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有个笑话讲,在欧洲一座旅游名城的街头,游客熙熙攘攘,无法分辨他们的国籍。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等红灯的人,无疑就是德国人了。夜间车稀人少,别的国家的人早就灵活地过了马路,哪管红灯绿灯,只有较真的德国人还在等啊等。
在德国生活,
对德国人遵守交通规则深有体会,这是一个讲究秩序的社会,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已经成为了德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外国人融入德国社会的起步。不光是行人要正
确地过马路,骑自行车的人和开机动车的人,都是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凡是公共交通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互相尊重和谦让,只有这样,整个社会
的交通状况才可能井然有序。
德国之所以成为公共交通的礼仪之邦,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务实教育密切相关。正是从小到大的切身教育,使德国人首先作为行人、然后作为司机,养成了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礼仪,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道德和行为修养的标尺。
德国人凡事从娃娃抓起,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德国幼儿园在孩子们毕业那年,对“毕业生”进行正式的过马路教育。究竟有多正式呢?光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是不够的, 那些画本读物也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当地的警察叔叔会来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带着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真正地走到大马路上,进行实践教育,遵守红灯停,绿 灯行的基本规则就不说了,还教育孩子们怎样防范作为行人可能遇到的风险,因为不是每一条小街都有红绿灯和斑马线,如何在一些偏僻小街过马路,如何防止被粗心的或者疲累的司机撞上等等。这些小小毕业生们的平均年龄大约在6岁,穿着挺括制服的警察先生亲自来指导,孩子们不印象深刻,甚至到了成年都记忆犹新才怪呢。
在小学新生入学的那一天,甚至那一整周,在上学和放学的钟点里,同一位警察先生又会出现在小学的校门口,一本正经地检查功课来了,看看孩子们有没有记住他的教诲,有没有正确地过马路;而孩子们则得意地朝警察先生招招手,像个小大人似地,一板一眼地过马路。
这种学前教育的结果就是:德国孩子从小就懂得,过马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关系到自身的安全,而遵守交通规则,正确地过马路,既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也能够保障和促进交通的顺畅。
德国小学是4年制,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大约10岁,学校开始进行如何正确地在大马路上骑自行车的教育。这是当做一门正式的功课来学习的,有图文并茂的课本和练习册,有笔头作业和考试,还有手工作业。
德国人奉行从理论到实践,理论课结束后,每个孩子都从家里,把自行车推到学校去,在学校操场上练习交通规则。操场上不仅画有和马路上一样的缩小了的交通标记,还会有临时搭建的交通牌。
最后是路考,很是正规,由老师和自愿帮忙的家长们守在各个重要的路口打分。孩子们在学校操场练习和上大马路考试的时候,都有当地的警察参加。我们都曾经是孩子,都知道警察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一个警察亲自给你示范和讲解,然后考核,孩子们印象深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德国是18岁可以独立驾驶,但17岁就可以考驾照了。驾
照理论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记是,除了一条条的交通规则你必须严格遵守以外,凌驾于所有交通规则的一条基本准则是:人的安全和生命为第一位,这个人既指你自
己,也指他人。每个公共交通的参与者,包括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机动车司机,都不得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是以安全和生命为最高原则。比如理论上应该你
