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芦笛 闲话傻大黑粗的前苏联军工

作者:light12  于 2009-10-11 07: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时间: 10 10 2009 19:10  


闲话傻大黑粗的前苏联军工


芦笛


我在楼下请小钟以后辩论前先看点资料,这儿解释一下“看点资料”是什么意思,那可不是靠看点《航空知识》或是在网上军事论坛上看一番爱国愤青的意淫,就能来此下“美国飞机连给苏联飞机作靶机都不配”的惊人结论,还要硬说人家的专家没有你懂,乃是为了瞎吹自己昧着良心撒谎。

你似乎连起码的史实都没搞清楚,凭一股子血气之勇便能喝断长坂桥,把理性辩论误解为比音量大小,浩气固然如虹,可惜是一股子浊气。要讲这些事,你起码得弄明白点历史大背景吧?岂能是靠在网上和烂杂志上看来的几个技术数据可以代替的?

例如你吹苏联的航空工业技术强过了美国,真是神来之笔,我等庸众是万万想不出来的。其实苏联的航空工业技术如何,赫鲁晓夫回忆录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他们当时没有战略空军,研制能飞往美国实行战略轰炸的远程轰炸机一再受挫,这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某日某军头去见赫鲁晓夫,说他想出办法来了,苏联的轰炸机可以单向飞往美国轰炸,然后在墨西哥着陆。赫鲁晓夫哭笑不得,因问道:你以为墨西哥是咱们的什么人?丈母娘?所以我们随时可以去访问而不用预先通知?就是因为这问题解决不了,赫鲁晓夫才提出搞战略火箭军,用导弹取代飞机。

老赫的证词得到了后人的证实。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很聪明,但该国技术基础太差,关键是工艺不过关,因此多靠简单而构思合理的设计去补拙,再以数量对质量,靠sheer quantity去压倒对方的high quality。

最光辉的示范,便是二战中的T-34坦克。它的设计非常简单,但非常合理。例如前壁制成坡形,既使得它的受弹角度利于弹开炮弹,又等于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坦克的装甲厚度。无论是装甲,是大炮的口径和射程,都远远超过德国当时的主战坦克Panzer IV。它的发动机是根据俄国的气候设计的,因此在严寒中也能轻松启动,不会像德国坦克那样冻死。履带较宽,不怕秋雨造出的俄国平原上的无边泥泞,无论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德国坦克。最大的优点,还是它设计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可以在一般的拖拉机厂内大规模粗制滥造出来。

此前德国人在西欧战场上的大胜,造出了他们的错觉,以为自己的坦克天下无敌。待到入侵苏联后,一开头遇到的都是老式坦克,也没拿苏联当回事。等到逼近莫斯科,第一次与T-34集群交战,德国坦克兵才无限惊骇地发现,发炮命中对方后,那炮弹竟然弹开了,而自己的坦克装甲之薄,根本就无从耐受对方的一炮。

即使如此,德国人仍然靠“人的因素”压倒了对方的“唯武器论”,不过那不是活学活用《我的奋斗》,而是靠精湛的作战技能。早期的T-34中没有装无线电,因此指挥员要协调全队的动作,便只能效法交通警,打开顶盖钻出来挥舞小旗子。德国人的坦克都配置了无线电,很快就发现了敌军这个毛病,于是便专打指挥坦克,擒贼擒王,实行“斩首战术”。无奈Panzer IV的火力太差,因此德国人击毁T-34,靠的主要还是88毫米的FLAK高射炮。

俄国人的问题还不是坦克里没装无线电(这个缺陷很快就给纠正了),而是士兵素质太差。斯大林的残酷无情,表现在他驱使从未受过训练的平民上阵去送死。斯大林的爱将弗拉索夫之所以在被俘后投降德国人并成立 “俄国解放战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睹政府把从未受过训练、连枪都不会开的农民征来后便直接送往战场。这在当时成了标准实践,以致造成巨大伤亡,据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个普通士兵的性命平均不超过24小时。当然这或许极大地夸张了,但苏联解体后发现的档案材料表明,苏联过去极大地报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方伤亡。

