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三章(六)

作者:light12  于 2010-1-11 07: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评论

时间: 10 1 2010 21:14
四、没有毛政委,一样打胜仗


前文已经说过,兵无常法,该是外线还是内线作战,当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能把“诱敌深入”当成不可违反的神圣原则。真正的一般性指导原则,乃是夺得主动权,迫使敌人以我预期的兵力,在我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与我作战。第四次反围剿就是灵活应用这一原则的光辉范例。

1932年年底,国军在完成了对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后,开始准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据李德介绍,早在该年夏季,中共就获得了关于国军行动的“非常准确的情报”。根据李德建议,并经共产国际代表团批准,红军准备趁敌人尚未完成围剿部署,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此将主力调到北线,目的是扩大江西东北部苏区,向红10军(即方志敏所创闽浙赣苏区的红军)靠拢,夺取有利出击阵地,从侧翼和背后向敌人进攻。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夺取了中央苏区东北面的重镇黎川。先头部队与红10军建立了联系。1933年1月,李德等人又得知,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其最好的将领陈诚指挥下,在旴江和赣江之间的地区,向乐安-宁都方向发其攻势。于是他和上海局一道建议停止在赣西北的战役,一三军团改向乐安方向进军,在南丰附近未被敌军发觉,越过旴江,出其不意向敌人进攻,歼敌近3师,打破了第四次围剿。

李德其时尚未进入苏区,是在上海遥控指挥的,因此未能详细介绍第四次反围剿的过程,还把被歼灭的国军59师说成14师。但他的证词提供了一个官修党史未提的重要细节:红军实行“进攻路线”,在国军尚未完成围剿部署时便主动出击,夺取了红区边陲重镇黎川,为后来诱敌提供了条件。

官方版本的反围剿战事是从2月才开始的。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令,红一方面军自2月9日起开始主动出击,对南丰发起进攻,然遭到南丰守军陶峙岳第8师的坚决抵抗,周恩来和朱德乃决定改为佯攻,围城打援。国府迅速调集中路军主力南下南丰,准备与红军决战。周朱鉴于敌强我弱,便改变了打援计划,主动撤围,以红11军伪装主力撤往黎川,却将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陈诚以为红军主力撤往黎川,遂令国军第1纵队集结于宜黄以南,第2纵队自南丰出击建宁,第3纵队正面进攻黎川,拟将红军包围于黎川加以歼灭。

红军在发现国军动向后,抓住第1纵队第52、59两个师彼此相距较远之机,由一方面军主力在登仙桥和黄陂分别伏击之,一举全歼了这两个师。此后陈诚改用中央突破,将中路军分为前后两军,向广昌地区进攻。红军再次以红11军伪装主力,摆出保卫广昌的态势,主力则潜入苏区北部。陈诚再次中计,令前军加速前进包围红军,致使前后两军脱节50公里。隐蔽待机的主力红军抓住这一机会,在草台岗突袭后军第11师,歼灭了该师大部。此后又在东陂歼敌第 9师一部。余敌纷纷撤出苏区,围剿至此打破。

官方媒体承认:“在这次反‘围剿’中,周恩来、朱德首创大规模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经验,为红军战史书写了极其光彩的一章。这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红军发展到10万人,其武器装备同时得到很大改善。中央苏区同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进入鼎盛期。 的确,这次反围剿不但是历次反围剿战役中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消灭敌人三个师,缴枪万余支,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使苏区范围扩大到30余县,红军的武装割据达到了巅峰,而且歼灭的是中央军的精锐,而前三次反围剿消灭的则是战斗力极差的杂牌部队。这就是蒋介石为何自承:“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

那么,这次胜利是怎么取得的?莫非真如官修党史所说,是因为当时“王明路线”还来不及全面控制我党我军,使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还能余热发电?姑不论毛主席已被解除了总政委的职务,战役是周恩来和朱德指挥的,即以战术而论,它也违反了毛主席革命路线。

在光焰万丈的名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为红军规定了反围剿的严格操作程序,转述于下:

1)准备阶段:这是指敌人发动围剿前的苏区内部的准备工作。“准备阶段中的主要的问题,是红军的准备退却,政治动员,征集新兵,财政和粮食的准备,政治异己分子的处置等。”“准备阶段中的主要步骤,就是军事上的准备退却,和为着准备退却的政治上的动员”。

2)战略退却阶段:“一旦敌人大举向我进攻,红军就实行所谓 ‘求心退却’。退却的终点,往往选在根据地中部;但有时也在前部,有时则在后部,依照情况来决定。这种求心退却,能够使全部红军主力完全集中起来。”这儿所谓“求心退却”,也就是“向心退却”。亦即选定一个退却终点,该点既是全体主力部队的集结点,又是战略反攻的初战战场。在实行战略退却过程中,原来分散的主力部队全体向该点撤退,在该点完成集结。当敌军推进到该点时,若情况对我有利,则红军发起攻击,若情况不利,“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

