶然是必然的表现”之类屁话一样。

总之,窃以为,民主与科学之所以在西方出现,是因为它们早在古希腊就出现过了。至于它们为何会在古希腊出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我早在旧作中指出,无论是民主还是科学,其出现都不为进化所必需,根本就没有生物学上的必然发生理由。

BBC最近正在播放一部文献片《两千岁的计算机》: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hlkcq

影片介绍了据说是阿基米德发明的最早的计算机在公元前1世纪的改进版,它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齿轮传动,忠实模拟了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可以准确预报日食、月食以及行星在某个时刻的位置。这装置是如此先进复杂精巧,以致科学家们在发现它一百多年之后,最近才靠团队工作摸索出了其道理,还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时代的人竟会做得出这种丝毫无愧于后世的精巧机械。

不难想象,如果古希腊的发展势头不被打断,今日的西方文明绝不会是这样子,还要更先进千年。可惜的是,相关的知识在中世纪就失传了(影片把这赖在了颠覆西罗马帝国的蛮子身上,却忘记了拜占庭帝国并未被颠覆)。据影片介绍,直到回回从拜占庭那儿学去了此类知识,征服西班牙的摩尔人将其带到了西欧,靠齿轮传动的各式钟表才突然在西欧大量出现,云云。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想再开忆苦会,痛诉基督教毁灭经典文明的罪恶,而是想说,像阿基米德那种超前千多年的天才,其出现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理由,完全是无法解释的。在我看来,科学的发明也就是这种无法解释的偶然事件。即使找到了那偶然因素,那也毫无意思。

BBC有部文献片,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作者认为,那是因为英国富藏优质煤矿,无烟煤不但埋藏得比较浅,而且靠近海岸,便于挖出来,运出去,变成钱。利欲驱使之下,煤矿到处开花,而地下水位又浅,发明蒸汽驱动的抽水机就成了当务之急,工业革命于焉发生,使得英国一跃而为超级大国。所有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最初却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地质因素引发的。人家可没归结于什么制度与文化传统。您说,找到了这类偶然因素,又能有什么启发意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3-18 02:06
非常实在,源于他对这段历史的透彻理解。
2 回复 心如水 2014-3-18 02:32
有趣的研究。历史上富裕总是太突出,而在富裕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是小众文化,总是会被消灭。中国悠闲的农耕文化之所以没有被消灭,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有关。重农轻商的国策,使科学没有发展的土壤,尽管明朝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如造船;手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但因为只在直系亲属中间传承,很多失传,再加上玩物丧志的古训,让精英都醉心统治术,少了好奇心和创造。英国的工业革命虽归于偶然,但发明太过革命性。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却不是偶然。好在历史终于给了中国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过我以为不仅中国人,全世界人人有房有车的时代仍然会到来。科学已经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主旋律,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核能,人类的创造力,会将世界引领到一个空前富裕的社会,只要没有战争。而目前中国的有限民主,虽不“政治正确”,却是防止混乱和战争之必须。如果不出现战争,在中国和世界的现代精英,醉心发明的已经相当普遍,科学成果必然导致世界走向繁荣,只要政客们不要太Evil,让善良的文化在世界流行,加上科学和现代管理,必然迎来的是一个无比繁荣的世界。然而,让政客不要太evil,则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4 回复 light12 2014-3-18 03:05
徐福男儿: 非常实在,源于他对这段历史的透彻理解。
谢谢芦笛
2 回复 light12 2014-3-18 03:07
心如水: 有趣的研究。历史上富裕总是太突出,而在富裕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是小众文化,总是会被消灭。中国悠闲的农耕文化之所以没有被消灭,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有关。
政客跟民众也不太远
3 回复 心如水 2014-3-18 03:41
light12: 政客跟民众也不太远
政客的作用远大于民众。战争都是政客的决定,民众只是被动接受。你的结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愿闻其详。
1 回复 light12 2014-3-18 05:16
心如水: 政客的作用远大于民众。战争都是政客的决定,民众只是被动接受。你的结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愿闻其详。
瞎猜
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3-18 10:29
那个电影叫《The Mission 》。
1 回复 light12 2014-3-18 10:53
秋收冬藏: 那个电影叫《The Mission 》。
BBC有部文献片,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
3 回复 蒔花闲人 2014-3-18 13:14
学问深,容我慢慢学习研究.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3-18 22:03
light12: BBC有部文献片,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
名字?link? 谢谢。
2 回复 light12 2014-3-18 22:20
蒔花闲人: 学问深,容我慢慢学习研究.
  
2 回复 light12 2014-3-18 22:21
秋收冬藏: 名字?link? 谢谢。
我问你《The Mission 》 是不是BBC有部文献片,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你反过来问我我哪知道
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3-18 22:31
light12: 我问你《The Mission 》 是不是BBC有部文献片,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你反过来问我我哪知道
说拧了 ,我是说《The Mission 》,是个获奖故事片,此文中提及但言明遗憾不知道名字。
2 回复 light12 2014-3-18 22:37
秋收冬藏: 说拧了 ,我是说《The Mission 》,是个获奖故事片,此文中提及但言明遗憾不知道名字。
哈哈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3-19 03:32
有趣的文章,不过不能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认为历史发展都是偶然,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没有意义了。古希腊之所以产生哲学和科学,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古希腊的语言结构特点导致了他们的理性思维,从而产生了哲学和科学。古希腊的小的城邦的政治民主生活状态,又支撑了这种理性思辨活动。
0 回复 light12 2014-3-19 04:54
千年等一回: 有趣的文章,不过不能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认为历史发展都是偶然,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没有意义了。古希腊之所以产生哲学和科学,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思维,而
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啥,你罗列几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8 06: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