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bystander 滞胀世代(十九):再造泡沫

作者:light12  于 2009-10-31 09: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5评论

关键词:

时间: 30 10 2009 21:25  
作者:bystander


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资产升值(asset price inflation)和透支消费(debt-based consumption)。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过剩的流动资金,导致投资与投机、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严重失衡,结果在信贷泡沫驱动下,经济发展的轨迹,完全脱离基本因素。可笑的是,受雇于华尔街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竟然凭空想象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如the New Economy, Goldilocks economy, the Great Moderation等等),挖空心思地为不合理的现象,提供看似合理的解释。

听起来冠冕堂皇的理论,是否经得起事实考验?2000年三月纳斯达克泡沫爆破,格林斯潘领导的联储局决定采取再膨胀策略(reflation),与多国央行连手压低借贷成本,借此催生新的泡沫,取代旧的泡沫。人为地扭曲市场规律、制造虚假繁荣的短视政策,最终带来的种种恶果,大家有目共睹,毋庸赘言。然而,尽管再膨胀背后的理论依据,早已彻底破产,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却依然择恶固执,坚持继续奉行导致金融崩溃的错误方针,决心把扭曲市场规律的干预行动进行到底。

伯南克一再坚持他的信念,就是在面对通缩威胁时,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不惜任何手段,阻止大萧条再次发生。在他的领导下,联储局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项:(1) 把联邦基金利率大幅调低至接近零水平;(2) 透过各种新增设的贷款机制,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资金;(3) 大量增发钞票,直接在公开市场购买资产,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据官方的解释,推出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让金融市场恢复正常运作,确保经济能够稳健复苏。

随着资产升值和透支消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美国人对信货的依赖,跟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没多大分别。债台高筑的人视通缩为洪水猛兽,因为信货收缩令债务负担变得更为沉重(请参看《滞胀世代(四):谁最害怕通缩?》)。因此,舆论普遍赞同伯南克的做法,认为联储局必须歇尽所能,先行解决燃眉之急,扫除堵塞信贷渠道的障碍,他日再想法子处理再膨胀的后遗症。一些论者甚至批评联储局的措施不够进取,声称有必要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直至出现“通胀”为止。

多年来媒体潜移默化的观念灌输,令人们逐渐失去思考和反省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迷信降息刺激经济的作用。所谓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其实只是一种姿态,表示联储局准备以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购进或减持美国国债或其它资产,借此调控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即银行的库存现金、银外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以及银行在联储局账户的结存),再透过银行贷款产生的货币乘数效应(money multiplier),增加货币供应(即名副其实的“通货膨胀”),以达到刺激经济活动的目的。

换句话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是否对经济有刺激作用,最终还是取决于社会整体对信货的需求,以及银行是否乐于提供贷款。受失业和房价下滑等问题困扰,消费者的购买意欲大不如前,贷款需求疲软是必然的结果。在市道低迷下,企业不急于融资拓展业务,商业贷款需求同样也在降温。银行自身的处境也好不到那里,房贷坏帐、商用物业坏帐以及信用卡欠款等问题仍在恶化,加上资产证券化市场一厥不振,要把贷款“打包”出售并不容易,所以在审批贷款时,银行态度远较以往保守。

虽然降息对刺激经济的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效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低利率政策不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银行存款利率都处于偏低水平,令资金不得不另谋出路,加入追逐资产升值的投机活动(也是美国人不储蓄的根本原因)。此外,美元长期处于弱势,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少机构投资者更趁机积极参与利差交易(carry trade),以低息借入美元,进行各种对实体经济毫无贡献的跨境投机。一言蔽之,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无助于经济复苏,却极有可能引发新的资产泡沫危机。

