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去做需要老公忍受的太太 [2011/03]
- 美国的教育真那么差吗? [2009/04]
- 演员汤唯“现象”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二)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一) [2009/10]
- 值得敬畏的互联网 [2009/06]
- 逐鼠记 [2009/03]
- 感冒与性生活的关系 [2009/12]
- 不喜欢熟人读我的博客 [2010/07]
- 简约生活(一) [2009/02]
- 做快乐女人 [2010/10]
- 报税的烦恼 [2009/03]
- 垂头丧气 [2009/04]
- 开convertible的虚惊 [2009/03]
- 包汤圆 [2010/02]
- 妈妈的烦恼 [2009/11]
- 保护女儿的... [2010/07]
- 动力 [2009/03]
- 博客写给谁看? [2009/03]
- 鼠斗记 [2009/03]
本人不是学经济的,偶尔看个经济新闻,却会顺着自己不规则的思路瞎想一气。
今晚饭桌上,我因大学时期站着吃饭留下来的狼吞虎咽的毛病,又是第一个完成任务。随手翻翻新到的商业周刊,读到一块豆腐干大的图表,是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每次出现失业率上升后,恢复到原有的就业率所需的时间都逐次延长。七十年代初那次,用了六个月左右恢复,而零一年则用了近四十个月。
看了这张图,立即让思想漫游起来,并即时向老公发布蒲氏理论: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产力与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提高。维持基本生存所需投入的劳动力已经大大降低了。因此社会总体剩余劳动力会富余许多,导致恢复就业率的艰难。
老公对此理论,基本赞同。受到鼓励,俺进一步发挥:
- 况且,现在有很多的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已经不再产生价值,却反而耗费资源,耗费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结论:
- 因此要让人人有事做,则需减少人均工作时间。(不是什么新鲜的结论,但又重新“推导”了一遍,还是蛮有成就感)
听到这个结论,身为“工作狂”的老公不爽了:那么不工作的时间就更要消费了,更要消耗社会资源。俺当时觉得他说得也对(当然,现在醒悟过来,他多出来的不工作时间,肯定多用看书来打发,不耗费太多资源的)。
探讨一番觉得:多余的劳动力该用于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可是,每当遇到经济萧条,文化和艺术方面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部分吧,因为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嘛。这是不是很矛盾?
俺继续奇谈怪论:社会的贫富分化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土壤。老公驳:那是老皇历了。嘿嘿,也许他说得对,我们可以用富裕时间,玩点手工制作嘛。
乱想这番以后,可以拜读一下那篇关于就业市场恢复时间的文章了,看看是否有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