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在和谐社会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1/10]
- 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严重分化的趋势 [2013/01]
- 衙门里的故事(5): 乱伦 [2010/04]
- 小平错了 [2013/06]
- 奴才,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010/04]
- 男人出轨的十大征兆 [2011/09]
- 最新的调查结果, 女人嫁不出去的原因 [2010/04]
- 梦里的白桦树 [2009/10]
- 金融危机下的地产投资 [2010/09]
- 再谈中国的房价问题 [2013/01]
- 也谈美国的枪枝问题 [2010/04]
- 也说芝加哥 [2013/04]
- 中国文化"富"不得, 一"富"就会丑态百出 [2010/05]
- 海外华人面临一个道德上的难题 [2010/04]
- 关于奴才和精英的教育问题 [2010/04]
- 如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 [2010/04]
- 谁不允许中国人为中国政府说一句好话? [2010/04]
- 衙门里的故事(1): 罢工 [2010/04]
- 公民社会和法制建设应该从何处抓起? [2009/10]
- "卖国"君子与"爱国"痞子 [2010/10]
- 咱开动车了 [2011/09]
邓嗣源在回复易云的文章《荒漠中孤傲的野草--试析鲁迅的人文价值》中提出一个有关社会中多数与少数的问题。多数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严重认的识误区,因此有必要再次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
与邓问中观点不同,我认为正好相反,民主的核心问题实际上不是关于多数人的利益问题,而是关于保护少数和个体的利益问题。
民主社会的两个核心原则是多数统治和保护少数和个体。这两个原则经常发生冲突。
大多数的人民不是愚昧的,而是拥有一定的惰性和软弱性的群体。在权力面前多数的民众根本就没有多少主动性。人群的利益往往是分散的和多样化的。在强权面前,多数民众拥有的平衡手段有限,在中国社会就更不用说了。
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恰恰是从保护多样性少数人和个体利益开始的。多数人的利益是由许许多多复杂的少数和个体利益的综合。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实手段去保护少数人和个体的合法利益,多数人的利益只能是空想。
John Stuart Mill 提出民主社会中少数人利益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是对民主最彻头彻尾的误解。这个“服从“放得好,彻底暴露了多数统治原则的软肋。如果一个社会中少数总是处于服从的境地,试想那些少数人甘心总是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吗?这个不可持续。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多数必须照顾到少数的利益,这样的政治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持久的稳定。
二.现实社会的公平正义恰恰是建立在保护多样化少数和个体利益基础上的。没有对少数和个体利益的保护,多数人的利益根本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人类社会是矛盾的实体, 譬如如何保证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在承认现实社会中的人群的差异性和不平等开始。残疾人在社会中处于少数和弱势的地位,理应得到社会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社会因此有必要对她们提供特别的保护;拥有权力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后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权力的使用上必须承认后者的不利地位,因此必须赋予他们某些有效的手段去保护他们。(如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枪支作为对强权最终的抗衡手段等)。
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就必须从照顾和保护少数人和个体的利益开始。这是现实社会中矛盾和有趣的地方。
所谓代表大多数的中国统治们深咽喑此道 -- 以多数的名义践踏少数和个体的利益,由此实现的是少数人的专政。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现实的操作上,在中国都必须首先重视保护少数和个体的利益。否则中国的民主化无从谈起。
坚持一点一滴地去争取具体的平等的利益,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东西,是中国社会民主化的核心问题。如何保护少数的和个体的平等利益在中国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当艰巨的事情,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持久战。
只有当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都能高度一致去认真保护少数和个体的利益时,中国的 民主化才能真正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