先行的地方,出现了突发事件或者别人破坏了交通规则,大不了你可以嚷嚷两句,但不得伤害他人,威胁他人生命,哪怕你面对的是一个违反了交通规则,破坏了交
通秩序的人。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大写。
总结起来,德国人最基本的交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以外,主要就是以上的三部曲:幼儿园毕业时,由老师和警察一起教授如何过马路;小学毕业时,进行自行车驾照的考试;成年时再进行严格的驾照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就是说,从6岁开始,德国人第一次接受作为行人的正规的交通教育,学习如何过马路;10岁时被第二次教育,如何在大马路上骑自行车;17岁时被第三次洗脑,如何作为驾车人遵守交通规则。
公共交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在德国,在我驾车经历中,感性认识到的是,强者必须承让弱者。在公共交通中,谁是弱者?不言而喻,行人相比驾车人就是弱者,斑马线上的老人孩子妇女更是弱者,是每位驾车
人必须礼让的对象,遇到老人小孩在斑马线上一拐一拐地、慢慢腾腾地过马路,除了耐心等还是耐心等,不可以“刷”地、哪怕从他们身后开过去的;还有,斑马线
上如果一头正有人穿过,开车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抢道而过,行人会举手或大声抗议:你违反交通规则了!骑自行车的人相比驾驶机动车的人也是弱者,如果在大马路
上需要超自行车,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能让骑车人感受到一点点威胁;往广了说,摩托车相比机动车也是弱者,他可以开得风驰电掣,七拐八拐,你却必须留意不能撞上他了,否则你可能受伤,而他则可能丧命。
眼下最坏天,雨雾蒙蒙,早晚黑暗,出门也是定得小心。作为行人骑车者最好穿戴荧光服饰和荧光条,当你驾驶后真的关注感触到生命的可贵,黑不溜秋境地人有一点反光警戒,提醒你此刻当心,有人!前天,离家不远的大道上发生一起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看情形就是汽车车主没注意到黑衣摩托手的刮擦,好在不严重。黑蒙蒙的雨天,下午四五点已经黑作一团,加上车里的雾气,四只眼都不嫌多,可不是“四眼”
哈,别说这天儿擦镜片也麻烦啊...
看,尤其阴雨天夜路,孩子外套书包甚至鞋子都有荧光条纹,提醒司机注意
(这次回家乡,县城小车拥堵摩托车泛滥,交通准则就算是绿灯,还得脚下颤抖两眼观望争分夺秒过马路,不时会有呼啸鸣笛的摩托车飞驰而过,它们抢道啊,横冲直撞的气势逼人,用速度好似在提醒路人:让开让开!有些人真是气势太嚣张,无视生命!甚者,逆向疾驰的摩的一路鸣呼,孩子见了深感莫名其妙:太搞了吧,荒谬。宁可走在人行道上树荫下,过马路万千谨慎。就算斑马线,汽车也不会谦让行人 :有车老大啊!在中国,好像从来都是人让车,而不是车让人。你人堵了车,轻者恶言相加恶者出手伤人,强盗逻辑,暴发户心态。有人说,在德国学驾照时不可自行上路学习啊,难道警察查得这么严?哪用查啊,没有人以身试法,小孩子都知道交通规则,这没有驾照怎能上马路呢?当然学车都是实地学习,大马路上练车,还要走高速,教练陪坐指导,副驾脚下也有一套刹车离合装置。驾照也必须是通过正规驾校考取,交通部门颁发。学车有专门的练车场--Übungsplatz,16.5欧元/45分钟。)
两个女孩蹦蹦跳跳过马路,车辆等候
在公共交通中,第一位的是生命。所有的交通规则,都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生命,同时,保障交通的顺畅,赢得时间,提高生命的价值。所以德国驾照难上加难,经历过这一关的人可谓是考核成功的。后期实践才是真正的安全实践,出入平安第一。
在德国,九岁儿童可在自行车道行驶,之前只能在马路牙子上行驶,这些都是小孩必学的。记得刚来德国时,一次在大路上骑车逆向行驶,正好被早班警车跟踪,后座小儿激情告知,我吓得择路左拐,本来也是正把他送幼儿园去,不远的路。警车随后叫停,问:会德语么?
“一点点”。“会英语么?”“会”,我战战兢兢回答,小心脏儿差点跳出胸膛...警察大哥说:您这样骑车太危险,后边还载着小孩,刚才在大路上看着都叫人
害怕,记住下不为例!警察一脸严肃竖起大拇指,意即:听旨?我连连点头,自愧太大意了。以后真不敢乱来了,生命真是不容忽视啊。
如果人人都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那么自觉自愿地学好和牢记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就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了。说到交通事故也是很清晰的事,作为医保车保高覆盖的德国,在处理交通事故上很透明,谁是谁非很容易分清,少了很多民事纠纷。该怎样就怎样,该承担的就得承担事故责任,抛开一切,抢救生命第一。
所以说路在脚下,请安全行驶,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