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菲:爱情是场不平衡的战争 [2009/06]
- 没有性,我们的爱情能走多远 [2009/04]
- 外国男人这样评价中国女孩 [2009/04]
- 随笔:婚姻在“性文化”风暴中飘摇? [2009/02]
- 女人对婚姻的9个天真想法 [2009/04]
- 美国难民张爱玲:她的紧张与放松 [2009/05]
- 越优秀的女人越难嫁 [2009/05]
- 爸妈:别把我一个人留在加拿大 [2009/04]
- 中美英三国男人怕老婆演义 [2009/04]
- 美国中学的中文课 [2009/06]
- 中外育儿的最大不同: 吃 [2009/04]
- 女人,做情妇的一千个理由 [2009/04]
- 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差异 [2009/04]
- 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2009/06]
- 林青霞:与她的“有生命的颜色” [2009/06]
- “从一而终”对谁有好处? [2009/06]
- 生活在海外多年,我始终还是个中国人 [2009/06]
- 中国人最不该叫错的“三个称呼” [2009/05]
- 读书的女人最有女人味 [2009/02]
- 女人之间比的是什么 [2009/05]
- 奉劝女人:不要去淘“二手男人” [2009/04]
-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纪念三毛) [2009/05]
- 金岳霖和情敌梁思成 [2009/04]
- 四十岁--男人最危险的年龄 [2009/04]
- 牛年趣评“中国六大牛校” [2009/02]
- 中国女人必读的四大名著 [2009/05]
有时候,人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来路。人类也一样,不是每一刻都需要一路呼啸向前。向后望,并不是简单的怀旧,更不是要回到过去。向后望,可以提醒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眼前的世界,重新为我们的生活定位。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尤其需要有人不断回望,不断提醒。然而,这样的声音常常太微弱了,微弱得很少有人听到。更要命的是,在浮躁的喧嚣和繁华的不安中,还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听一听,想一想。只争朝夕、改天换地的浪潮,一波接一波,让我们应接不暇,许多历史古迹,许多令人眷恋的风景因此而消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在意这些?我相信,《后望书》的产生就是因为刻骨铭心的在意,就是因为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在意,就是因为不忍那些美好的事物在大地上接连不断地化为乌有,就是因为作者的心中常怀一份对自然、对文明的温情,一句话,就是因为他的在意。
是的,《后望书》有田园牧歌的调子,带有一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富有诗人气质的作者,即使在很深的忧虑之中,仍能出之于美丽的文字,锐利的批判和严厉的审视是隐藏在这种美丽背后的。在他的故乡,纵横河道早被填平,保存完好的明清商业街也在高亢口号声中被拆除,他的心痛里无疑有着少年的记忆。《后望书》中,他穿越的不仅是东南西北的大地,而是千百年的历史时空,他寻找的不仅是过去,而是未来。与山海关齐名的潼关曾经的显赫名声,只要对中国历史略有一点了解的人都不难感受到,一旦消逝在沧桑巨变之中,即使新建一座巍峨雄伟的新潼关作为旅游景点又有何意义?当地一位县委副书记,有多次升迁机会却不愿离开古潼关,他一生的心愿就是修复潼关古城。这个心愿虽然美好,但是,失去的永远失去了。今天,在一片麦田中孤零零新建的鹳雀楼,不过是混凝土铸造的现代建筑,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千古名句还有多少内在的联系?破坏易,建设难,在废墟上重新开始尤其难。如何能以敬畏之心,面对上天赐予的大自然,面对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遗存,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在读《后望书》时,却老是想到向前看,向前和向后,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需要现代价值,需要科学眼光,更需要人文情怀。
《后望书》就是在人文主义视野下对于被毁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一次回望,一番审视,一声呐喊。然而,在推土机思维之下,以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为中心的人文思维显得多么脆弱。《回望书》告诉我们,广袤的大西北生态环境恶化,内陆河断流、水量锐减,春风已不识玉门关,疏勒河唱起了挽歌。从敦煌到罗布泊,一路告急,绿洲面临危机,作者沉痛地发出了“救救苏干湖”、“救救坎儿井”的呼声。
《后望书》中写到一个细节,三国争雄时,马超刺曹操的那棵老槐树在“文革”时被砍掉,只剩下一个树桩,如同一个历史的句号。我多么希望,这样的句号越少越好。回望历史,我们不能不向已故水利学家黄万里先生表示足够的敬意,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今天已受到世人的瞩目,他作为专家的良知和责任感也已广为人知。在这些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当他以戴“罪”之身面对滔滔黄河时,他内心的无奈和感慨,痛苦和忧虑,我们只有在他的诗词中才可以体会到。世上已无黄万里,这是一个民族最深刻的悲伤。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大地上,我们不能不寻找真相。在这一意义上,《后望书》体现的就是一种良知和责任,为当代也为后代,在这里,向后望就是向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