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为什么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作者:女人话中话  于 2009-5-3 22: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书之话|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9评论

关键词:

2007年11月17日是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的纪念日,15年来,路遥的作品一直被广泛阅读着,时过境迁,多少当年文坛的风云人物早已风光不再,但路遥却一直活在普通读者的心中,在他身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底层立场以及他在写作上认真、执著与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至今仍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我最早读路遥大约是在1990年,那时我还只是一个14岁的初中生,对文学毫无了解,更不知道路遥是谁,但《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主人公仍然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饥饿中奋发求学的故事,以及他对道德纯洁性的坚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上大学以后,我才读到了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作为一个外语系的学生,路遥可以说是最早激发我对文学兴趣的作家之一。直到前年,我又一次看电影《人生》,仍然禁不住流下泪来,去年我重读了《平凡的世界》,仍然觉得这是新时期以来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可惜它至今在文学研究界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现代主义”风靡一时的时候,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这让路遥在世时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但在今天看来,路遥的意义恰恰在于他延续了伟大的文学传统,这一传统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传统,是鲁迅、茅盾、柳青的传统,这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史诗”的形式,而是一种如何认识个人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世界观,是一种如何把握内容与形式、自我与他者的艺术观。从8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宣布现实主义过时了,“宏大叙事”解体了,文学死亡了,但事实证明过时的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他们的观点。90年代在文坛上就不断有“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出现,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兴起,更让人们看到了现实主义新的生命力,在这个时候怀念路遥,让人不禁感慨万端。

  路遥的写作扎根于普通人的生活中,饱含着对底层民众的深情。80年代以来,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知青小说”,不厌其烦地描写知青在农村的苦难与血泪,但有一篇表达农民的思想、情感与看法吗?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中,似乎只有路遥的《姐姐的爱情》,在这篇小说中,美丽善良的姐姐善待了遭受歧视的“走资派”的儿子,并为他献上了爱情,而这个儿子在爸爸官复原职之后,马上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姐姐”,姐姐一生的幸福就此被毁灭了,在知青小说中她却成了被遮蔽的“阁楼上的疯女人”,甚至成了90年代初类似“小芳”那样被怀旧的对象。80年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风起云涌,但他们反思的只是知识分子与老干部的伤痕,只有路遥在关注底层的伤痕、大地的伤痕。在《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底层青年的奋斗经历与内心矛盾,路遥与他的主人公一起矛盾并痛苦着,而在今天的作品如《新结婚时代》中,即使奋斗成功的底层青年,仍然摆脱不了一条被歧视的“农村尾巴”。

  在写出《人生》之后,几乎没有人相信路遥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但路遥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平凡的世界》这部命运多舛的作品,至今已成为了“经典”,十几年来长销不衰,并在普通读者中口口相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现在每年有2000多部长篇小说出版,有几部能引起全国性的反响,新时期以来又有几部长篇能让人记住?只有极少的几部,而路遥与《平凡的世界》肯定是在其中的。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付出的精力与心血是惊人的,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艰辛过程,有一个细节我记忆犹新,翻阅资料时,路遥的手掌被纸张磨得毛细血管都显露了出来,到最后他只能用手背翻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刻苦精神?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路遥才为我们奉上了文学的经典,这是当今那些享有中产阶级生活的作家所不可能做到的。今天我们怀念路遥,不只是怀念他一个人,而是怀念他所代表的传统、立场与精神,希望这些能在今天发扬光大。

5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1 回复 echo_song 2009-5-3 22:07
应该说即使是《平凡的世界》也不是一部十分完美的作品,但是路遥的人生所迸发出的光芒深深的打动了许多人。
0 回复 rongrongrong 2009-5-3 22:11
好文,  

路遥  让人竖大拇哥 的汉子.
0 回复 afancy 2009-5-4 04:55
读《平凡的世界》时我哭了好几次,实在不知道能有这么苦又这么感动的世界,后来长大了,读起来感觉就差了很多,可能是心没那么纯了吧。
1 回复 echo_song 2009-5-4 08:45
afancy: 读《平凡的世界》时我哭了好几次,实在不知道能有这么苦又这么感动的世界,后来长大了,读起来感觉就差了很多,可能是心没那么纯了吧。
为什么遥哭?他们艰辛的生活换来的是生活的阅历和感受,这些是无价之宝,应该为这些人喝彩的。
0 回复 水影儿 2009-5-4 11:23
拜读,学习了。
0 回复 afancy 2009-5-4 12:55
当时还小,只是觉得他们吃不饱饭很苦,是喝彩他们经济条件恶劣,精神世界却单一的丰富着。
1 回复 borninheaven 2009-5-4 16:02
80年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反思知识分子与老干部的伤痕,就像帝王将相故事一样, 比较容易写出起伏情节. 而路遥在关注底层的伤痕、大地的伤痕, 他的文笔更上一层!
1 回复 mzou 2009-5-16 06:58
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记录了他的一段写作人生,非常感人.
这样写作的人不多了.
怀念他.
谢谢好文.
1 回复 东方邪 2009-5-16 07:01
小时候看电影 人生,心灵颇受冲击, 因为户口问题,同样高中毕业,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命运,差别是那么的大. 里面的高加林,大概是和我二哥同样的年龄.
身为农家子弟,能感受到高加林的悲凉与绝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8: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