联储局透过特别贷款机制向银行注资,当中涉及有关透明度及公平原则等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概述(请参看《滞胀世代(十八):回顾、前瞻》)。伯南克在处理相关问题上给人的印象,是以黑箱作业手法、选择性地协助少数大型银行处理有毒资产,而不是一心一意“救市”或对抗信贷紧缩。迄今银行在联储局账户的总结存,已经超过8,000亿。银行仍要预留巨额储备(准备金),反映坏帐问题依然严重,那些得不到联储局眷顾的中小型银行,就只好继续在逆境中挣扎求存。

受惠于联储局和国会解囊相助,少数举足轻重的金融机构得以绝处逢生,而且还像奇迹一般,在短短数个月里转亏为盈。精英中的精英如Goldman Sachs和JPMorgan Chase等,更在资产价格触底反弹期间趁低吸纳,获取丰厚利润。精英的优势,在于明白一些重要事实:比如所谓刺激经济,实际上是制造资产泡沫。再者,既然有联储局源源不绝供应的低息贷款作为投机本钱,哪有不赌的道理?更何况还有“大得不能倒”这块免死金牌,即便是投机失利,亏损也只会被转嫁到纳税人身上。

尽管伯南克经常被嘲笑为“Helicopter Ben”,却可不要以为他真的会派遣直升机向公众投掷“银弹”,也不要期望联储局会把支票邮寄到每一个纳税人的信箱里去。当利率已经低至减无可减,而又未能实现制造通胀的目标时,联储局便推出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幅增印钞票,在公开市场购买资产。根据伯南克数月前公布的购物清单,联储局已计划分阶段吸纳总值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以及12,500亿美元的房产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

倘若目的单纯是刺激经济,邮寄支票绝对是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另辟蹊径只会是出于其它考虑。联储局吸纳国债的用意,在于为庞大的政府财赤融资,并同时借此压低长债利率,为资产升值打造有利环境。(联储局又以极低利率贷款给银行,让它们购进国债,借助利差交易来重建资本。)购入一定数量的两房债券,估计是要抵销中、俄等国减持所造成的压力。至于购进巨额房产抵押贷款证券的动机,则相信是为了提升MBS的流动性,吸引过去两年里流失的买家重返市场,让资产证券化可以卷土重来。

过去每当金融体系出现动荡,联储局都会第一时间注入资金,到局面稳定下来,才慢条斯理地收紧货币供应。与过往不同的是,即使伯南克较早前已经向公众透露他的“退市策略”(exit strategy),市场仍在忧虑可能出现“覆水难收”的情况。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财赤问题难有转机,联储局在可见将来仍要继续印钞吸纳大量美国国债,再加上持续高企的失业率,令人怀疑联储局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外界一般相信,除非美元汇率急挫,或通胀预期突然升温,否则联储局的既定政策,将不会有重大转变。

伯南克既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也没有正视经济失衡所衍生的问题,反而坚持采用错误的策略,抬高资产价值,鼓励高风险投机,制造复苏假象。可惜虚假繁荣的背后,是一片萧条的景象:破产及无力偿还贷款个案继续上升,信贷收缩的情况继续恶化;中小型企业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困难,严重限制了创造就业的动力;消费者对前景失去信心,开始改变以往透支消费的恶习。但最值的深思的是,这些趋势是否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步入另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循环?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1 回复 tanjiang10 2009-10-31 10:07
sf
2 回复 tanjiang10 2009-10-31 10:14
以前的文呢?
2 回复 light12 2009-10-31 10:16
tanjiang10: 以前的文呢?
悄悄话
2 回复 marnifan 2009-10-31 10:43
light12: 悄悄话
me too please
2 回复 marnifan 2009-10-31 10:43
好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4/09]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4/09]
  4.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4/10]
  5.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4/07]
  6.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7.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8.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9.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12.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3. 瞒着丈夫与三个男人通宵打麻将,输钱后用身体抵债,法院:算强奸 [2024/10]
  14. 陈惠敏是毛泽东情人,曾透露:毛赞成“共产共妻”, 中共高层只有陈云林彪不玩女人 [2023/01]
  15.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0.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5. 难得糊涂 [2013/03]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12: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