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第三章(九)

作者:light12  于 2010-1-16 23: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时间: 13 1 2010 16:47


到1934年4月间,中央苏区已被完全封锁。封锁线沿着整个东北线,北线和西北线,从南平一直延伸到吉安,在西部沿着赣江直到赣州。由于敌人堡垒构筑坚固,而且层层向纵深推进,所以要想在这里突围到敌人外侧和背后作战已无可能。李德认为,过去半年的经验表明,突围肯定会使红军陷入敌人的堡垒地带而不能自拔,南面的堡垒地带比较容易通过,闽西南暂时还是最薄弱环节。据此,他提出了两种方案供领导们选择(他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但博古和周恩来“为了打鬼,借助钟馗”,以他那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来增加自己的权威,以慑服只会作空泛指责,却提不出什么可行建议的毛泽东)。

李德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在敌军碉堡最薄弱的西南部或东南部突围,跳出外线,在敌人后方攻击并消灭敌人。此案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以毛的反对最激烈。

毛提出的替代方案是诱敌深入,在苏区内部取得决定性胜利。此案也遭到大多数人的否决,他们认为这是不战而弃领土,而且不能保证阻止敌人。

于是李德提出第三种方案:继续实行“短促突击”战术,亦即在敌军离开堡垒向前推进时发起突击,消灭敌军。该方案被接受。

平心而论,这三种方案中,唯有最后一种是当时能想得出来的可行之策。跳出外线的一个隐患,就是后路被截断,无法打回根据地,因而成了无根据地依托的流寇。当初红四方面军突围而出,也不是想永久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是突围后被敌军追击,形格势禁,再也无法回去,只好逃到哪里算哪里。但比起红一方面军后来的遭遇,四方面军算是幸运的了。红一方面军突围而出后,一直被强敌跟追,因而陷入无休止地流动作战。这恶果不问可知:既无给养,又无法收治伤兵,只能扔下;军队得不到休整机会,体力长期透支,战斗力和士气必然低落;为摆脱追兵,避免被围歼,只能逃往雪山草地之类不毛之地。那些地方虽然“我能往,敌不愿往”,不必作战,但资源贫乏,渺无人烟,根本无法招募新兵,人员有减无增,最后只能自毙。如果不是陕北救中央,则陕甘支队早就葬身在内蒙的瀚海大漠里了。

即使能如李德计划,红军从西南部或东南部跳出外线,从后方打击国军,摧毁了那一带封锁线,那也不能解除燃眉之急。盖致命的威胁是北线与东线的中央军。若中央军趁虚而入,从北面和东面压下来,夺取了后方根据地,则红军必然进退失据,仍然只有长征的路。所以,该方案确实不是上策。只能在万不得已时采用。

第二种方案前面已经说过了,乃是闭眼不看现实——敌人死也不深入,请问怎么个诱法?那不是不战而弃“国土”,让敌人当和平时代的工程队,顺顺当当地把碉堡一直修到瑞金来么?难怪大多数人要否决之,那连狭隘经验论都谈不上,完全是丧失了常智。

相比之下,“短促突击”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唯一能想出来的办法。它并不是什么“保守主义”, 也不是打攻坚战或阵地防御战,而是“运动防御战”。其操作要点是,当敌军离开碉堡向前推进时,红军以一部在工事中作正面抗击,吸住敌军,主力则从侧翼以优势兵力迅速发起突袭,速战速决,在敌军增援到来前消灭被吸引住的敌军。李德还强调,如果突袭不利,敌军已经展开正面防御,那就应该立即撤出战斗,不和敌人硬拼。从理论上来说,它避免了攻坚,属于在运动中歼敌,符合红军的特长,其实是当时红军将领的共识。早在李德提出这战术前,林彪、聂荣臻等人便有此建议,李德不过是总结了红军既往作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了充分阐发而已。

然而这战术并未奏效,盖国军推进很谨慎,稍一接触即退回堡垒,以强大火力消灭红军。如果离敌人的碉堡过近,运动战又变成了阵地战。而且有陈诚亲率的战略预备队随时支持吃紧地区,使得突击无效,反遭大量杀伤。

此策既不行,红军又试图搞诱敌深入。4月间,红军从无线电里侦察到,国军即将进攻广昌。因为国军在此前稍微加快了推进速度,于是军委决定让敌军深入到广昌前沿,以红14师等部坚守广昌工事,以红九军团与红13师在盱江东岸钳制敌人,以主力红一、三军团和红22师在广昌以西一线伏击敌军。 据李德说,毛泽东也参加了军委会议,同意了这个方案。 我觉得此说可信,因为它符合前文介绍过的毛的狭隘经验论:广昌不就是他说的“战略退却终点”么?

但红军却在此役中大败亏输。据李德回忆,原计划由三军团突袭行进中的敌军,一军团迂回插入敌军后方断其归路,但两个军团没有配合好,或是三军团行动过早,或是一军团行动过晚,致使三军团孤军与源源而至的敌人援军作战,遭到敌人飞机大炮的攻击,造成重大伤亡,而一军团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博古和朱德在战后给周恩来的报告中却说,原计划让一、九军团打敌之头,而三军团打敌之尾,但三军团过早投入战斗,攻击了敌人的头部,敌人便停止前进,构筑工事,准备反击。一军团因为三军团占了他们的位置,只好转移到右翼去,所以只能在最后阶段才投入战斗,最后打成相持不下,只好脱离战斗。 彭德怀则在回忆录里说,三军团遭到敌机轰炸,突击几次均未成功。 而博古和朱德却否认是役有炮兵与空中轰炸。

