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还有些记忆,土耳其之旅过去将近两个月,感叹时光的穿梭,留下些回忆也许更值得,文字是对于我,图片是有供大家欣赏。有空翻看这些照片,一处一处的景致和流连的人群,总是令人生味。
没有刻意对土耳其国家的人文地理补过课,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明显不同,有趣的是在风景迷人处,当地人多的地方,德国人的亲昵举动收敛了些许。且游客中居多德国人,其次俄罗斯人和英国人,听人说话就能看出来。商铺营业员同时用德语英语和本土土耳其语与顾客交流。印象深刻的是要学会讨价还价,一般说来他们也会漫天要价,诚心想买是可以做成一桩生意的。
土耳其羊肉羊群很常见,羊皮制衣和羊皮皮具闻名世界,牛皮制品质地也好。其次就是糕点,用坚果的比率相当高。甜品很常见,品种繁多且琳琅满目,在选购时真可谓是应接不暇,看花了眼,觉得样样都好,只是买不了全部,挑几样回家可以赠亲友或自家品尝。水果茶也不错,冲泡方便。论皮制品箱包和皮衣,看上去质量很好的价格也贵,只是相比德国同类商品价格少许便宜,这也是他们叫卖的理由:回德国去买,肯定得好几百欧,比我们这里贵多了,德国物价我们是知道的...店家话时若有所思的样子,意思是他了解德国的行情。其实,一个地方的特产,对于游客而言,在看过了解过之后,心理上都有些满足,像皮衣皮包皮具之类,尽管上乘,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买是买个心安理得,心甘情愿的事情。何况女人在包包上有点像换衣服一样地换着背,当然买一个皮包回家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是一份对地域的思念和记忆吧。
土耳其,满街的世界名牌的翻版,什么都能搜到,看着一眼望去的商业街且都是大牌货,着实有点滑稽。说中国会仿造会制假,土耳其更不赖,牌子越出名越响他们越是敢造,而且造仿技术看着与真的相似,不过明眼人细看还是会看出端倪。对于真正的奢侈品与我们无缘,买个像样的质地好的包包是有必要的,只是我最终没买成,也无所谓,多一个少一个不太重要,已经够多的了。连孩子都知道:妈妈一进箱包店就没有回头路,直接去里面找就好了...男人最不理解女人就那么喜欢包包,有一个两个够用了就成,买那么多能当饭吃么?我回复:男人衣服旧了过时了都知道添置新的,这包包与它们一样都是跟潮流的东西,我还缺一个什么什么类型的...随他们摇头去吧,女人明白就成。不明白也不勉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土耳其人热情,对于强调自我生活上严格谨慎的德国人来说,有时不太适应这种主动上前来打交道或揽生意的当地人,也就是看上去“高傲”的德国人,他们存在戒备之心。其实有的只是想靠近德国游客,用德语问声好,和善的面孔。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之处,在陌生之地防范之心是该有的,出门在外,至少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的东西要保管好。去土耳其旅游的德国人多是通过旅行社订购行程和宾馆,没有几个在没有一切计划下就冒然前往,这样太不明智且更多的是不安全。
印象深刻的是,在德国生长的孩子尤其男孩崇尚足球运动,在土耳其可以找到德国各球队的球服,对于这些仿制品,对孩子而言却是珍品。眼神为之一亮,钻进服饰店里由店家找寻想要的球员名,一套两套,翻了遍才找到他们理想的球服,还有多多益善之嫌疑,被家长赶紧制止。这才是孩子的追求。谈好价,店家客气诚恳地问我们:要不要喝点水果茶,尝尝他们当地的特产。我们都说不用了,觉得没必要吧。谁知老板更诚恳地说:“这与我们做没做成生意无关,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心意,请接纳...”话到这份上,我们不好再拒绝,谦虚接受吧。在服饰店里品尝的就是土耳其的苹果茶,粉末状冲水即化,说是茶,不如说是淡淡清香微甜的一种热饮。当时不是太接受这种新味,过后我们却在四处留意这些水果茶的出处,在一家地下超市里买了苹果茶柠檬茶和一些当地糕点带回家。付好钱后,在店家接过我们的欧元后,他看看随即一下把这些纸币硬币抛向地面,发出“匡当”的声响,我们出奇:“这代表什么?”“顾客就是上帝!”店家激情的一面,展露笑容。相当于中国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那意思吧,生意人的一些向往。
在土耳其南边就有这点好,那一带靠海宾馆多,接收的多是德国游客,所以出行用德语就好,还有一些德语说得很溜的当地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实,对于土耳其大饼,夹馍和当地特色饮食,游客地价格不便宜,且欧元通用。有意思的是,随便哪家小店,他们换算欧元的频率比使用欧元的我们要快得多,看来欧元就是比土耳其币值钱好赚啊,感觉就是这样,其实是商家见多了。
在一家土耳其店吃卷饼和夹馍时,老人家边忙碌于点餐和送餐招待客人,他用土耳其语与我们一家打着招呼,虽然听不懂,借着手势表情和仅有的两个德语词“Deutschland,Türkei”(德国,土耳其),意思大概是在问我们中德结合会不会不融洽,不像德国与土耳其战争一样,作两手碰击状。我笑言:不是肢体碰撞,是大脑和心理的碰撞...老人家笑了,继续奔走于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