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芦笛 “唯武器论”与“人的因素第一”

作者:light12  于 2009-4-5 08: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6评论

2009-3-30 周一, 下午1:49

从现代战争的角度来看,战前作双方实力对比时,考虑的项目要孙子在此给出的多得多。首先要比较的是双方的“硬实力”,包括工业生产力,科技发达程度,资源(特别是战争资源)的储量与开发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通讯、后勤等先进程度,这些指标可以作量化比较,也是一般人最容易看见的东西(我大清的绝大多数读书人以及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阀除外),其次是“软实力”,包括国家战争动员能力,对军队和人民的控制程度,军民的战斗意志和信心,战略战术的军事理论研究水平与普及程度,军队的组织、训练、纪律,军官的心理素质、指挥能力与士兵的战斗技能等等。最后才是最高统帅的心理素质、才能等主观因素。

作为具有常识的国务家,斯大林充分看到了硬实力的作用。我记得他在《卫国战争演讲集》中曾说,现代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参战国的工业生产力对比,因为盟国的生产力总和大于轴心国,因此盟国的最后胜利是必然的。正是因为看到了发达的重工业是军事实力的基础,斯大林才不惜一切代价强制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实也就是优先发展军火工业及其上游产业。

这当然不免所谓“机械唯物论”,但确有道理。硬实力的欠缺并不能靠“精神原子弹”来弥补。太平洋战争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美国兵恐怕不是皇军的对手。然而皇军与“美国少爷兵”拼搏的结果,却是南洋诸岛上一个又一个师团的“全员玉碎”,那还是老美把主要战争努力放在欧洲战区,只用了少于一半的国力。因此,如果斯大林没有强制实行国家工业化,要战胜德国是不可能的。即使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实力,没有美国“租借法案”提供的巨额物质援助,苏联仍然不可能打败德国,这一点连朱可夫都承认了。

当然,软实力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这里面我看最重要的还是动员能力。在这方面,极权国家似乎具有优势。例如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多月,苏方就有两百万官兵被俘,18,000辆坦克被击毁,14,500架飞机被击落。战争头半年,被打死或被俘的苏军官兵竟然高达6百多万人。按理说整个军队都不存在了,没有哪个文明国家在受到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后还能坚持下去。

但当德军逼近莫斯科时,苏军最高统帅部竟然就已迅速重建了12个军的部队,布防在距莫斯科12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当苏联派驻日本的间谍佐尔格汇报了日军无意侵苏之后,斯大林又撤回了驻防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在12月初就竟然高达58个师之多,而这就是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中用以发起反攻的基本力量。由此可见极权政体强制动员全国资源的潜力有多强大。据西方学者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征兵率是每月平均50万人。斯大林之所以能在红军被基本摧毁后还能迅速重建如此庞大的军队,乃是因为他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据说就是斯大林的爱将符拉索夫在被俘后叛变,成立“俄国解放运动组织”的原因之一。

极权制度的动员能力并不限于强行征召百姓入伍、不加任何训练便把他们赶上战场,也不限于普遍使用格伯乌作督战队,无情射杀胆敢后退的士兵,或是使用“惩罚营”去完成最危险的任务,包括用活人去趟地雷等等,同样在于它无情驱使全民投入战争努力。在战争爆发后,由贝利亚指挥的格伯乌负责,将苏联在欧洲的工厂在短期内悉数搬迁到了大后方。一到指定地点后立即安装机器,恢复生产,参与战争努力。其工程规模之浩大,中断生产时间之短,在人类历史上并无二例,完全可以称为奇迹。这在实行其他制度的国家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

我党在国共较量中胜出,我看与我党拥有类似的“举国体制”优势分不开。用现代术语说,我党打的是“总体战”(total war),靠党组织将治下每个子民都编入组织网络,加以严密控制,使得全部人力与物力都被动员起来投入战争,形成势不可挡的合力。而国府则根本控制不了百姓,彻底缺乏这种动员能力,只能指望以单纯的军事行动战胜对方。这就是邓小平说的“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反映出来的动员能力优势。

