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坚守烟台山的盟军情报官

作者:乐伦  于 2013-1-9 02: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家在烟台|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烟台,


烟台山槐荫里3号。


黄景湘。



林桂辉。


前左一 黄景湘(前左一)儿时照片。

  ■本报记者刘琳/文刘琳黄肇增/图

  让我们还原1941年发生的一幕:

  那天下午,在烟台山寂静的山间,三辆黄包车停在了槐荫里杨宅,黄景湘、林桂辉带着三儿一女,叩响了杨家的门。杨家主人开门一看,赶紧将他们的新租户迎进院内。

   行李尚未打开,黄景湘就悄悄出门,闪入十余米开外的槐荫里3号。掌灯时分,黄景湘回家。5分钟后,林桂辉带着次子黄肇明出门,沿着古榕蔽道的槐荫里山间 小路,到了英国领事馆。在大门口,她对儿子说:“你等等,妈妈进去就出来。”十几分钟后,林桂辉一出来便带着儿子从另一条山道返回。儿子问道:“妈妈,你 进去干什么?”林桂辉笑着说:“这里有妈妈在上海时的一个朋友,妈妈去问候一下。”

  到家后,林桂辉冲着丈夫用劲地点了点头,丈夫同样点了一下头,彼此会心一笑。其实,他们完成了烟台山间第一次拦截、破译、输送情报。

   记者第一次见到林桂辉,是在2002年冬天。在烟台山间聚和路28号那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当时已达90岁高龄的林桂辉老人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腰背挺 得笔直,双手相握,轻轻放在腿上,轻声细语地说起了与丈夫在烟台山间留下的故事,即使说到极左年代丈夫饱受“冲击”,老人的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3 个小时的采访,她的姿势始终未变,尽显大家闺秀的贵气。

  后来,记者又赴上海,采访了她的小姑子黄景荷及其丈夫刘人寿,他们是《永不消逝 的电波》中李侠夫妇的原型之一、中共情报战线杰出领导人潘汉年的得力助手。采访中,黄景荷笑着说:“也不知我们黄家是否有这个基因,无论是在共产党阵营, 还是在国民党阵营,在抗日战争中都冒着生命危险做情报工作。”

  1

  夫妻双方皆为名门之后

      林 桂辉,1912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州。祖上是清朝江南织造,世代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的各类纺织品,遂成江南大富,在上海滩的宅院占地九亩,此地被上海人称 为“九亩地”。在旧上海,问路时一提“九亩地”,人们就会说:“哦,找织造林家。”如今,“九亩地”即为上海市人民广场。

  黄景湘出身福 州海军世家,祖父黄炳承是船政学堂第一位教英语的中国人。黄炳承的母亲姓彭,是个孤儿,在孤儿院长大,后嫁入黄家做姨太太,生下黄炳承。丈夫死后,彭氏和 儿子被赶出家门,四处流浪。当时台江文山有美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学校,紧挨着还有一座教堂,彭氏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教堂外摆了个小书摊,帮着教堂卖 《马太福音》。彭氏去世后,年仅7岁的黄炳承靠给人放羊为生。放羊时,他常常伏在学校教室窗外听老师讲课,而一位老师也发现了这一情况。有一回,老师有意 问了黄炳承几个英语单词,没想到他竟能脱口而出。后来,教堂收养了他,让他在教堂里做勤杂工,业余时间让他到教会学校听课。就这样,黄炳承渐渐地能说一口 流利的英语,还能用英语写作文。据说,他是第一个精通英汉双语的福州人。

  1866年开办船政学堂,分前学堂与后学堂,前学堂用法语教学,后学堂用英语教学。后学堂聘请了英籍老师,但英籍老师会英文不会中文,没法与学生交流。1867年,船政后学堂聘请黄炳承做英语教师。后来,黄炳承做过李鸿章的翻译,辛亥革命后任海军部翻译。

  黄家也因黄炳承与海军结缘。黄炳承四个儿子皆就读于船政学堂,其中次子黄孝淑,字裳治,曾任民国海军参谋长。

  黄景湘为黄炳承三子黄孝滨的长子。黄孝滨曾在成都海关任职,后任上海海关关长。

  在当时的上海滩,黄景湘娶林桂辉,不但被公认为“金童玉女绝配”,还被称为“门当户对典范”,盛大的婚礼曾经轰动上海滩。

  2

  黄景湘为中国海军通讯专家

      黄景湘,1909年生于山东威海,童年时随父亲生活在成都,后来长期生活在上海。1925年,他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海军无线电传习所,毕业后曾任“永健”炮舰通讯官,并随舰参加了“淞沪会战”。

