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去做需要老公忍受的太太 [2011/03]
- 美国的教育真那么差吗? [2009/04]
- 演员汤唯“现象”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二) [2009/10]
- 做 SoHo族 —— 一个不完全的“全”职妈妈(一) [2009/10]
- 值得敬畏的互联网 [2009/06]
- 逐鼠记 [2009/03]
- 感冒与性生活的关系 [2009/12]
- 不喜欢熟人读我的博客 [2010/07]
- 简约生活(一) [2009/02]
- 做快乐女人 [2010/10]
- 报税的烦恼 [2009/03]
- 垂头丧气 [2009/04]
- 开convertible的虚惊 [2009/03]
- 包汤圆 [2010/02]
- 妈妈的烦恼 [2009/11]
- 保护女儿的... [2010/07]
- 动力 [2009/03]
- 博客写给谁看? [2009/03]
- 鼠斗记 [2009/03]
女儿要学中文,这是我和老公早就认定了的。从小家里就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各类图书,在家里我和她爸爸也尽量用中文交流。我一直琢磨着怎么让她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
要系统地学中文,教材挺重要。每次回国,我都要去各大书店搜罗一些中文书和中文教材,苦于难以找到满意的。我心目中的中文教材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课文内容要有意思,让孩子觉得生动有趣;要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理解能力;不能有太多政治上或宗教上的说教,但可以包含基本的(普遍为人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最好有配套的练习,但不能太枯燥,有多媒体的练习最好。
这么找来找去,女儿都七岁了,我还没遇见满意的教材,心里有些急,开始上网搜寻。在网上看到有人介绍斯坦弗中文学校的马立平中文教材,又去他们的网站看了看介绍,感觉不错,就订了一套一年级的回来。书一拿到手,我就爱上它了,符合我的那些基本要求,而且在阅读练习方面用了很多心。每一课的阅读练习都生动有趣而且能巩固新学习到的词汇和语法点。于是,在女儿七岁半的时候,开始了我们的家庭中文学校。
每天晚上,女儿洗漱休息前的最后一个节目,总是吃点“水果”。虽说不是啥好习惯,根深蒂固了,也没刻意去改它,把它当成结束一天活动的前奏。这之前,就是我们几乎雷打不动的中文时间。马立平教材一年的教学内容被分为二十四周的新内容和暑期练习。因为教材是为中文学校编的,我看他们计划每周一次授课,四次家庭练习。我们自己在家里学,进度可以灵活掌握。我是老师,带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回炉”的)。
我们基本上就像学校一样,每一课的新内容由我来带:识字、朗读和讲解。我尽量按照斯坦弗中文学校网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随后的几天,每一天都把教材计划的练习完成一遍。一般情况下,每天半个钟头的时间足够。有时候,女儿玩儿心比较重,她会把一些练习过程变成游戏,就耽误时间了。我们通常由着她慢慢享受,如真想让她集中精力快些完成,老公就启动“同学”竞争的功能。有时候,因为白天的其他活动,开始得晚了,或者孩子累了,我们就不遵照课程计划,花十分钟左右时间,简单地复习课文或做点识字写字练习。这样,大半年过去,女儿已经完成了一年级的全套教材。开始了二年级的学习。
现在,学中文和睡前的“水果”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我希望这种习惯能带给女儿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的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