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关于我前一篇的家庭问题,婆媳问题,我这个外来媳妇孩子的母亲问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冲突问题,在这里我自我申明一下,也正好还有一些话要补充。评论看下来,还没有时间完全回复各位读者,请各位见谅。留了言的,无论是开导劝慰分析理解支持乃至批评等言论,我细细看下来,我心里也明朗了许多,感谢各位的百忙关注。其实我就是一个明理人嘛。
在此,我对此文的一些细节申明:
发此文时正在气头,是一番气话,把很多消极悲观思想抖了出来,也就是一些反面心理或是抵触情绪表露出来,事实是公婆本就没有与我们同住,他们根本就是好人,只是就事论事,在孩子教育上的一些分歧,在家庭矛盾中的一些冲突,严格和宽度问题上的一些不同。
当时有了第一个孩子后,我们就不曾想过要同住一屋檐下,何况德国人都独立,都想有个人空间。以前都是探亲与公婆短期同住过,那时根本没有这些烦恼,没有这些压力,感到的都是浓郁亲情,他们对我这个外来媳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与众人也都是这么说来着。他们善良本分做事有条理,待人也很亲切,只是在教育孩子上严谨尽力,这是难得的,当时我还庆幸过:其实他们很重人情重情义呢。他们一家就家庭感情上可以说是和谐的,这一点是好事,我这个外来媳妇也很高兴啊。有空叫他们来吃吃中餐,换个口味,很开心的事情。婆婆逢人便说:红妹子的厨艺不错,根本就不用上中餐馆打牙祭了。多其乐融融的事啊。
几年下来,他们还是他们,可能做家长惯了,只是还是想继续管孩子,管我们家的一些小事。当初是介于我刚来,正在学语言更还没驾照,的确是帮过不少忙,他们也为我们的事辛苦过。随着大儿升小学,他们就更操心,主要是接大儿放学,用餐,辅导完作业送回家,有远程活动时代劳司机一职。话说,西人没有全权照看孙子的义务,也没那份心,更不必去要求他们做什么,有什么要帮的,都是提前告之,让他们有个思想和时间上的准备,是尊重那意思,这点得适应他们,我也做到了啊。何况我压根儿也没依赖过他们去做我份内的事,总之无论是谁没有天经地义的事。
次俩儿都是我自己做得多,包括生小三子,那个“月子”除了不外出不沾冷水,家务事我没少干,只是动作慢点,伤口还在恢复期,何况鬼子根本没“月子”一说,那段时间他爹几个去他妈家蹭饭的时候多,留下我与小小儿静养,也正是需要安静的时候,他们做到了。风俗这样,过来了就过来,心里开朗便好。
说我要强,的确,我还感激我这两年写日记帮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我也完全有能力用德语来表达我的这份思想乃至感情。老公站在我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与我交流过,考虑过,有些方面他承认长辈可能是做得太过,管得太多,合理适当地调节这个微妙关系吧。以前,连我花园里种什么花她都要操心,这未免也太多事了吧?后来他儿子说了,她也就没去做了。
加上我也有缺点,我也会及时纠正。化解矛盾是最重要的,不要隐忍,不要埋怨过多,看自己做了多少。对于照料孩子和家庭事物上我相信我得心应手,这个自信是有的。主要是,被他们训化过的孩子,有时孩子在“硬”与“软”之间,当两者在场时(我与公婆),孩子听的则是“硬”而不把“软”放在眼里,这个时候身为孩子的娘,心里好受吗?当“母亲”一职变得名不副实的时候,这不是显得我太失败太无能了么?这就是隔代教育的弱点,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我在心底里这么道:我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全权的,让孩子听我的(尽管听爷爷奶奶的也没错),问题是让我这个做娘的有真正的威信,实权在握,而不是目前这状况,有他们没我似的,孩子紧张我们也不轻松,当然天伦之乐还是多时...
如今,二儿也一年级了,介于俩老的压力(其实他们都已退休,平日里也有他们自己的活动),大儿由以前周一至周五中午在爷爷奶奶家渡过,改为去年起周一和周三中午,德国小学制为半天,这个得申明一下。所以俩儿在公婆家特别守规矩,也必须守规矩,大儿一直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话说知道了他们家的众多规矩后也在做着,没出什么状况。到了二儿这里,比如他吃饭没坐端正,或是叉子与刀子在空中举着,玩笑着,利马会被爷爷奶奶制止经受教育。可能对于这个在妈妈怀抱里眼皮里长大的孩子,妈妈没有这么多教条,妈妈也知道他有时会有这些小动作,其实平日里也有教训过他。可是到了爷爷奶奶那里,他们送孩子回来,首先奶奶得“诉讼”一番,说这孩子怎么怎么不诚实,怎么怎么不用心吃饭,毛病一大堆。他本来就挑食,从来就头疼他的饭口。到了他们那里可都是大问题,还有说话要轻言细语,不得大声吵闹等等。所以,每次当哥俩回到家,他们就像被“解放”一样,像从牢里“释放”出来一样欢蹦乱跳,活灵活现的,说话也就有“底气”般似的有分量了,是分贝,爷爷奶奶知道他们这一点情绪,有时也会被搞笑,有时急于制止:嗨嗨嗨,给我注意点啊...孩子会利马收敛。
可能是家长的身份惯了,习惯了去料理身边事物,看到了她就会说,我有时是个不冷不热的人,她说了就说了,我又不好当面顶撞她。时间久了,如果公婆还看到一些东西是他们先前所看到的,比如说一盆要死不活的盆景,一些没按他们摆放的小玩意儿,他们都会说而且会去做。尤其婆婆,几年前看到那盆盆景还在她眼前时,她话开了:这花活不了了,干脆扔了,看着碍眼,”眉宇间不悦,说着就动起手来...她儿子回来,我与他说起,他哭笑不得:怎么就碍她眼了呢?这是我们家啊...