民主国家虽然不可能实行极权国家的强制性人力物力动员,但它比极权国家更能动员并高效使用军民的智能资源。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民主制度提供的改错机制,使得政府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决策,撤换不称职的统帅,不会出现极权国家常见的因最高统帅刚愎自用而造成的巨大灾难(例如斯大林在战前和战争初期拒绝听取将领们的劝告,致使红军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以及希特勒后期的偏执狂加速了第三帝国的毁灭)。在中国介入韩战后,麦克阿瑟因为骄傲自满并缺乏“有限战争”的新概念,犯了一系列错误,最后竟断言除非使用核武器轰炸中国,或是沿鸭绿江施放核废料阻断中国的渗透,否则就不能扳回战局。三军总司令杜鲁门果断地撤了他的职,以李奇微代之,很快就扭转了败局,这就是民主制度及时改错的范例。

其次是民主国家奉行的自由生活方式,使得军人富于主动进取与首创精神,并不是极权国家那些只知等待上级指令的机器人。美国人的这一优势在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上得到了长足发挥:飞行家林白的技术革新建议极大地提高了军机的续航能力;杜里托尔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James Doolittle)想出了将陆基中型轰炸机B-25 放在航空母舰上,靠航空母舰全速迎风前进来弥补起飞甲板不够长的缺陷,将舰队开到日本附近,再让B-25迎风起飞,轰炸东京后在中国降落的主意,并成功付诸实施,在珍珠港事变后美军遭受到一系列挫败之际成功地空袭了日本,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军民的士气;在中途岛战役之前,海军上将尼米兹违反了许多海军条例,下令紧急抢修在珊瑚海海战受了重伤、按常规需要修理几个月的约克镇号航母,使得它在72小时后便奇迹般地随第17特混编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途中还一边航行一边紧急抢修,致使日军误判美军只能派遣企业号及大黄蜂号两艘航母迎战日方四艘航母,犯了轻敌的错误;在菲律宾海首战中,米切尔海军中将(Vice Admiral Marc A. Mitscher)在发现日军舰队后,不顾天时已晚,距离较远,仍然果断决定让航母上的战机全部起飞,前去轰炸。当战机完成任务返航时,夜幕已经降临,他违反了保密常规,下令航空母舰打开所有的照明灯,使得返航飞机得以平安降落。这种勇于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主动首创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在极权国家的军人中看到。

第三是民主国家具有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实行学者治国的传统,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由学者专家们组成智库,研究政治和军事战略。在战时就更是广集人材,让专家、学者、教授们参加军事、政治、外交情报的搜集、侦破、研究和处理工作,让经济学家和资本家参与战时经济的管理,使得各个领域里的精英的聪明才智都能充分发挥起来,投入战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极权国家常因统治者对知识分子怀有根深蒂固的猜疑,以及权力压制个人才能的主动发挥,不可能有效动员并利用高级知识分子们的智能。

第二个主要的软实力是军事科学研究水平与普及程度。现代战争是涉及多门技术的综合学科,战略战术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式武器或技术的出现,常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方式,谁能随着新武器的问世预见到未来战争的新方式,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占上风。

例如坦克是英国人在一次大战中发明的。它的设计有着很明确的针对性,那就是掩护步兵突破堑壕,以打破堑壕战造成的长期僵持状态。在战争结束后,英军和法军墨守成规,其战略指导思想还是原来那一套,准备在未来战争中重演堑壕战,法国人还为此花费巨资,修筑了据说是攻不破的马奇诺防线。虽然英法两国都制造了大量的坦克,但都把坦克分到步兵部队里,实际上是把它当成防御武器来使用。

但一位英国军事学家福勒(Major General 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却看到了坦克集装甲、火力、速度于一身,兼备进攻与防守能力,乃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武器,因此早在1918年便提出组建机械化军队的主张。在20年代中,他与部下哈特(B.H. Liddell Hart)合作,发展出了机械化战争的新理论。该理论主张以机械化军团突破敌军防线插入纵深,向侧翼迂回,包抄并歼灭被扔在后面的敌军。这理论为他本国的军人们忽略,却引起了德国军人的重视。古德里安等人通过实验,发展完善出了所谓“闪电战”的理论,那就是将坦克与步兵分开来,编成坦克集团军集中使用,配以俯冲轰炸机,形成势不可挡的打击矛头,集中打击敌军防线的薄弱点,撕开突破口后迅速向纵深插入,后面紧跟着摩托化步兵,在敌后大纵深迂回,包抄歼灭敌军。这套战术首先在波兰战场上作了实战实验,在法国战场上则得到了完美的发挥。德军从阿登森林冲出,几周后就打到英吉利海峡,迫使法军投降,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逃回本国。其实无论是坦克总数,还是火力和装甲,德军都不如英法联军。他们以弱胜强的秘诀,全在于使用了能最大限度发挥坦克威力的新战术。

