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 也谈“美国要学中国”-----读秦晖大作有感

作者:light12  于 2015-2-3 21: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河边 也谈“美国要学中国”-----读秦晖大作有感    时间: 03 2 2015 02:46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也谈“美国要学中国”-----读秦晖大作有感

布朗转贴的秦晖的《中国要学美国,美国要学中国》一文,初读起来像是若干年前的老调,再去搜索一下,发现竟然是秦晖2014年10月间的演说。若干年前读秦晖这样的文章觉得颇有道理,可是到了2014年10月还做这样的发言,在敝人看来就不仅是“跟着感觉走”,而更像是秦先生的错觉。换言之,我以为秦晖的说法是建立在想当然之上,不是严格的事实之上。想当然有时会正好猜对,有时未必,秦晖这次的感觉是错觉,所以后面的结论就无法立脚了。

在将我的批评展开之前,我先举两个秦文的例子来看秦文的错觉:
1、秦文共三部,第二部分为“西方国家向全球透支服务民众 ,中国甘愿被透支”。 秦文的意思是说西方政府服务本国民众是靠举债,举债是通过向全球透支(借钱),但是到底西方的债务结构里有多少是来自全球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呢?秦文根本没说,所以我说这是他的感觉,也许猜对了,也许是错觉。
2、这第二部分的第3节是“美国政府穷但担责更多,中国相反”,下面第一段就是“所以,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债台高筑,但所谓债台高筑并不是说这些国家很穷,而是钱在老百姓手中,政府很穷,远远满足不了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要求。中国的情况与上述恰恰相反。”这个论点的关键是西方国家里“钱在老百姓手中”。如果西方国家果然如秦晖所说是“钱在老百姓手中”的话,老百姓到底又为什么还要如秦文所说“老百姓既不愿意交税,又要求高福利”?因为从逻辑上说,如果平民大众(即“老百姓”)都有钱的的话,应当不会天天想着要政府来给他们办福利的。所以我说这可能也是错觉。

下面我主要通过谈美国的债务问题来批评秦文。要真正弄清楚这个债务问题,窃以为必须至少要了解下面一些问题:
1、债务有多大
2、债务的结构-----都是向什么人借的钱,钱花到哪里去了
3、债务的历史-----何时开始的,有什么特点
4、和制度的关系-----是否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
5、未来的趋势
我下面就以上面五个问题做点简单讨论。

1、债务有多大

这个债务说的是联邦政府借的钱的总数,面值到现在应当接近18万亿。2014年底是17.8万亿,而2014年的GDP也几乎是这个数(17.7万亿),所以债务是GDP的百分之一百。

维基上有2012年各国的债务统计(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public_debt ),其中亚洲发达国家里日本的政府债务是当年GDP的200%。新加坡是110%。 有很多高债务国家未必是欧美国家,欧美国家也未必是高负债。中国2012年的负债是GDP的32%,俄国是12%。所以负债是关于经济的一个指标,未必是说明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

2、债务的结构

美国的负债中,有约1/3是外国政府购买的,下表是2000年到2014年中期的统计(摘自维基),其中主要债权国是40来个,其拥有的债券约占美国总债务的30%;其中中国和日本是最大的两家,两家合计约占13%,中国一家占美国国债的7%。




美国的国债是世界上信誉最好的国债,其他国家我没有去调查,不过以中国的外汇总额来计算,中国不会在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债务里都拥有7% 的份额。也就是说,如要宣称那么多的负有高额债务的国家是通过全球透支来服务本国民众,这话恐怕没有依据。难以设想,日本靠着它的10万亿债务来维持日本人的高福利生活,-------这10万亿主要靠向后发国家透支而来的。当然,秦晖这方面没有细说,只是一句“西方国家向全球透支服务民众”带过而已。

美国的债务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下表取之圣路易斯美联储2012年底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了自1950年至2012年美国联邦支出的五大项各占当年GDP的比重。




如果比较1970年和2010年,首要,这两年的联邦支出约占GDP的21%-23%。 其中国防支出的比重从1970年的8%降至2010年的5%, 社安保险和Madicare/Medicaid则从不足5%升至8.5%,各种“个人补贴”(也就是各种福利)从5% 升至7.5%。而这两项(尤其是各种福利))在2007年的后急速上升,说明是和金融危机后的各种政府纾困支出紧密联系的。其他如债务利息等变化不大。换言之,过去40多年来政府在社保和医保方面以及各种福利计划方面的支出的稳步上升是债务的主要来源。到2010年,美国GDP的16%以上通过政府支出形式用于国民的各种福利(占政府总开支的65%强),这方面的支出在1970年是GDP的10%。

3、债务的历史

下表也是圣路易斯美联储的数据,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1、自1950到1969年的20年间,联邦支出和收入的平均值一直比较接近,可以说是基本平衡的。
2、自1970年开始,联邦支出和收入间的距离开始拉大,到如今已持续了40多年。




国会预算委员会根据上表对于1974年到2013年的联邦支出和收入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今后十年的变化,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1、这40多年来支出与收入平均值两者间的差距比前20年增加了两倍多;
2、金融危机显然使差距增加,但还可能在后面10年里继续增加(按照现有的条件测算)。





4、举债和制度的关系

秦晖认为,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的高福利、低税收“….在冷战之前,全球化深度和广度还比较低的时候,这种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相对单独的运行,既要求高福利又要求低税收的状况是不能出现的,….”,而只有当“很多国家都加入玩全球化以后,就有了一种可能,使得‘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游戏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向全球透支方式玩很久。”前面的美国负债分析就说明,秦晖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逻辑上也说不通。新加入全球化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他们来支持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低纳税”的生活如何可能。

