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在和谐社会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1/10]
- 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严重分化的趋势 [2013/01]
- 衙门里的故事(5): 乱伦 [2010/04]
- 小平错了 [2013/06]
- 奴才,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010/04]
- 男人出轨的十大征兆 [2011/09]
- 最新的调查结果, 女人嫁不出去的原因 [2010/04]
- 梦里的白桦树 [2009/10]
- 金融危机下的地产投资 [2010/09]
- 再谈中国的房价问题 [2013/01]
- 也谈美国的枪枝问题 [2010/04]
- 也说芝加哥 [2013/04]
- 中国文化"富"不得, 一"富"就会丑态百出 [2010/05]
- 海外华人面临一个道德上的难题 [2010/04]
- 关于奴才和精英的教育问题 [2010/04]
- 如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 [2010/04]
- 谁不允许中国人为中国政府说一句好话? [2010/04]
- 衙门里的故事(1): 罢工 [2010/04]
- 公民社会和法制建设应该从何处抓起? [2009/10]
- "卖国"君子与"爱国"痞子 [2010/10]
- 咱开动车了 [2011/09]
我曾经对朋友说过我可以容忍一个执政党一定程度的腐败, 但是无法容忍执政党对教育的失误. 因为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但是实际上腐败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腐败, 我们一直无法抛开应试教育这个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枷锁. 我们要为腐败付出牺牲几代人创造力的代价.一直到今天, 包括今后若干年内, 中国经济采用的是所谓"后发优势"的发展模式, 我把它称之为水库式经济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水平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上, 中国的发展如同在水坝的下游. 粗放式的放任自流仍然可以利用水库的落差来获得高速的经济发展 -- 即通过全球化来分享发达国家的科技、资本、人才、经验等等.
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落差将逐步减少, 如何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 这就是已故的澳洲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所担忧的"后发劣势"的出现, 即由于社会和政府都习惯了落差的自流能量而忽视了为长远经济发展而建立公平、有效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等, 因为建立这些制度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回顾美国八、九十年代高速的科技进步, 个人电脑、互联网等新兴电子通讯科技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其中惊人的爆炸性的创新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独特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为科技的创新、人才的聚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全球资源竞争和人才竞争. 中国的教育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革新.同时中国要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制度(譬如说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资源. 而今天世界上的许多科技进步往往光靠一个国家的人才无法做到.
前一段时间, 胡主席提出所谓的"不折腾"的说法.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 今天的中国还远不是太平盛世, 相反更恰当的比喻是激流中的独木舟. 改革是不进必退. 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 试想没有当初邓小平的"折腾", 哪里会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局面? 当年小平的许多改革措施在那个时代许多人看, 就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 不折腾是死路一条, 绝对要不得.许多年以前, 我和一位苏联著名植物学家讨论华人和俄罗斯人的文化差别时, 她告诉我, 华人的勤奋、节俭和坚韧的忍耐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当我走遍世界接触到各种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时, 我坚信我们这个民族同样会拥有惊人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能够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 我们这个民族被压抑数千年的创造的能量将给世界带来真正的惊奇.PS: 初等教育改革的设想
每次想起这个话题, 火气就不打一处来.
国家教委那帮狗娘养的, 拿人民的俸禄, 不知道整天在干什么. 眼睁睁地看着一代代痴心的家长、含辛茹苦的学子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磨盘下遭到无情的蹂躏. 那邦孙子死活就是不见动静.
当然看官可以推说, 中国的事情难办, 社会普遍腐败, 不用考试用什么才能比较公平? 中国的事情要是好办, 还要养那些狗官们干什么? 再说当一天和尚就得撞一天钟. 就是匹死马, 也要动动脑筋把它当成活马去医治吗!初等教育改革的设想
1. 修改中学教学大刚, 减少高考考试的内容.
2. 高考提前一年举行. 考试后成绩保留, 第二年夏天再申请学校和填报志愿3. 高中最后一年实行学分制. 学生任意选课, 最后参加各门课程的全国/全省统一考试. 考试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加满学分的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证书. 只有高中合格毕业者方可申请大学.
这样的制度可以让学生有一年避开应试教育的毒害. 这意味中国的初等教育将提高十二分之一的效率.下面还有.
1. 停止大学的扩张. 特别是一流的高校要减少规模. 培养顶尖的人才不是温州人做鞋子那个做法. 要用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最优秀的学生, 因此人数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越少越好. 在一流的大学里, 知名教授要上第一线直接教育本科生. 在这类的大学里要充分保证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 资金要充足, 不要让这类学校的教授为了金钱而牺牲教书育人的本份.2. 把全国的高校分三类. 第一类 20 所左右. 每个学校每届只招收 1000-2000 人左右. 这样这些全国的顶尖学校将每年从全国招收 3 到 4 万最优秀的学生. 这些将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才. 对于这些学校保留很高比例的自主录取比例(50%). 录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这些学校目标大, 腐败问题比较容易抑制.
3. 第二类学校 50-100 所. 取消自主录取. 全部采用标准考试. 同时规定这类学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机会可以转入一流学校. 就是说一流学校保留 10% 名额给二流学校的学生中途升级. 升级方法另外确定.4. 其它学校为三类, 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高中毕业者都可以参加抽签, 抽中即录取.
教育改革将是医疗改革后的下一个热点. 全球华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