步兵如此,坦克兵竟然也如此。据说坦克兵上阵前,平均受训时间不超过20小时,能把坦克开起来走路就算毕业了,直接就送到战场上去,比在美国考驾照还容易。这种憨兵驾驶的坦克再优秀,也只会丧生于德国人的炮火之下。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德国人面对优势兵力(无论是论数量还是武器质量)还能在初期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期还能对峙甚至一度保持了主动权(initiative),1942年还能在南线几次发动攻势。即使在斯大林格勒大败后,曼施泰因还能在哈尔科夫取得大捷。只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才耗尽了元气,不得不且战且退,退出俄国。

当然俄国人后来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坦克兵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毫无意义地送掉大量不值钱的性命后,终于受到了充分训练,使先进武器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Meanwhile,无数T-34从生产线上源源不绝地开出来,据说先后一共生产了7万多辆(一说5万多),形成了对德国坦克的压倒性数量优势。

另一方面,德国人也发现了T-34的优点,赶紧制造出老虎和虎王坦克来。论一对一, T-34绝非老虎坦克的对手,可惜希特勒过分强调炮大甲厚,强调质量,使得老虎无法如T-34一般大规模生产出来,而且机械传动设计太复杂,因而容易出故障,配件供应又紧张,出了故障后常常只能扔掉整辆坦克。因此,如同德国人制造的喷气战斗机一样,它出现的too little, too late,无法改变战争命运,只能被如潮水一般涌来的T-34“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断送在“蚂蚁啃骨头”中。

这就是老毛子军工的特点:设计简单,工艺简单,然而十分管用,毫无不必要的花活,能大量粗制滥造,靠数量压倒质量。

另一例子是苏联某步兵军官发明的AK47冲锋枪。那设计简单至极,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它仍没退出暴力舞台,至今仍是全世界恐怖分子之最爱。而老美在二战中用过的卡宾枪、汤姆枪等等,除了在文革武斗中显过神威,在世界各地就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了。

然而航空工业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靠傻大黑粗可混不过去,它对工艺水平、材料科学的要求相当高。因此,俄国人可以造出T-34那种二战期间最优秀的坦克,可以造出令德军丧胆的“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却没听说过毛子造出了与英国人的喷火式战斗机(spitfire),美国人的野马式战斗机(Mustangs)齐名的战斗机。战略轰炸机则更是白纸一张,既没有英国人的Lancaster,更没有老美的B17与B29 (所谓空中堡垒与超级空中堡垒)。对德国的轰炸完全由英美一手包办,从未听说俄国人有什么贡献。

毛子的独特发明,乃是造出了低空飞行的所谓“强击机”,它的性能有点像如今的武装直升飞机,装甲很厚,飞得很低,主要用于攻击战场上的战术目标,配合地面行动。除此之外,毛子的空军实在是乏善可陈。他们当然也有战斗机,但从来没如同其他俄国发明得到普遍的好评,只限于毛子自吹自擂。当然那是小钟的主要信息来源,未便一笔抹杀:)

斯大林自己也知道苏联空军的弱点。某军头曾对他说过这问题。他说,现在来不及开发了,等以后看吧。后来机会果然来了。老美的一架B29去轰炸日本,出了故障,被迫在苏联境内降落。毛子送回了飞行员,却扣下了飞机。这才照猫画虎,制造出了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可惜没多久活塞飞行器就被喷气式飞机取代了,而这是对工艺水平与材料工业的极大考验,正好是毛子的短项。

小钟的问题是,他不是80年代的直线工科脑袋,以为造飞机就如同小时叠纸飞机一般,秘诀只在于叠法。小时我是家兄芦箫的bully对象。他心灵手巧,无论是叠纱帽,叠飞机,立刻就学会了,还不肯教我,任我苦苦央求他都不肯赐教。于是我就想: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就什么都有了,偷空子便捡起了他玩腻扔掉的纸飞机,纱帽什么的,把它们拆开,再按折叠线组装起来,就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技术封锁。

小钟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这才会以为俄国人靠俘获德国人的喷气式飞机专家便有了第一流的飞机,却丝毫不知道,如果没有相称的材料工业与工艺水平,你就是把图纸交给毛子,他们也未必造得出能达到设计目的的飞机来。

