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住德国的朋友都知道,德国人懂礼貌,注重细节,见面道别要握手,哪怕是碰面匆匆一分钟把手交上问声好,几句交言离去再握手道别。中国人懂礼节是我们的传统,不过带着随意不受拘谨,见到熟人照面后可以直接切入正题,免去握手便可以你识我往,谈笑自若。有时碰到相识的德国人,相互同时送上热情的笑脸,人家送上前的一定先是那只真诚的手或一个拥抱(贴面礼),偶尔被对方伸出的有好之手弄个措手不及,尴尬地回握再开始以下的话题。其实适应了就习以为常,入乡随俗礼仪为先。
特别是对长者和对比较传统的人来说,这些礼仪是绝不可忽视的,因为他们会在意这些细节,这些切身的感受。时间长了,对家人朋友说“你好”“谢谢”“不客气”“再见”等等常用的客套语已成口头语,孩子们在学校幼儿园已养成习惯,随时随地应用自如。一家人也得客气,当初觉得有点别扭,如今老公与我不拘这些小节,端茶送水给我心里其实感激,但总觉“谢谢”羞于出口,当然有时还是会说的。他用得很自然也很真诚,虽然心里很享受这份“尊重”,但却沉默回应,是心里作祟。
日常生活中,老公姐姐与姐夫节假日或双休日回来父母这儿,来去行囊满满,匆匆几日。回来她能找到儿时的温暖,婆婆那儿一直留着她的闺房,想来就可以留宿。老公的卧室一墙之隔,有时孩子去那儿与爷爷奶奶过周末,老人很享受这个机会。与孩子玩游戏,带孩子郊游或过来领小娃娃出去,俩老推着推车回去或去散步两小时再送回来。他们其实很传统,很在乎亲情,在如此安静的环境里没有孩子的嘻戏,没有子女的安慰,就算业余生活多丰富,老年生活的寄托和希望,还是交给了下一代。
姐姐与姐夫的到来,孩子公婆与老公都很开心,孩子缠着与姑姑姑丈玩成一片,特别对于学过心里学的姑丈,非常适合与小朋友玩与谈。此刻,我的热情化作一把火,擦亮炉灶为他们献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一家人围坐桌旁,等待长者对朝拜之神的一段“感恩”之词,也是德国餐桌最常见的“餐前祷告”。在胸前划上“十”字架,大家手拉手后宣告:Guten Appetit!(慢慢享用)才开始进入最重要的“吃”环节。当然这个过程总会听到他们由衷的赞美之词和满足之颜,我很注重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团结,美好,融洽,亲切!当然人人如此。
饭后,姐姐与我争着洗碗擦盘,还说这些让她来收拾,我已劳动过为他们做了饭,余下的事叫我不用操心。她的体谅,使我感觉亲人就是亲人,会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分担合作。当然我会把人工活用洗碗机来代替,让我们多一点团聚的时间,谈笑的时间,喝着聊着,气氛更加美好。姐姐说:她每次回来感觉就像客人来拜访一样。我觉得惊讶:我们是一家人呀,我时刻都把家人放第一位。她笑笑:对我而言就是这样,就像是客人,因为来去匆匆。
我不知道怎样体会这个“客人”的含义,也许对于德国人就是这样,独立自主,把“大”家与“小”家,事业看得清,分得明,作的定义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