  “永健”炮舰是抗战爆发时国民党海军在上海留下的唯一战舰,当时中国海军将“普安”运输舰沉于董家渡水道,防止日军大型舰艇接近江南造船厂,而将“永健”炮舰泊于江南造船厂前,阻击日军轻型舰艇进犯。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淞沪会战”打响,这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 前后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多万人,宣布死伤4万多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万多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中国军民浴 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同时为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战斗打响后,“永健”炮舰冒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与敌血战到最后。原为通讯官的黄景湘,先以手枪射击低空盘旋的日机,手枪子弹打完后,又接过牺牲战友的步枪继续射击。8月25日,“永健”炮舰被日军轰炸机击中。

  失去战舰后,黄景湘没有离开战场,出任海军部第十五电台台长。1939年底,他调任海军马尾要港司令部电台台长。次年春,林桂辉带着儿女逃出敌占区,辗转来到马尾,一家下榻于马尾海军联欢社附近的海军军官官邸。

  3

  1941年接令创设盟军情报站

      自1937年秋开始,日本空军开始对闽江口不停地狂轰滥炸,轰炸持续了整整三年,黄景湘随海军马尾要港中将司令李世甲,与马尾驻军一起拼力抗击,拒敌于闽江口之外。

   1941年4月18日,日军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了对闽江口的强攻,李世甲率部与敌血战到4月21日,闽江口诸岛因为官兵全部战死而陷落,连江 长门要塞因弹尽粮绝被包围,官兵不得不奉命突围。李世甲率剩余官兵突围至福州西北处的群山,黄景湘随部一边拒敌一边往闽北撤离。

  1941年9月,黄景湘随部光复福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英美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林森为主席的中国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对日宣战,同时昭告全世界:中日之间“所有条约、协同、合同,一律废止”。中国正式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正在谷口—闽清一带保卫闽北通道的黄景湘,接到新的命令:在福州建立盟军福州情报站,为盟军拦截、破译情报,传送给烟台山间的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

  4

  选中黄景湘因淞沪电波战有功

      据林桂辉介绍,选定黄景湘来建盟军情报站,主要原因是黄景湘的英语水平极佳,能流利地与外国同行讨论专业理论知识,加上是通讯专家,而且数学与古文素养很高,对破译有过专门研究。

  除此之外,还与黄景湘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运用电波战,助力打击日军军舰有关。

   1932年1月28日,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黄景湘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原来,“一·二八淞沪抗战”刚开始时,因为中国军队不能进租界, 日本倒可以利用租界做基地,疯狂地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而中国军队因为搞不清日军在浦东的旗舰和军舰随时变动的位置,一直无法给予日本海军狠狠的打击。海 军部知道黄景湘家族在沪上有深厚人脉关系,当时黄景湘族兄的岳父即是上海市市长吴铁诚,认为一旦出现意外,有此关系便于营救。于是,海军部就令黄景湘与同 是通讯专家的弟弟黄景根一起,出面在上海国际饭店24楼租一间房,安了一个望远镜和小型发报机,指挥炮打日本军舰。兄弟俩通过暸望和拦截、破译日舰情报, 测定日舰位置,再通过密电报告知前线官兵,重创日军舰队。

  因为有此经历,当盟军准备在福州设立情报站时,海军部首先想到了黄景湘。

   1941年12月底,黄景湘被任命为“盟军海军通讯设备顾问”,秘密建立盟军情报站。他认为,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位于烟台山间,情报站应设于其周边 最好,且烟台山领事馆、洋行密集,电台较多,相对便于掩护。英国领事馆同意了他的建议,并很快为他在距英国领事馆不远处选定了英国人的一座建筑——槐荫里 3号。黄景湘很快在这周边找了一个居家处——槐荫里杨宅,主人是一位正直的爱国绅士。于是,就有了文章最前面所述的72年前的那一幕。

http://www.kaixian.tv/roll/n3336476c7.shtml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3: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