又如航空母舰的问世一劳永逸地结束了经典海战方式。在此之前,海战就是比军舰的装甲、火力与速度。击沉军舰总是靠军舰来完成的。制海权只能靠庞大的战列舰与巡洋舰的大炮来取得。一战期间,飞机开始以较大的规模进入战争舞台。战后美军曾研究能否用飞机击沉军舰,为此组织了一次实验,未能得出明确结论。参观这次演习的人中,有位日本使馆武官山本五十六,他得出的结论却是,未来的制海权也就是制空权,航空母舰代表着未来。

奇袭珍珠港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发硎新试。在此之前,英国海军虽然也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轰炸过意大利的军舰,但规模较小,战绩也不突出,未能引起注意。珍珠港则是新式海战的大规模实施,其战果全球为之侧目。可笑的是,在此之后,英国人还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派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出海,指望以此去震慑日本人,结果让人家的飞机几分钟就炸沉了。此后英国政府才赶紧给造船厂下航空母舰的订单。

中途岛海战乃是新式海战的大规模演示。在该战役中,双方舰队相距数百海里,发现对方全靠飞机侦察,击沉对方舰艇全靠飞机,再不是经典海战的面对面炮战了。它的战果更加凸显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在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常规舰只损失殆尽,只有四艘航空母舰侥幸逃过了劫难,此后又在海战中损失了一艘,然而就凭这三艘航空母舰(其中约克镇号还是严重受创后紧急修复的),美军就能大败占压倒优势的日本联合舰队。而日本舰队虽然拥有大量的常规舰只(包括全世界最大的两艘战列舰),却因在该役中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失去了海战主动权,就此走上了下坡路。

以上战例都充分显示,光是制造出新式武器来还不够,还必须看到它在未来战争中的潜力,设计出新的战略战术来充分发挥其潜力。这在我看来乃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许多人的一个普遍错觉,就是统帅的才能决定了战争的结局。这在古代或落后国家或许如此。没有亚历山大就不会有马其顿帝国;没有成吉思汗不会有蒙古大帝国;没有拿破仑也就不会有拿破仑帝国。但一次世界大战乃是人类战争史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强国之间的战争就变成了总体战(total war),成了综合实力的比较。统帅的主观素质只不过是软实力的一种,只能在总体实力的框架内起作用。似乎可以说,科技越发达,统帅的个人作用也就越小,自总体战问世后,“英雄造时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这不是说统帅就毫无作用。相反,若交战双方社会制度相似,综合实力大致相当,统帅的主观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性格、才能等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败。就是基于这一考虑,我才在旧作中指出,苏德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斯大林和希特勒的个人搏斗,苏联的胜利可以看成是斯大林对希特勒的个人胜利。

论军事才能,斯大林和希特勒半斤八两,都是外行,虽然都在名义上担任最高统帅,但战役都是将领们组织指挥的。在两人的较量中,真正显示出来的是性格、意志和其他心理素质的歧异决定的优劣。

先看意志与心理承受力。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囿于一次世界大战经验,认定德国将避免重蹈一战中两线作战的覆辙,在西线战事结束以前不会进攻苏联,因此拒绝相信德国行将入侵苏联的情报。战争爆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随之而来是兵败如山倒。这对他是个难以承受的突如其来的心理打击,他一度魂飞胆落,彻底丧失斗志和胜利信心,曾对政治局委员们慨叹,列宁开创的一切被他们旦夕间就糟蹋了,一度躲在别墅里消沉无为,拒绝指挥。哪怕是在他因政治局委员们的苦苦央求出来重担领导责任后,他仍然缺乏信心。在基辅失守后曾试图通过第三国与德国秘密媾和,重施布列斯特和约的故技。只是希特勒对此毫无兴趣才作罢。

