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海归的失落与痛苦 [2012/11]
- “三高”女人結婚難 [2012/11]
- 娶個離婚女人做老婆 [2012/11]
- 回国前的感言....... [2009/03]
- 回國談婚論嫁須量力而行 [2012/11]
- “呆”在祖國發展之後的感言 [2012/07]
- 好人短寿与坏人长命 [2009/06]
- 為何美女多嫁醜男 [2012/11]
- 与大陆80后(部分)的对话 [2009/03]
- 当初出国与今日回国何错之有? [2009/05]
- 人造美女你敢娶嗎 [2012/11]
- 嗨!进退两难的小海归 [2009/03]
- 男人似舟,女人如帆。 [2009/06]
- 谈中国十八大和美国总统选举;透明与不透明 [2012/10]
- 五叹罗京 [2009/06]
- 網絡舞臺,需幽默有“度”風趣有“寸”。 [2010/01]
- 《貝殼村》民選村長有感...... [2010/03]
第一時間得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感到很欣慰,也許莫言不是中國最好的作家,但無疑他是至今為止中國最幸運的作家。
翻開中國近代史,中國作家是非常弱勢的群體之一,敢怒不敢言,敢想不敢寫,似乎成為中國作家心裏的真實寫真。建國半個多世紀,從五四開始、三反五反、右派冤案、乃至長達十年之久的浩劫文化大革命,讓中國作家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鄧公“斗膽”在深圳畫了一個圈,撩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簾,讓心中對金錢渴望的國人步入“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爺”的“撈錢”時代,中國作家也開始步入猶抱琵笆半遮面的歲月。於是在經歷那麼多心酸和苦澀之後,曾獨領風騷飽含知青心靈創傷、歲月磨難的《蹉跎歲月》《今夜有暴風雪》等傷痕文學讓中國作家終於開始有了自己的聲音。隨著改革開放,台灣作家瓊瑤的情感文學、香港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武俠文學、過去被列為禁書的國外色情文學作品開始了在中國百花齊放,千呼萬喚般進入了蜜月期。
中國平民百姓和文化人在這種狀況下開始反思,文學作品究竟是昧著良心的歌功頌德,還是實事求是的一針見血?文化人終於在經歷多少年的徘徊和痛苦之後開始呐喊。對體制的褒貶、對偉人的褒貶、對官員的褒貶成為鑒定文化人良心的制衡。特別是隨著海歸的介入,中國開始有了與世界和不同制度的對比和尺度,從而更進一步認識到國外先進的不僅僅是金融制度,而更多的是體制的寬容。也許只有寬鬆的尺度才能更好讓作家暢所欲言,更好的反應社會與文化的融合。
莫言的獲獎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表達世界開始關注中國當代作家,關注中國當代作家能否真實的寫出世界所期待的文化內涵,期待中國的作家能否寫出真正感人的文化精髓。作家從某種意義而言,是社會一個平臺和縮影,這個平臺和縮影不屬於權力機構,而屬於平民百姓。莫言的獲獎同時也是對中國作家本身作品的一種肯定,文化沒有國界,文字的真正魅力就是讓所有沉浸在文字中的讀者,思考和感應作家所要表達的思想和語言。
此時此刻,我們不要再去重複中國人喜歡的窩裏鬥,去貶低或者歧視莫言的獲獎,不要象台灣作家柏楊所形容的《醜陋的中國人》那樣,與其心中不滿或者妒忌,不如靜下心來勤奮耕耘和寫作。莫言的獲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希望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再度光臨中國!
也許莫言不是中國最好的作家,但他是中國最幸運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