这些具体细节后人已无法确凿查明,但据黄道炫先生考证,当时阴雨连绵,原始的国军空军无法起飞,而且战斗打响后双方胶着在一起,无论是大炮还是飞机都无法使用。 因此,看来是彭德怀和李德在多年后回忆记错了。不管细节如何,此役应该是符合毛的“诱敌深入”的僵死规则的,然而它并未奏效,反倒造成了高达四千多的伤亡,红军不得不放弃广昌。

广昌战役是从“保守主义”到“逃跑主义”的转折点。五月初,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开会检讨战略。李德再次建议突围。他认为,由于敌人实行堡垒主义,在内线已无望取得决定性胜利,因此必须跳出外线,获得更广阔的作战地域。与此同时,应令六军团在湖南、七军团在福建开辟新战线,通过威胁敌人与后方的联络来牵制和引开敌人。毛泽东仍然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这决定太早,中央苏区内仍有消灭敌人的条件,但绝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都同意突围。5月底、6月初,中央讨论并同意了李德的突围计划,这次毛没有反对。该计划也获得了共产国际批准。李德原来的计划是以中央红军三个军团突破封锁线,而苏区内继续部署战略防御,保证以后主力重返苏区。但周恩来主张撤退整个苏区,包括所有的中央机关、后勤部门和物资等等,并把独立部队与地方部队都纳入正规军,结果作战部队被非作战部队过分拖累,严重妨碍了部队行动。

李德所说的共产国际批准红军突围一事确为事实,有共产国际6月25日复电为证: “在讨论国际十三次全会和五中全会的议案时,关于斗争的前途及目前国际的情形以及红军灵活的策略,首先是趋于保存活的力量及在新的条件下来巩固和扩大自己,以待机进行广大的进攻,以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 而且中央还专门为此作了决议。据《毛泽东年谱》:“同月(芦注:5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鉴于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日渐逼近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随即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批准,不久共产国际复电同意。夏季,为准备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秦邦宪、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 因此,官方媒体所谓:“1933年(芦按,应为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 ,完全是造谣。

据黄道炫先生分析,因为已经决定撤退,中央在广昌战役之后便采取了阵地防御方针,以迟滞国军推进,为大规模转移赢得准备时间。此外,这一战略方针的转变也说明红军对运动防御战失去了信心。 我觉得此说甚有道理。的确,举“国”大搬家当然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何况还需要贿买运动南线的广东军阀陈济棠,求他让路。而且,既然无法诱敌深入,短促突击也不灵,那剩下来的当然只有分兵把守,以堡垒对堡垒了。然而伟大领袖为了证明第五次反围剿是因为没让他指挥才打败的,竟然掐去前因后果,歪曲事实,指责道:

“军事平均主义,到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时,发展到了极点。‘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为可以制敌,结果为敌所制,原因在于惧怕丧失土地。”

作为政治局委员与军委委员,毛明明知道中央作此战略方针改变之时,已经决定放弃中央苏区了,那还有什么“惧怕丧失土地”一说?他反对红军跳出外线,才是怕丧失土地。若是中央大员们听了他的,只怕全党全军都要在那铁壁合围中瘐毙。

综上所述,在与闽浙赣苏区的连接被切断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其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剥夺了红军发挥其唯一长处的可能,迫使红军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红军的短处是不能打阵地战(包括防御战和攻坚战),只能打运动战,毛所谓“积极防御”,其实不是严格的军事学意义上的防御战,而是进攻战。所以,红军的作战功能其实相当单一,只能攻,不能守。即使是进攻,也只能打野战而不能攻坚。当国军的堡垒主义剥夺了红军打野战的可能后,红军当然要陷入既不能攻,也不能守的困境,剩下来的也就只有逃了。论其本质,突围长窜也符合朱德为红军制定、为毛窃为己有的教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不过这次走得比较远罢了。毛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有趣的是,毛泽东私下认定的失败原因,并不是他指责博古中央时说的那些。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在两河口会议上告诉张国焘,中央红军之所以战败,主要是蒋介石的飞机和大炮厉害。因此只能跑到宁夏去,到外蒙古去弄点飞机大炮,来回敬蒋介石。如果没有飞机大炮,那就再不要说“打倒蒋介石”这句话了。 在毛儿盖会议上,他再次强调“五次围剿开始堡垒主义,我们对技术方面应很大的作准备” ,承认没有“技术条件”(指飞机大炮一类重武器)就无法打破堡垒主义。红军在草地分开后,毛泽东等人动员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北上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康口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绝无攻取可能” 。红四方面军在南下进攻天全时,遭到国军空袭和碉堡阵地杀伤,张国焘因此觉得毛说的确有道理,飞机与碉堡确非他们的力量所能摧毁。 后来毛泽东等人为发动宁夏战役,曾报告莫斯科,以红军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攻克甘肃宁夏一带回民聚居的“土围子”,要苏联“及时的确实的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的技术问题”。

这些证据表明,毛其实在内心认定,没有重武器,红军根本不可能光靠高明的战略战术,就能打败敌人的堡垒主义。他之所以硬要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说成是错误的战略指导造成的,完全是为了夺取最高领导权。可怜他至死也没有悟出,打破堡垒主义的一线希望,恰在于不能实行他的等待主义,而必须采取“进攻路线”,千方百计防止敌人完成包围。国军的铁壁合围一旦形成之后,那就只有靠苏联空投重武器来救命了。
ZT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碧海琴音 2010-1-17 00:25
沙发!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4/09]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4/09]
  4.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4/10]
  5.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4/07]
  6.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7.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8.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9.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12.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3. 瞒着丈夫与三个男人通宵打麻将,输钱后用身体抵债,法院:算强奸 [2024/10]
  14. 陈惠敏是毛泽东情人,曾透露:毛赞成“共产共妻”, 中共高层只有陈云林彪不玩女人 [2023/01]
  15.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0.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5. 难得糊涂 [2013/03]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1 17: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