但他毕竟还是克服了这一过性神经崩溃,逐渐恢复了斗志与自信,虽然还是不敢在公开文告签名,但毕竟敢用“最高统帅”的名义发布公告和命令了(西方学者注意到,直到战局稳定下来后,最高统帅部发布的文告上才出现“斯大林”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他很快就恢复了布尔什维克钢铁般的意志与冷酷。在战争爆发后两个月,他就下了臭名昭著的270号命令,将所有的战俘谴责为“祖国的叛徒”,以无情惩罚震慑动摇者们。在他听到德军使用俄国人质作肉盾逼近列宁格勒时,他严令守军无情射杀人质。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内出现恐慌,居民争相奔逃出城时,他命令格伯乌部队封锁道路,无情射杀想逃出危城的百姓。1942年德军在南线突破苏军防线大举南下时,他又下令“决不许再退一步”。如果没有这种冷酷无情的铁腕统治,很难设想苏联能挺下去而不彻底崩溃。

再看善于克制并完善自己的心理能力。他和希特勒一样,都是军事外行,都喜欢以外行领导内行,胡乱干涉将领们的决定。他笃信的军事教条就是进攻,认为撤退就是失败,因而在战争早期严禁行将陷入重围的部队后撤,甚至异想天开地命令他们反攻,导致红军被大规模围歼。但他毕竟具有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类似错误的智能,在后期能克制住自己急于求成的心态,放手让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内行去计划组织战役。在库尔斯克会战前,苏军已经得知德军的行动计划,但他仍然听从了朱可夫的建议,先作防御,待德军攻势衰竭后再投入反攻。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他对战争的最大贡献,还是作为能干的组织者,将全国的人力物力组织为总体战争努力,而这是希特勒从未做到的。

最后看灵活应变能力。斯大林的又一个主观素质优势,是他是个天生的机会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扔掉意识形态束缚。在第一次战争演说中,他就扔掉了官方宣传的陈词滥调,历数俄国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军事伟人与文化名人,以此唤起俄罗斯民族的自豪感,诉诸俄国人的民族主义。他将苏德战争命名为“伟大的爱国战争”(Great Patriotic War,通译“卫国战争”),而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爱国战争”(Patriotic War)。光这命名都足可看出他为唤起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必胜信念花的心机。在整个战争期间,官方宣传都以民族主义为基调,完全不顾马克思主义原教旨与民族主义不相容。他还批准教堂重新活动,为苏联赢得战争祈福。他甚至能压下反犹情结,把苏联犹太人的头面人物从监牢里放出来,成立了个由党在幕后操控的犹太人组织,去争取美国犹太人的援助。
3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0 回复 trump 2009-4-5 08:32
有水准。
现代战争不仅比武器,比人力,也比国力,比资源,比经济。
1 回复 东方邪 2009-4-5 10:41
文章不错.
0 回复 吴钩 2009-4-5 11:46
不错. 但还得加一点, 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也至关重要. 苏联如果国土狭小, 大概早被希特勒吃掉了. 中国抗日战争也一样, 中国辽阔的国土, 使得将介石能以空间换取时间, 利用战略纵深, 拖垮了小日本. 毛泽东的持久战, 也是基于此.
0 回复 light12 2009-4-5 11:50
东方邪: 文章不错.
你能从那么贫困的农村走出来不简单.
0 回复 东方邪 2009-4-5 11:52
light12: 你能从那么贫困的农村走出来不简单.
呵呵,谢谢. 人生各有造化吧.
1 回复 light12 2009-4-6 07:55
吴钩: 不错. 但还得加一点, 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也至关重要. 苏联如果国土狭小, 大概早被希特勒吃掉了. 中国抗日战争也一样, 中国辽阔的国土, 使得将介石能以空间换取时
http://my.backchina.com/space.php?uid=260533&do=blog&id=29065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4.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5. 郭文贵6月11日报平安直播✊️✊️✊️, 6月10日有关海南航空的公告的回复 [2017/06]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1: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