问题还在于毛子连图纸都没能抓到,小钟说的根本不是事实。二战后期德国科学家工程师们拼命往西边逃,怕的就是落在毛子手中,宁肯向西方投降。最著名的便是冯•布劳恩率领全部设计组的学者们向美军投诚。毛子当然也抓获了一些参加导弹与喷气式飞机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可惜都是低档次的。

过去西方贬低毛子的原创能力,硬要说火箭与喷气式飞机是毛子抄袭德国人的。但自苏联帝国垮杆后,当年的绝密早就大白于天下了。无论是火箭技术还是喷气式飞机,其实基本都是苏联人自己研发的,并不是靠德国人。其中燃气轮机(也就是喷气发动机,turbine engine)的研制早在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但因材料不过关,叶片耐受不了高温(这是涡轮发动机特有的材料要求,螺旋桨飞机无此问题),于是便始终卡在这瓶颈上头。

喷气式发动机乃是英国人发明的。发明人申请了专利后,设计图就一直放在因特网上(搞笑哦,可别认真,只是以当时的手段公开了),成了公众常识,谁都可以去查看(NND,还没有幼儿时代的芦箫的警惕性)。英国人自己长期没兴趣,后来总算感兴趣了,却又把那引擎交给劳斯莱斯公司去设计。那公司造惯了汽车,造这种新型飞机未免格涩,于是迟迟未能推出合格样机。

反倒是德国人比英国人的感受敏锐,他们从因特网上查到后便接了过去,最先研制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用于实战的喷气战斗机。可惜因为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它迟迟没有大规模投产,直到后期德国被炸得实在受不了,才开始生产出来。一上阵便令spirtfire, Mustungs 望风披靡——光速度就是两者望尘莫及的。

在这之后,英国才赶快加速研制,不久就获得成功,在战争后期曾小规模投入行动,但没有取得什么辉煌战果,盖那阵子德国的空军已经没多少飞机可打了。老美起步较晚,但英国堂兄弟拉了他们一把,于是两家都有了。

因此,小钟以为美国人是受了“米格休克”(Mig shock)才开始研究喷气机,只能证明他那非工科脑袋连起码的工业科技常识都没有,连开发一个机型需要多少时间,从原型机[prototype]出来到批量生产,从出厂后到装备部队,从装备到投入实战需要多少时间都不知道。更别说自从德国人令人难忘的表演后,便是再迟钝的人也该知道飞机的未来在哪儿,还何必待米格机告诉他们?所谓“米格休克”,说的不是新技术带来的冲击,而是让英美发现自己低估了毛子的工业水平,那也不是战略冲击而是战术冲击。将它说成是如同人造卫星一般促使美国猛醒,乃至改变了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事件,未免太夸张得没了边。

那么,俄国人是怎么克服那瓶颈,制造出耐高温的涡轮叶片来的?全世界都知道是英国人帮的忙,就小钟不知道。这秘密还是老毛子自己披露的:他们当时解决不了这难题,便请求参观英国人的喷气式飞机工厂。原想英国人绝不会同意,没成想对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于是俄国人立即派出专家考察团,穿了特制的鞋子,到车间里去潇洒走了一回,回来后便把嵌入鞋底的合金碎屑搜集起来拿去分析,终于查出了秘诀,制造出了能耐受高温的涡轮叶片。

可笑的是,西方整个蒙在鼓里,而且在“米格休克”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严重高估俄国人的科技水平(与小钟的想象相反,鬼子不兴自吹自擂,反而倾向于高估对方的能耐,而且专门抓住自己的失误一代代检讨下去。凡是看过西方历史书籍、文献片影视的人都知道这点)。而毛子乃是bluff的高手,趁机利用这心理大做文章,极尽吹嘘恐吓讹诈之能事。

50年代中期,苏联举行阅兵式,一队喷气轰炸机隆隆掠过红场上空。那飞机的队形配置得很巧妙:中间是四引擎的喷气轰炸机,两侧各有两架米格机护航。那目的是让在场的西方武官能根据米格的尺寸估计出中间那架轰炸机的尺寸来。那表演果然达到了俄国人的设计效果: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俄国人已经制成了能飞抵美国进行战略轰炸的远程轰炸机!

