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荐:在家做出最鲜嫩味美的包子馅料(包子馒头篇) [2013/12]
- 大屁股,丁字裤 [2012/07]
- 种菜记--芝麻菜丰收在即(图) [2012/05]
- 周日请客在家吃饭--无敌家常菜 [2013/12]
- 吃不腻上得了台面的家常菜(组图) [2013/12]
- 人间美味:教你做黄澄澄的鲜鸡汤 [2013/11]
- 这德国女人真猛,与包工头偷情竟搞出大肚子来... [2012/01]
- KTV那些事:一个为已婚德国男人打胎四五次的中国女孩 [2014/02]
- 奢肉族大爱:口水肉片 烤鸡翅 手擀面 [2013/12]
- 美食大汇总--食肉篇 [2013/12]
- 核桃是怎样长成的(附实图) [2011/10]
- 一丝不挂 [2011/11]
- 酒吧小姐与德国客人入房之前后(少儿不宜) [2010/03]
- 【贝壳美食】详解千吃不厌意面二吃:肉酱面+培根炒面 [2014/01]
- 今儿吃这些:青椒酿肉,香煎五花肉等 [2014/01]
- “有奶便是娘”(18+) [2012/02]
- 后院的诱惑--才艺达人秀 [2012/08]
- 晴天霹雳!阴囊肿块为癌组织侵袭慈父! [2011/04]
- 在德国分娩,我的月子是怎样坐的?(慎入) [2010/03]
- 谁的美味抵得上自家种的呢(实拍) [2011/10]
- 看都是些什么德国人?!(完结篇,多图) [2011/01]
- 梦醒情在--滴血之梦(慎入) [2010/08]
- 当金发碧眼人对你打招呼时,你有几分热度? [2010/12]
- 有人说我是日本人 [2012/05]
- 红妹子声明--捍卫自己 [2012/01]
- 一个人非得要有宗教信仰吗? [2010/11]
- 外婆带我回娘家(六)体验茅坑(慎入) [2010/06]
这里说的对方包括所有亲朋好友的统称,对自己的手足,父母,亲戚倒也理解,他们对所获赠物品的价格感兴趣,不妨告知。且可以与同等物品作比较:国内大小城市及对国外商品的差价,性能,包装。外观性能靠肉眼手动识别,价格估算汇算,他们爱琢磨就如述详情。感觉东西还是洋货的好,国内越是买不到的就越稀奇,日用品,服饰,箱包,保健食品,小型家用电器等等,认为都是国外的吃香,说看着舒心,穿着贴心,用着省心,吃得放心,越发开心。
见他们如此欣悦,就有了尽可能地往外拎东西回去,送得“体面”,对方笑纳。更有甚者,见友人从欧洲带回的化妆品,见其小巧精美的包装还未试用后便说:以后回来啥也不用带,就带这眼膏面霜就够了!哈哈。
识得喝酒人或藏酒人,盛闻欧洲的红白葡萄酒及各类高度酒类丰富品种多样,回去拎上一两瓶赠送亲戚好友,他们自己都舍不得抿上一口,眨眼间转手送人。我看多是不懂品红白葡萄酒,说其口感如烂红薯腐味,喝不出个所以然,抛之可惜,强勉吞肚;再则就是用它转手,面子上光。洋酒洋酒,供奉好手,彼此得意,心甜如蜜。当然这酒类等级,村里自有鉴定高手,不配我来多言,且甚知皮毛。
每次回国探亲,踏上旅途前夕总在搜罗各式可出手礼物,依当今国人生活水准及世面广度不是我等所能比拟的。当我等在国外省吃俭用,淹没在大小商品海报折扣堆里找寻所需物品时,国内某些个人却挥金如土,九牛一毛。所以一些人会有曾有过的经历:只选最好,特别的,实用的,别“丢人现眼”,这样会“掉价”的;否则别送,让亲友团留下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当丈夫为公事三五趟回国,这“家庭主妇”一职一任将无期限,埋头胜任。未出得国门些个好友对国外生活那个憧憬,羡慕,眼带彩,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花都是那里的香。说等天发财了,我们一家个10万20万的一扔飞他个欧洲遍美国游,哪怕就一回,死也暝目了,恨恨咬牙状。我笑着开导:国外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美好,饭菜永远是自家的可口,花也是自己种的美艳,有机会值得出门转转,异国风情而已,还是把报复与现实平衡下好,呵呵。朋友听之笑言:那这个愿望还是要实现的,早晚而已,一付满心期待样子。
当然有人因公因私“走”遍地球,一些个对欧美的不屑与傲慢:他们的生活也就那样,我还是喜欢国内的好,游刃有余。这样想就对了,每人的阅历经验不同,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支持观光旅游。
家庭主妇的好友多为人母,一个孩子的多,两个孩子也有,她们赏识洋货,个别还说:国外的东西质量就是好于国内的,她端详着美国亲人寄给她孩子的奶瓶,爱不释手地问我,你不觉得吗?我笑而不予苟合:这要论商品本身,一分钱一分货,至理名言,呵呵。她稍露不满,自我执着。
丈夫出差际,我托其为一二主妇之子女捎个奶瓶或一身衣裳,丈夫听之。当主妇一笑纳接过德国家喻户晓的NUK:谢谢,多少钱?被这习惯性的疾速反应“愣”了下,告知EUR后,她换算了下RMB,多少多少:咦,这不贵呀,见某儿童超市比这价格贵多了!主妇二,满心欢喜地打开衣物袋,把小女套装掂在手心端详半晌,摸摸殓殓:这东西贵不?这蓝眼高鼻老德初闻此言,略有不快,却也沉着应付。
敢情送礼都得论价格“掂”情意了,不回答吧,对方一付急切想知道的样子,一是好奇心驱使二是常人之心态,我叫这个为:条件反射!呵呵。试想送礼人听后,会不会影响送赠初衷之美好意愿呢?当然礼品更增进友谊,情长意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