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T: 郭德纲的“道歉信” [2010/08]
- 东京奥组委撤回奥运会徽 [2015/09]
- 接力: 微软公司的回答 [2009/10]
- 转载: 经济不景气时省钱的101种办法 [2009/03]
- 先打好球再想泡妞 [2009/08]
- 还是那一刻 和野木耳的<那一刻> [2009/02]
- 长舌妇 难对付 [2009/10]
- 知青拾遗: 女中豪杰 [2009/05]
- 整个月亮爬上来 [2015/09]
- 美国学生真聪明--考试答案汇总 [2009/10]
- 要宠物, 还是要小孩? [2009/04]
- 投网问路: 旧金山 三藩市 [2009/05]
- 回国拾遗: 吃住在京华 (续〕 [2010/01]
- 旧壶新酒: 从沙家浜到贝壳村 [2009/04]
- 日本的游说与联合国的回答 [2015/09]
- 对号入座 (打油湿) [2009/02]
- 起哄: 和渔夫与异客的诗 [2009/02]
- 等级划分,对号入座 [2009/08]
- 留美拾遗: 无所不能与自知之明 (续) [2009/02]
- 旧壶新酒 古诗今意 [2009/03]
- 第二场对号入座: (雪打湿, 没油啦) [2009/02]
- 知青拾遗: 上山下乡前奏曲 [2009/03]
- 知青拾遗之四:人各有命 [2009/05]
- 偶成:人到中年 [2009/08]
看电影是很多人的喜好, 尤其是孩子. 在美国看电影十分方便, 大多MALL (购物中心)附近都有大的影院, 七八部 “好来屋” 大片供挑选欣赏. 我小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福气. 当时正值史无前例的文革, 不但没有来自美国 “嚎癞污” 的香风臭气, 也禁映了国产的 “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的影片. 不过那时也不是没有电影可看, 八个样板戏改编的电影 及<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轮番在父母执教的大学礼堂放映. 大人小孩人人都会 “临行喝妈一碗酒”, 来一番 “智斗”了. 杨子荣再也不会在座山雕的匪窝里一枪击灭两盏汽灯了. 在他转身举枪时, 孩子们抢着放摔炮, 霹雳叭喇一阵枪炮后, 才打灭了两盏灯, 孤胆英雄武那 “宝塔镇河妖”的武艺大不如前了.
无休止的大批判无法禁锢人们内心的思想, 单调而贫瘠的文化生活反而激发了人们对违禁事物与作品的好奇与渴望. 当时大学放映 “内部电影” 供大家批判, 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与渴望. 赵丹的 <武训转>, 孙道临的 <早春二月> 还有 <逆风千里><突破巫江>和<停战以后> 等都是当时混进去偷看的. 尽管当时没有电影分级一说, 放映“批判电影”时有红卫兵把门, 还是不许小孩们入场. 要想看电影, 只有 “八仙过海, 个显神通”了.
记得有一次放映<舞台姐妹>, 把门儿的很严, 七八岁的孩子因个子太矮, 轻易混不进去. 我只好与同院的伙伴联手作案. 当时我骑在他的脖子上, 外边穿上从他家弄出来的大衣, 将两人上下遮住, 再戴上个大帽子和口罩, 我们就从把门儿的眼皮底下混进去了. 礼堂里已是人山人海, 无法找到座位, 只好站着看. 我高高在上, 一饱眼福; 可我下面的哥儿们就惨了, 只能在人缝中瞅个片断. 他坚持不住, 一不服气, 将我籀下来. 这回可漏馅儿了. “俩小屁孩儿变着法儿混进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周围一片哄笑. 我们只好串到银幕后的舞台上, 接受 “反面教育” 了.
提起文革, 对大多数经历过的成年人来讲, 那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却又不堪回首亲身经历. 五六十年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孩子大多只留下一些零碎残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