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海归的失落与痛苦 [2012/11]
- “三高”女人結婚難 [2012/11]
- 娶個離婚女人做老婆 [2012/11]
- 回国前的感言....... [2009/03]
- 回國談婚論嫁須量力而行 [2012/11]
- “呆”在祖國發展之後的感言 [2012/07]
- 好人短寿与坏人长命 [2009/06]
- 為何美女多嫁醜男 [2012/11]
- 与大陆80后(部分)的对话 [2009/03]
- 当初出国与今日回国何错之有? [2009/05]
- 人造美女你敢娶嗎 [2012/11]
- 嗨!进退两难的小海归 [2009/03]
- 男人似舟,女人如帆。 [2009/06]
- 谈中国十八大和美国总统选举;透明与不透明 [2012/10]
- 五叹罗京 [2009/06]
- 網絡舞臺,需幽默有“度”風趣有“寸”。 [2010/01]
- 《貝殼村》民選村長有感...... [2010/03]
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对赵本山、小沈阳的表演,提出了“俗”的观点引起了很多人不同的看法,究竟是“雅”还是“俗”成了褒贬不已争论的焦点。
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而所有这些民族的内涵都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二人转就是滋生于东北地区的一种艺术表演方式,深受东北地区百姓的喜欢,夸张的形体和幽默的语言,形成了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文化艺术,这种“俗”是通俗而不是庸俗,将之拔高似乎强人所难,将其贬低则无法令人信服。
韩委员对其没有思想内容的观点,从某种程度则无视了千千万万东北百姓的认同价值。我们不能孤立将一种地方的文化和艺术送入“阳春白雪”的天堂,也不可因观念不同而将其打入“下里巴人”的地狱。因为这之间的文化历史、渊源、风俗、形式是无法相提并论。
南方人不能因为听不懂北方戏曲而认为“燥”,北方人也不能因为听不懂南方戏曲而认为其“俗”,这是一种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的特色所界定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认同或者否定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特点就是“乐”,一种淳朴的“乐”,一种来自与百姓生活的“乐”,一种发自内心的“乐”,这种“乐”极其的俗,但这是一种百姓认可的俗,一种无法遏制的俗,这就是我们文化人经常讲的俗—通俗!
我们可以对任何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发表不同的看法,但是千万不能偷换概念,而韩委员的观点无意之中就将东北二人转的艺术观念偷换了,甚至与卓别林画上等号,就更无法百姓接受而不可思议。
为什么我们一旦动干戈,不是大师就是伟人?难道所有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非要找到与这些大师和伟人相似的痕迹才能登台亮相,才能得到认可?难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已经脆弱到自己都无法认同和理解?
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小沈阳,都是艺人,都是演员,他们所承受的,所表演的永远是一种思想,一种形式,也是艺术圈百花中的一朵,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状况,是永远不可能对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作出公证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以上只是我的看法和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