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去做需要老公忍受的太太 [2011/03]
- 美国的教育真那么差吗? [2009/04]
- 演员汤唯“现象”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二)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一) [2009/10]
- 值得敬畏的互联网 [2009/06]
- 逐鼠记 [2009/03]
- 感冒与性生活的关系 [2009/12]
- 不喜欢熟人读我的博客 [2010/07]
- 简约生活(一) [2009/02]
- 做快乐女人 [2010/10]
- 报税的烦恼 [2009/03]
- 垂头丧气 [2009/04]
- 开convertible的虚惊 [2009/03]
- 包汤圆 [2010/02]
- 妈妈的烦恼 [2009/11]
- 保护女儿的... [2010/07]
- 动力 [2009/03]
- 博客写给谁看? [2009/03]
- 鼠斗记 [2009/03]
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于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透过食,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国家,每个家庭的文化和风格。
刚和老公在一起时,我是一心一意想做个好主妇。那会儿俩学生,经济条件很有限,哪怕每周要乘公交车去很远的中国超市肩背手提,也要买够营养的食材回来弄。当然无论如何生活还是很简单,也没条件复杂,因而产生了许多“如果...”的愿望。可以想象,当手头逐渐宽裕时,我们的厨事也愈加扩展了。
我也有过到处搜罗菜谱,勤恳学习厨艺,而且中式、西式自己觉得都找到了一些感觉。可惜努力一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我家没有美食家,在吃上都算大老粗。我有时候都不好意思上饭馆,因为我们净选家常菜式,让服务员失望。在北美就多给小费来弥补我们的低消费,但那时已经让服务员难过一阵了。所以我只喜欢去常去的几家。扯远了,总之,我发现三小时折腾出来的几大盘几大碗,并不比我临时拼凑起来的简单两碟更受欢迎。于是开始在饮食上步向“简约”。
无论如何,须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少油、少盐、无味精、多蔬菜且每天都得有绿叶蔬菜、要有不同种蔬菜、每日必须有水果且有不同种类、每日必须有汤。这些基本要求是老公和孩子定下的,本人只要配搭好各种营养成分,满足了他们这些要求,自己的要求就自然获得满足。虽说我们每日只有一次正餐,要做到这些并不难,但近两三年来,我是家中主厨,孩子尚小需我陪伴,还有一份半职的工作和其他家务,自然希望能少在厨房投入时间。于是我的“懒”、有限的厨房空间和家人的口味相结合造就出现在实行的一套烹饪方法。
第一、用具简单。一个电饭锅、一个电水壶和一个豆浆机是我们仅有的厨用电器。以前有一个电沙锅,一个榨汁机都因不常用被我收在一边等着淘汰(可能下次搬家时吧)。一套钢精锅是别人送我们的结婚礼物,已经跟着我们的行李箱走南闯北十几年了。收到这礼物时,我们经济不宽裕,真把他们当宝贝,一直宝贝到现在,他们也忠实为我们服务着。另配一个中餐必用的炒锅、一个高压锅。然后就是...(呀,不敢写下去了,真列出来,发现还是比妈妈的家什多...羞ing)。最近一次搬家让我脱离了本以为必不可少的微波炉,几个星期没来得及去买,发现不用也罢,就这么取消掉一件家当。
第二、作料简单。油、盐、酱油、醋、料酒、胡椒粒、花椒粒、干辣椒,以及一些常用的西餐调味料(干货,在小瓶里可保存若干年)。还有miso用于鱼汤,我和老公都喜欢。
第三、烹饪程序简单。尽量不切生肉, 省掉腌“入味”的程序,尽量回避需反复加热的菜式。本人在厨房有点洁癖,如不减少程序,会在洗洗涮涮上费太多时间。再就是安排好备料和烹饪的先后顺序,也可减少洗菜板、洗锅的次数。
举个晚餐配菜的例子吧:
干煎大排、炒青菜、豆腐蔬菜汤
干煎大排:半寸厚的大排洗净,用纸巾搌干。平底钢精锅底放少许油(不必烧热)将大排放入,盖锅用中慢火煎至锅底干且有褐色,加少量料酒继续煎,如果已熟透,就用略大的火,不盖盖儿,若没熟,就用中火,盖锅。加酒的程序可反复,直到大排靠锅底的一面变得金黄或更深,翻一面,加少量酒,直到熟透且两面都呈黄褐色,起锅。(放烤箱保温)
煎大排的锅里加水适量,放姜、碎胡椒,烧开,跟据所放各类蔬菜的耐煮性分先后放入,然后加盐,最后放豆腐、起锅前放葱花或香菜。
在煎大排之前可以淘米煮饭,煎大排时洗菜切菜,烧汤(涮锅汤)时炒青菜。这样汤好时菜也炒好,米饭也熟了,把大排从烤箱取出即可上桌。当然由于厨师懒,吃客就得勤快点,自己在大排上加少许胡椒面和盐,切小块食用。做这顿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钟头。
如果当晚已有现成的汤,可以用煎大排的锅(别洗),不加油直接用来炒西芹,放些磨菇片,用盐和胡椒调味。炒时可加入少许水,以免焦糊且可把沾在锅底的肉汁溶下,但水不能多,而且炒干后再起锅。保你好吃。
说老实话,我们家的饮食还挺丰富。我说简约是相对而言的。从厨具上相对于我婆婆的厨房简单、从程序上相对我父母的简单而已。生活在北美的双职工们一定是各有各的窍门,我不敢班门弄斧了,赶紧转移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