当然这是小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也不去计较,家里摆放整洁看着也舒服啊。
想知道,刚才看到有人这样评论我的上文:哈哈,国情。
的确,在德国,德国人眼里,他们就是原原本本的德国人,这才是德国人所作所为,说一不二,说做就做,雷厉风行。最大特色是一板一眼,雷打不动的。眼里没有“懒惰”一词,“懒散”更与他们不沾边。也正是如此,在我们真正定居德国后的这几年里,他们常来常往,我们也笑脸相迎,一家和睦啊。
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可能也正是我的这种“不冷不热”的心态,让他们好似参与了我们家的主人一样,婆婆喜欢指东指西,这个怎样那个怎样,好似他们自己的家来任她摆布似的,做着理应的“家长风范”。比如又说,老是这个口气:在德国啊,窗帘该一年两洗;核桃坚果类圣诞节后就该停吃了,味道变了;圣诞节都过了,怎么还铺着一床圣诞节的被子啊;小儿周岁都过了,怎么门口还呈现生日气息啊,汽球和那什么绿色花环该取下来了等等等等。插手的事儿枚不胜举,说得多了,是个人还吃得消么?在她眼里:红妹子我什么都不懂,不懂德国“规矩”。此乃国情。
有些事还是留有保留吧,人往前看,不去想它。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维,谁不是呢?有思维是正常啊。
有人反问:谁让你嫁老外呢,老中多好啊。
在嫁人这个问题上好像没觉得自己错过,我们彼此相爱有感情啊,尽管肉麻,但还是表一下态比较好,让各位安宁。
三个孩子,也就是说大儿的学业公婆照看多一点,当时也是体谅我吧,是帮了不少忙,一直心存感激,谁要是说我不知道感恩,那可就太冤枉我了。
其实他们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屋檐下,但是都心知肚明,相互了解对方,可能是刚开始我就没有“韧”起来,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行的。二儿从小难带一点,脾气倔一点,想事事都完美的那种,合他心意的那种。老人就说:给他施点压,不听大人的话可不行。他们是见不得这样由孩子说了算的事,很多都是些小事,可他们看来是大事,不得了的事。说得多了,我有点思想上的反驳:心也太狠了吧,做家长同是做母亲的怎么说得出口呢?
其实,也就是那一年时间,不上幼儿园的那一年,之后三年幼儿园下来,二儿整个人就变得很乖巧,服从管理的孩子,各项智能体能都达标的出色孩子啊,老师还嘉奖的呢。当时婆婆的特点不就是一个心急么?想立竿见影的那种。这样多累啊。
无可厚非,他们是爱孩子的,只是介于在孩子的母亲面前,一个中国母亲的面前,他们自我感到好像要付出很多精力似的,有点急于求成那味道。认为母亲管理太松散,不认真,他们由此就插手太多,认为他们才能把孩子带上“正道”一样。其实事实说明是:他们不了解我,只有他们儿子理解我。
这么几年,我肯定是改变了许多,要适应这个社会,这个人群或说是这个机制,我必须得学习,得试着适应周围的一切。他们没有我这种体会,更没有夹杂在两种文化间的这种矛盾心情:我看到了这一切,中德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人情世故,我要有所选择,我正在努力接受着考验...
事实是,我并不想改变他们什么啊,是要让他们理解我,不是我什么都非得遵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我这算什么啊?我有意见当然首先是与我的丈夫他们的儿子去说,是个傻子都知道丈夫才是我诉说的人呐。他站在我的角度为我考虑过,不去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要立场坚定了,有道理的事,他一定是会支持我的,这一点上,我应该感到满足。他再去说服他父母。尽管我从俩老的脸色气质上看得出其间或许的不悦,但是我无所谓,我的目的达到就行。他们能主宰他们的儿子,当然不是绝对,他们只是想这样,而不是来控制我,这是两码事。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事我是支持俩老的,可就是不接受他们好像一见面就“先发制人,咄咄逼人”的这种“质问”态度和口气,可能是家长的原因,可是我与他们无血亲,这就是心理上的一个“抵触”。“尊重”二词放在哪里都适合。所以一旦孩子没有做完份内之事又有其他小动作,份内事是作业和钢琴或吉他。他们利马变脸,认为我不可思议。问题是在自己家没有半点人身自由么?在他们家,孩子有时也被他们安排来去,休息或去做作业时,间隔的少许时间也有状况出现啊,这么做是有点“盯”着那意思,喜好管制,也就是说我把我的的孩子放我家里好像我还不管教他们似的,什么心理啊?
