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 求真和数字思维(3--完)-----谈系统逻辑的发生兼答键盘网友

作者:light12  于 2015-2-2 05: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7评论

关键词:键盘

 
河边 求真和数字思维(3--完)-----谈系统逻辑的发生兼答键盘网友      时间: 29 1 2015 18:38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求真和数字思维(3--完)-----谈系统逻辑的发生兼答键盘网友

我们知道思维一定要表述后才得以存在,因为不被表述的思维无法被理解,等同于不存在。这个说法至少目前还说得通,或许将来人的脑电波可以被读出来并译成具体的语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思维过程既然是逻辑过程,思维的表述当然也就是逻辑的。但思维表述的逻辑性和思维在大脑过程中的逻辑性却不相同,前者诉诸语言符号,后者通过神经元的逻辑通路。这就是说,前面说的模拟思维和数字思维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个体的大脑神经元所建立的逻辑通路的差别。

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世界是以模拟信号进入我们的大脑的。例如温度、光亮、压力、声音、等等,这些模拟信号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连,通过我们的感官-----也就是这些模拟信号的接收器-----进入大脑。人就是在这个生物学的基础上首先发展对应的判断能力,在思维过程上表现为模拟思维。但是,人的判断能力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人也就不会比那些聪敏的动物如大猩猩高明太多。所以,人在自己特殊的大脑(也就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新大脑皮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人独有的思维能力,―――数字思维能力,即建立不同于模拟思维逻辑通路的数字思维逻辑通路,其所对应的判断能力之一就是真假判断能力,我以为这才是人类理性代表。


 上述两种不同的大脑神经元通路的生理基础在不同的个体应当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通路的形成―――即对应的思维逻辑的倾向性―――却是和环境(也就是学习和教育)紧密联系的,也就是相应的刺激愈多,该逻辑回路的发育就愈发达。回到键盘网友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人钟情于价值判断远胜于事实判断?我的猜想是象形汉字的运用限制了抽象概念的表达,很可能2500年前古人思维里形成的绝大多数概念多没有记录下来,没法形成代代相承的持续研究,而可以被“画出”的思想则得到了关注,逐渐发达起来,结果到百家时期便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模糊而不精确,重整体而不重分析。我们不要忘了,孔子的年代,汉字的总数也就4000来个,不是2000年后的数万个,更不是现在这样可以形成许多符合词的汉字系统。

上面的汉字问题是一个先秦思想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先秦思想家的重点几乎都同样地放到了关于人的行为和社会制度设计上,都缺乏精确,都不重视分析。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价值判断的思维过程也包含了抽象思维,但是自春秋以降的汉人思维逻辑的发展就一方面受限于文字工具,一方面已经形成的理论本身的模糊性也反对精确性,结果从内外两方面都失去了发展系统逻辑的条件。

最后的问题是,价值判断和善恶判断的发展是否不可兼得?我以为现代关于思维的模拟性和数字形研究其实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是可以在人的大脑里不断切换的,如同AtoD和DtoA的切换一样。不过我以为数字思维的功能或许更强大,因为几乎所有的模拟信号都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反过来却不可以。例如人可以通过建立数字信号来创造电子音乐,但是我们却无法将它转换为模拟信号来表现(即用普通的乐器发出同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坏判断只是真假判断下的子集合,背后的逻辑恐怕也是一样。

说到实际的思想的交流,使用不同的判断在双方的交流中完全可能产生误解。例如下面对话,假定其中甲坚持善恶判断为先,乙坚持真假判断为先:
甲:日本人坏得很,当年侵略中国杀死了很多无辜百姓。
乙:是的。
甲:日本人对中国人从来没按着好心,所以总是想着侵略中国。
乙:没有吧。我看现在的日本人没几个想要侵略中国的。
甲:你没看到日本人潜在的军力有多大?比中国大多了。
乙:是的。
甲:这一说你就明白了。你呀,还不够聪明,容易被别人迷糊。
乙:你说的倒是。
甲:所以我点拨你一下,告诉你,日本人都不是好鸟。
乙:不是的吧。
甲:算了,点拨你也没用,你就是心里向着日本人。
乙:没有呀,你误会了。

没有事实判断就不可能有可靠的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人就不能成为人。因为当人有了事实判断的能力后,人的价值判断就不再是简单的生存意义上的判断,而是包含了理性的判断,是道德和信仰的支柱。我以为这才是事实判断的重要之处。



顺答zdpric网友,里面是几份参考文献。   时间: 29 1 2015 19:35


下面是或许你会感兴趣的文献。我不是这方面的内行,找来的东西有的用了就丢了。记得还有一位Crossman,他的研究也蛮有意思的,没找到。谢谢。

1. System and structure, by Anthony Wilden ( A book of essays)

2. Blachowicz, J. (1997). Analog representation beyond mental imager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94(2), 55–84.

3. Masuda, T., & Nisbett, R. E. (2006). Culture and change blindness.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30, 381–399.

4. Norenzayan, A., Smith, E. E., Kim, B. J., & Nisbett, R. E. (2002). Cultural preferences for formal versus intuitive reasoning. Cognitive Science, 26, 653–684.

5. Nisbett, R. E., & Miyamoto, Y. (2005).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Holistic versus analytic percep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10), 467–473.