多年后谜底才揭穿。原来,参与那次阅兵的所谓“战略轰炸机”乃是原型机,也就只有一架,而且毛病百出,只能在近距离飞飞,完全达不到设计目的,连改进的余地都没有,最后只能废弃。那次阅兵,苏联人搞了与希特勒一模一样的把戏。希特勒上台后炫耀武力,搞阅兵时大量的坦克开过检阅台。但那其实是假的,盖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制造坦克,而那禁令在希特勒上台后才打破,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大批坦克来。因此其实只是少量坦克多次循环通过检阅台。俄国人玩的也是这把戏,只是更寒酸,就那么一架原型机,不断兜圈子,多次飞过红场上空,造成“轰炸机群”的假象。

正因为苏联的航空工业始终不争气,赫鲁晓夫才决定发展战略导弹,而当时美国的战略威慑主要是靠轰炸机。但即使是玩这个,赫鲁晓夫也是靠bluffing(虚声恫吓)。他动辄吹嘘俄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能打到世界上任一角落,其实当时根本做不到,俄国当时也没什么可以用于实战的洲际导弹,以致他必须把导弹运到古巴去,引发了加勒比海危机。

苏联人的航空工业,似乎是在赫鲁晓夫时代才开始发达起来的,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到了全盛期。我还牢牢记得,70年代,苏联的军工水平和军事实力在西方造成了普遍的恐慌,米格-25(狐蝠式)推出时,在西方造成了“狐蝠恐慌”(这是我生造的,并无这说法,“米格休克”倒确有其事),普遍认为“狐蝠一出,谁与争锋?”以为西方没有一架战斗机能与之匹敌。直到别连科驾着该机叛逃到日本去,神话才被揭穿。

把百度百科的有关段落拷贝在此:

“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多千米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 性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工程师能用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战机,某些设计理念至今仍为世人推崇。”

我至今还记得《参考消息》上转载的英国人当时发表的评论,说现在自由世界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气了,狐蝠式丝毫不值得担忧,如果驾驶“海市蜃楼”(法国战斗机,又译为“幻影”)的北约飞行员遇上了它,轻松愉快地就能把它打下来,除非那飞行员睡着了,云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毛子是单科独进,军工产业是靠国家催肥人为刺激出来的,没有均衡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做基础。高科技反映的是综合的软硬实力,而毛子发达的只是傻大黑粗的重工业,电子工业不行,化工不行,材料工业不行,要与西方比高科技,哪是人家的对手?

但上引文字的最后一段我极为同意,毛子的本事是,明明是个跛脚鸭,却能跳出天鹅湖来,靠聪明的设计去弥补其他基础不行的缺陷,因而能最大限度地突破工业和科技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限制。

80年代末我坐过一次图-154,一进机舱就嗤之以鼻:那根本不是波音式宽机身(所谓“珍宝机”,Jumbo),舱内逼仄,座位很不舒服,目之所及,无论是座椅,是机内设施,在在透出“工艺粗糙”的感觉来,尤以厕所最糟糕。那做工之粗,空间之小,而且缺乏许多保证乘客舒适的小玩意,都令人难以忘怀。但等到起飞,我发现那飞机虽然坐起来很不舒服,噪音很大,但爬升速度一流,若改作军用飞机,想来是上乘之选。由此发现东西方的设计思路毫不相同,毛子的设计师们心目中没有“舒适”的概念。

等到上菜,这感觉就更强烈了,那大概是我在飞机上吃过的最实在的一顿饭:粗制滥造,味同嚼蜡,但份量极足,绝对管饱,营养价似乎也不低。待到了莫斯科机场,那雄伟的电视令我永生难以忘怀:我还从未想象过电视机可以做成如此傻大黑粗的巨无霸,敢情毛子到那阵也没发明集成电路,还是在用电子管啊?要不怎么能把机身做得那么大涅?全亏毛子的建筑也是傻大黑粗,连普通民居的墙都可以有七八十公分厚,这才能把那如此沉重的电视机挂在机场大厅的天花板上,不至于把整个房子坠倒。

这结论就是,毛子很聪明,很奸猾,很恶毒,很野蛮,很坏很暴力。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putongren10 2009-10-11 21:22
sf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4.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5.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3/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6: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