母亲的地位他人永远代替不了,不知是老人想拥有孩子的这个心理惯了,还是想经常性的见到孩子,从而想整个都拥有孩子,掌控孩子。关于接触孩子这一点上我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们本是一家人,公婆就是再生父母,接纳了丈夫自然接受了他的亲人,天经地义般。有接孩子去活动的事我从来都是答应的,这些他们心里清楚。有个网友说得好“远香近臭”,意思就是说两代人经常性地“互动”,这个互动也可为亲密互动,这样一来,“碰”得多了就会有“撞”那意思,所以远的香来近的臭了,不稀罕了呗。两代人本来就两代生活方式和习惯,各自乐于其中,这些有些地方我们小辈尽管不理解但是我们不吭声啊,互不干涉嘛,内心里不是尊重他们么,他们有他们的喜好和自由啊。
用我老公的话说是:你们两个(两个为一个为我;一个为他娘)都想拥有孩子,我在中间为难呢,觉得你们两个都理所应当,真是为难呢,怎么就不能平起平坐呢,和平相处呢?)
我说:你自己摸着良心说,我不是一个胡搅蛮缠的人吧,当然你父母更不是,有些时候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多尊重一下我的感受,我是孩子的娘,可能更多时候我才有对孩子的决定权吧?尽管知道他们是为孩子好,想亲近孩子,我没有干预这些,但是总的来说我应该有些私人空间,与孩子的独立空间,我也正在去做。一直以来我就没有依赖过谁谁,可是,就是基于这些,你父母管得也太宽了点,记住,这才是我们的家,在他们家,我不会发半点异议,有什么不合我们意的,我也只是看看,不去扫人家的“兴”,这样我够开明的吧?也就是说,在他们家,你父母作主,在我们家,我作主,就是这么简单。你与我相处这么多年,你怎样看我呢?
他说:我不觉得你难处,你有你的优点,有你的思想,在照看孩子方面我从来没担过心(在国内时,由于他工作关系,可算得上“空中飞人”,我一人带俩不是过来了么?如今三个我动作还更麻利了呢,都是磨炼出来的啊),就是这两者间让我两头讨好有点难,让我怎么办呢,你看呢?
他又看看我,这是两人谈家庭关系维系家庭和谐的时候,他当然想听听我的感受,共同探讨交换意见,我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只是不要对我做得太过份,我会为两方着想的。
我说:不要他们做得太多,试着尝试放手,不要认为我红妹子什么都不行他们才行的心态,要么怎样让我投入这个社会?不要用“盯”的态度来过于“关注”,这样的话,当帮助变为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压力乃至压抑的时候,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吧?那时,事态就严重了,我有很多话只有讲给你听,要么我在网上写个鬼啊?我有情绪要发泄啊,你在中国时尽管与我们娘几个在一起,不也是有时在网上“逛”么,精神空虚呗...
与丈夫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他今晚回来,他回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我独裁一面的事,他理解我,当我把昨天(周三理应他父母接哥俩)变更的事告知他后,昨日便由我自己全权打理,他听完很高兴,说这样很好,他也希望我这样。他父母那里他会去解释的。我说把我的话带到便行,我可不想我们家庭不和睦啊...
想起昨天,大儿还真有大哥风范,长子作风,他还帮我协助管理俩弟。说句脸红的话,我开车后还没独自去加过油,每次他爹加足油给我开的,这大儿与爸爸出行多了,他知道自家车加哪号油,还问满缸还是半缸,我说半缸吧,因为此车为天然气汽油混合用车,天然气便宜,但要去定点处充。所以加油时大儿帮我不少忙,减轻了母亲的“胆小紧张”心理,反之为妈妈效劳,他多有成就啊。
昨天,与大儿画了一幅画,英语作业,要画出一幅天伦之乐的人物图,英语注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和妹妹的图画。孩子们都知道妈妈会画画,至少画什么不走形像那么回事儿,这是他爸爷爷奶奶干不来的,哥俩有时回来把这个家庭作业还特意留给妈妈来共同完成,信任妈妈呗。
一天下来,尽管感到辛苦,但是我很欣慰,整个的拥有孩子,让孩子在我的臂膀下簇拥,这种感觉正是我想要的。
而且,根本就没有公婆心里想的“孩子在我这里没有度,我管理不了的这种状态,”看来是他们多虑了。其实,我早该这样做的,孩子尊重我,有妈才是块宝,当然一直有妈。昨天清晨当我对孩子说:今天中午我接你们放学。二宝利马欢呼:好!
妈妈,才是个永恒的位置,谁也取代不了。但也不要忽视了老人的存在,做不够的,赶紧补课去吧......
2012年5月10日周四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