6. Fisher, G. (1996). Mindsets: The role of culture and 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nd ed.). Maine: Intercultural Press.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十路 2015-2-2 07:36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我大概想了一下, 形象思维可能不是逻辑分析发展的主要障碍。 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了天文观察和记录,即使不够精确也是尊重客观的方式。 再往后看看 astrology and astronomy 的分支就发现了变化,主要是得到一手信息之后的目的和方法。当个人的,主观的解释天象逐步变成了实践的内容,探索自然的目的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阻碍了逻辑思维,追求客观,追求真实的方向,即要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个人目的,又不能完全违背事实,于是就形成了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我瞎想瞎说的,您别当真。
回复 light12 2015-2-2 09:56
十路: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我大概想了一下, 形象思维可能不是逻辑分析发展的主要障碍。 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了天文观察和记录,即使不够精确也是尊重客观的方式。
你讲的很好,谢谢,俺负责转给作者
回复 light12 2015-2-4 01:42
十路: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我大概想了一下, 形象思维可能不是逻辑分析发展的主要障碍。 5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了天文观察和记录,即使不够精确也是尊重客观的方式。
谢谢light你的转贴!难得有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觉得十路网友可能     时间: 03 2 2015 17:28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误解了我的对于思维的分类,我其实并没有提出“形象思维”,而是用说象形汉字对于思想的记录的局限性,尤其在汉字的字数有限,没有复合词时,汉字对于思想的记录不是像表音文字那样,这方面的分析见我下面的旧帖。

http://www.hj 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39487&highlight=#2839487

http://www.hj 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39521&highlight=#2839521

所以即使有如十路描述的古代的求知活动,问题在于这些活动的思想成果有多少可以通过汉字准确地记录下来,成为后代人持续努力的基础?
回复 十路 2015-2-4 01:53
光兄辛苦了,谢谢您转贴,也谢谢作者这么认真回复十路的浅见。

有点好奇:如果是因为汉文字与表音文字之差而对早期思想活动记录的技术性工具性局限之差,那么多的中华古典诗文,思想,文化,军事是怎么保留下来的呢?局限肯定存在,遗漏也相信存在,但两种文字在记录思想活动方面的局限之差不一定那么明显。 举个不远古的例子,中医是通过汉字文化记录,后人不能持续努力发展的关键是因为汉文字还是另有它因?
回复 light12 2015-2-4 06:52
十路: 光兄辛苦了,谢谢您转贴,也谢谢作者这么认真回复十路的浅见。

有点好奇:如果是因为汉文字与表音文字之差而对早期思想活动记录的技术性工具性局限之差,那么多
谢谢十路的新问题。     时间: 03 2 2015 21:26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我的看法是,汉字的模糊性对于表达非抽象信息和非精确信息都不是太难,所以汉字对于艺术的表达正是它的优点。对于逻辑表达就比较困难,尤其在春秋时期一字一词,一共四千来个字时。我们现在用汉字的条件和古人用的汉字可以说已经完全不同了(尽管都是汉字),所以难以理解这方面的困难。但还是有比较容易体验拼音文字和汉字差别的办法:试图将一篇汉字写的研究论文翻译成英文,你就很容易看到两者的差别。有人作过研究,问“你要吃桔子还是苹果”就可以有几十种表达方式。

回到你的关于中医的问题。我以为中医不能现代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旦现代化就必然和西医同流,例如大陆的中医学院和中医院,越来越和西医接近;如果按照中医的传统发展,那就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缺陷依然,也就无从发展。

汉字记录的思想、文化、军事等,特点都是不精确,缺乏论证,都是要靠个人自己的理解,差别太大,所以进行一代接一代的研究提高,2000年前就是那个样子,现在的人读起来还是要对照标准的译文,其实就是将个体的理解差异标准化,尽管很多注释可以通过考证来确定作者的原意,但是更多的是原作者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并无定论,只有原作者知道。
回复 十路 2015-2-4 10:06
专谈中医发展。 “我以为中医不能现代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旦现代化就必然和西医同流”  这是在西医为主的大气候下来谈发展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在100多年前西医不存在时为什么中医的发展是减速而不是加速。 这可能不是文字的主因,也不是因为有了西医而遏制了中医,还是自身的哲学观造成的局限,狭隘的观念就不是促进发展,而是阻碍。

正如你后面说的,缺乏论证, 缺乏客观。 这是哲学观,是思维方式, 是态度,主要不是文字限制,也不是工具的限制。
回复 light12 2015-2-5 19:13
十路: 专谈中医发展。 “我以为中医不能现代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旦现代化就必然和西医同流”  这是在西医为主的大气候下来谈发展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在100多年前西医不
同意你的看法。我说的文字问题是对于国人思维独特性问题的探询。  时间: 05 2 2015 01:34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我的设问是:为什么中国古人缺乏对于逻辑思辨的探究?不管是古希腊还是印度,这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而中国古代是几乎完全没有。我的设想是:从思维的一般规律来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不会完全不考虑这样的问题,公孙龙就是一个例子。问题是少,并且不系统,没有代代相传的持续研究。

我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由于表意汉字的局限,使得古代有过的探索无法得到如实的记述,所以不可能通过文字的传承来持续研究。文字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记录思想内容的工具,对于抽象概念的记录古代汉字无法担当起来,“六经无真字”虽然说的是“真”字在孔子编著的六部经书里没有出现过,但反映的恐怕是当时的汉字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准确记录如“真假”这样的概念,所以思想者们的思想活动中的抽象部分被漏掉的很多,最终形成了缺乏对于“真”的深入探究,影响到后人的思维逻辑的形成,当然也就会影响到你说的关于中医的探索。

不知这样解释是否清楚。多谢关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2 13: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