3)战略反攻阶段:当敌人推进到我军退却终点,又有隙可乘时,我军即发动反攻。但必须慎重初战,原则是:

“第一,必须打胜。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率尔应战。”

第二,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初战必须对全战役有利。

第三,初战的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准备好反攻胜利或失败后的应变方案。

不难看出,第四次反围剿的实战过程在多处违反了上述刻板的操作程序。

首先,战争并不是从“求心退却”开始,而是以外线进攻开始的。第一次伏击的敌军根本没有深入红区,主要战场登仙桥、黄陂都在苏区外围,不是什么“诱敌深入”,其实是在外线围城打援不成之后的随机应变,乃是毛反对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第二次伏击战确实是诱敌深入,敌军也确实深入到了广昌前沿,但伏击的并不是深入的敌军,而是仍然处在苏区边缘地带的敌军。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诱敌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红军在此前攻克了重镇黎川。该城为战略重地,国军不能不争,陈诚才会令第一纵队东进,授红军以可乘之机。

其次,若按官修党史,则红军围攻南丰该算是“初战”。照毛的说法,“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 然而它虽未打胜,却没有给全战役带来不利影响。若按李德的说法,则红军攻下黎川该算“初战”,它也确实为后来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它并不是内线战略反攻的开始,却是主动进攻的成果。

第三,按毛的教导,“战略退却终点”既是红军的集结点,又是发起战略反攻的初战战场。然而周朱根本就没有按照这刻板公式指挥,而是将主力集结于东韶、洛口地区待机。该地区处于中心位置,无论在哪个方向发现敌军有隙可乘,红军都能及时出动。周朱在捕捉到战机后,将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到苏区北部边缘的登仙桥与黄陂设伏。若将该地区算为“初战战场”,则它远离了东韶-洛口的“战略退却终点”。第二次伏击战场草台岗也如此。

第四,周朱没有按照毛的指示,把“拣弱的打”当成“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是以敌军各部因行军路径或速度不一,左右或首尾不能相顾之时作为战机。两次伏击都以此为下决心的标准。

第五,周朱违反了毛的指示,实行“两个拳头打人”,同时在登仙桥与黄陂两地伏击了两路敌军。

于此不难看出,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阐发的反围剿战略原则,完全是根据三次反围剿的简单情况总结出来的,确实是僵硬死板的“狭隘经验论”。第四次反围剿的实际战例表明,到底是主动出击到外线作战,还是诱敌深入,只能根据敌我态势来灵活决定。只要战场于我有利,能造成我军的局部优势,那就不管它是在内线还是外线,不管来的是嫡系还是杂牌,都应该当机立断,果决发起战斗。而这些做法都违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教导。毛主张“持重待机”,反对“率尔应战”,确有“等待主义”之嫌。

据此可以断言,若是毛泽东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则他只会按其狭隘经验,以战略退却作为反围剿的第一阶段,那也就很可能不会赢得第四次反围剿,起码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这道理毫不难明白:若是不在国军完成部署前,就在外线歼敌诱敌,而是实行所谓“求心退却”,等到达退却终点,再在该点开始“战略反攻”,“慎重初战”,则国军也就不会在苏区外围丢了两个师。待到敌人将所有的部队都部署在环绕着苏区边界的出发阵地,同时分进合击,则红军不但会错过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而且也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

例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退却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但是单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首先是人民的条件。再则还要求好打的敌人,例如敌人疲劳了,或者发生了过失,或者该路前进的敌人比较地缺乏战斗力。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虽有优良阵地,也只得置之不顾,继续退却,以就自己所欲的条件。”

若伟大领袖用这些光辉思想来指导第四次反围剿,则他很可能会忍痛放弃登仙桥和黄陂的优良阵地,因为那儿处在红区外围,人民条件并不好,而且在该路前进的敌人都不是杂牌,并不缺乏战斗力。

由此可见,没有毛主席,红军照样打胜仗。而且,没有毛主席的狭隘经验论束缚,红军反而能打更大的胜仗。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Doug2 2010-1-11 12:52
戳穿毛的神话
1 回复 light12 2010-1-11 20:52
Doug2: 戳穿毛的神话
毛的许多神话是人造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4/09]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4/09]
  4.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4/10]
  5.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4/07]
  6.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7.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8.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9.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12.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3. 瞒着丈夫与三个男人通宵打麻将,输钱后用身体抵债,法院:算强奸 [2024/10]
  14. 陈惠敏是毛泽东情人,曾透露:毛赞成“共产共妻”, 中共高层只有陈云林彪不玩女人 [2023/01]
  15.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0.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5. 难得糊涂 [2013/03]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1 22: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