如上面几幅图的数据所显示,美国的举债/福利社会的出现是和社会的富裕程度以及政府的政策两者都相关的问题,并不只是民主制度下选民只要福利,不要纳税的制度性结果。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的非民主的政府也会实行高福利,如少数中东产油国的高福利,当年苏联东欧政府也在国力允许时实行过高福利等。

所以,只是根据中国在美国买过近二万亿的国债就认为美国人的富裕生活是通过透支中国人的财富实现的,那完全是一种错觉,不是以数据说话,只会误导国人对于美国的福利制度的认识。

5、未来的趋势

上面的讨论是要说明美国的债务问题的大概面目,并不是说美国没有债务问题,更不是说美国没有经济问题。那么,美国为什么自1970年代起放弃稳健的联邦支出政策,转向赤字消费?为什么会一直到2007年才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的低福利政策究竟对于美国的高福利生活有无影响?

我得承认我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没有作过认真的研究,只有过一点思考,算是个人观点放在下面供各位参考。

我以为美国自1970年代政府支出敢于放开手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二战25年后,美国领头的西方世界经历了近30年的和平,不仅二战破坏的经济都已恢复,而且超出了二战前的水平,并且生产率也大幅提高,整个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虽然这些财富主要还是在少数人手里,但中产阶级也已成为稳定的多数。而196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又提出了提高底层低收入民众的生活水平,整个社会开始倾向支持“向贫困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才能够一方面推出大批的福利计划,一方面向社会发行债卷来筹集资金。例如Medicare/Medicaid都是通过1965年间的社会安全法案的有关立法建立起来的,等到全面实行时正是70年代;同时社安计划的覆盖面和条件也变得宽松。其实这是欧美都有的现象,和冷战并无关系,最主要的是(1)民众有这个要求,和(2)政府可以筹措到资金。

中国刚开放时,欧美日原以为有了一个大市场,没想到得到的不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是一个巨大的极便宜的劳动力市场,并且还有其他的有利于商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如社会稳定、政府配合、交通便利(95%的人口----即超过10亿人口-----都居住在东南40% 的国土上)。这就给很多技术水平不太高的企业大举迁入中国创造了条件,先从香港、台湾、新加坡,后有日本、南韩,再跟上来的是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这种状况一方面给世界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外汇管制造成了中国出口得到的外汇又投入欧美国家保值,但是这和欧美60-70年和平期积累的财富相比仍然很小,所以不是这些国家高福利生活的资金保证。金融危机前这些国家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这些国家的相对富裕的人,在美国则主要是有钱人的投入,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不是因为中国外汇抽出美国引起的,而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反应引起了有钱人同时都捂住了口袋,造成资金流动的停滞。资金流动一旦停滞,当然经济会停转、崩溃。

秦晖说这次金融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又说“其实现在西方哪来的生产过剩,全世界生产最过剩的就是中国,整个西方目前的普遍状况是生产不足但消费过度。”我以为秦晖说对了一半,即此次金融危机不是过去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但是后面的一半我以为说的并不对,主要是关于“西方生产不足但消费过度”的看法有误。

落后国家的经济快速进步都需要从先进国家引进技术,而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是鼓励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结果才有中国开放后大量的技术 涌进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创造财富。而美国要继续发展则只有自己开发技术,在装配线工作大量移出美国后,要很快开发出能吸收失去工作的人数的高技术工作很不容易,全球化使得美国的富人愈来愈富,但过去依赖装配线工作的中产阶级却萎缩地很厉害,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戳破金融危机前的消费泡沫。如果中国的人口不是13亿人,而是13亿的十分之一,中国的开放可能对于整个发达国家世界的冲击就会小很多,或许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萎缩就不会这样快,金融危机不会这样快爆发。

富裕国家的另一个创造工作机会的地方就是发展新的服务行业,如我以前说到的溜狗工作。但不管如何,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后结果都应当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所以从长远看,中国的人均收入只会与美国逐渐靠近,只是没人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年。自由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其实就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

我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从解决美国的过度负债问题是好事,因为它终于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问题------长期被社会的繁荣掩盖的问题-----再次提到人们面前:效益和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历史难题,不是一个可以靠调节收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下图是美国自1972年到2010年累进税率的变化图和GDP的变化,两者间并无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论减税还是加税,通过GDP来反映的工作机会都未必会增加。




工作问题不解决,中产阶级继续萎缩的话,美国的经济问题就仍然在那里,前途就是问题。美国的宪法固然是一部伟大的宪法,它保证了美国人的权利,是世界上实行了时间最长的一部成文宪法,但是它的设计人当时恐怕无论如何预料不到今天美国的社会结构会是个什么模样,没想到人们都在引用这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谁也不愿妥协。

秦晖不是这样看,秦文的第三部分说的是“中美两种发展模式都存在问题,中国改革事关世界前途”。他还进一步说,“这两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中西两方都积累了很大问题,也带来了很大危害。2010年的时候,经济学界就在讨论,美国居民的储蓄率从负值变为正值,会导致中国外需疲软的问题。只要是有一方经济模式改变,另一方就很难玩下去了。”不过秦晖没有说明,中国的模式如果改变了的话,美国会如何“很难玩下去”。秦文倒是在第三部的第1段最后说,“如果我们不成为美国等透支的根源,美国的问题恐怕就非得解决不可了。现在,要么是美国学中国,要么是中国学美国。”

我以为秦先生完全混淆了美国经济问题和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区别。先不说“中国学美国”,但说“美国学中国”。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前面刚说了,美国人的争吵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宪法权利来上纲上线的。要让美国学中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美国宪法,我看没门。秦晖难道这点都不知道?还是他其实想说:现在只剩中国学美国一条路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26 12: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