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龍脊梯田 [2019/11]
- 上海宝燕海鲜超市买了活海鲜 [2019/11]
- 顽石难化(二)- 我的肾结石与碎石记 [2012/05]
- 顽石难化 – 我的肾结石与受洋罪 [2012/03]
- 桂林的点心 [2019/12]
- 德州自由港海邊 [2019/03]
- 上海在1983 (二) [2012/09]
- 我们在阿根廷依瓜苏大瀑布看到的大嘴鸟,中文又叫鵎鵼 [2018/03]
- 上海外滩陆家嘴-去年十月 [2017/04]
- 上海在1983 (三) [2012/09]
- 上海在1983 (一) [2012/09]
- 休斯頓的鱷魚潭 - 手机拍摄 [2013/07]
- 上海音樂廳的一個優美夜晚 [2017/04]
- 一条让你仿佛回到旧上海的小街 - 12月7日2012年 [2012/12]
- 苏州在1983 (一) [2012/09]
- 上海在1983 - 震撼记 [2013/03]
- 读建筑系时的练习画 - 一画四种针笔画技巧 [2012/03]
- 杭州在1983(一)- 西湖 (一) [2012/09]
- 波罗的海游轮之旅 —— 3 柏林(3)博物馆岛与帕加馬博物館(八月十二日) [2014/12]
- 美国军费吓人 [2013/01]
- 杭州在1983(二)- 西湖(二)与岳王庙 [2012/09]
- 天坛在1983 [2012/10]
2013-02-19 07:29 來源:人民日報
「隔夜茶」是指頭一天衝泡、經隔夜放置的茶湯。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隔夜茶」實際上是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與早上衝泡、直至傍晚才喝的茶湯極為相似。
這些經過長時間放置之後的茶湯,其中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較大變化。由於白天的氣溫比晚上高,在白天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中的變化甚至比「隔夜茶」更為劇烈。
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最主要的變化是其含有的茶多酚經過氧化逐步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導致茶湯的顏色不斷加深。因此,一杯清澈碧綠的茶湯放置久了,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會失去原有的綠色,而不斷增加黃色、紅色的程度,茶湯的澄清度也會下降,而變得越來越渾濁。不過,這些氧化產物都是無毒的,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曾有說法是「隔夜茶不能喝」,否則容易得癌症。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茶葉經放置過夜後,其中的一些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二級胺類物質並非茶湯中所特有,而是廣泛存在於很多種食物中,尤以醃臘製品中含量最多。即使是「隔夜茶」,人們從茶湯中攝取的二級胺類物質數量極為有限,遠低於人們從任何一種主食或蔬菜中攝入的量。
再者,二級胺類物質並不等同於致癌物亞硝胺,二級胺類物質本身並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條件下與硝酸鹽共同存在、並發生化學反應才能形成亞硝胺。所謂的特定條件,包括酸堿度、微生物和溫度等多種因素,也就是說,並非茶湯中含有二級胺類物質和硝酸鹽就會產生亞硝胺。
此外,亞硝胺的致癌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即在人體內要達到一定的含量時才會產生致癌作用。據研究,亞硝胺要達到每千克體重吸收100至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需要持續性大劑量的服用。盡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亞硝胺,但其含量並不比其它食品中的含量高,根本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
反之,人們在正常喝茶的時候,可以從茶湯中攝取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而這些化學成分都能夠有效地阻止人體合成亞硝胺,是亞硝胺的天然抑製劑。
盡管如此,也並非說「隔夜茶」不存在安全隱患。由於茶湯放置時間過久,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物質是細菌、黴菌繁殖的有效養料,因而,茶湯在長時間放置的情況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導變質。
在茶湯的放置過程中,伴隨著茶湯溫度的下降,所含有的茶多酚和維生素等物質大多發生化學變化,導致茶湯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其營養和保健價值也隨之下降。從喝茶的科學性來說,還是要提倡現泡現飲,盡量避免喝「隔夜茶」等放置時間過久的茶湯,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茶葉的價值,為人們健康提供最好的營養和健康成分。(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
「隔夜茶」是指頭一天衝泡、經隔夜放置的茶湯。從科學的角度來理解,「隔夜茶」實際上是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與早上衝泡、直至傍晚才喝的茶湯極為相似。
這些經過長時間放置之後的茶湯,其中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較大變化。由於白天的氣溫比晚上高,在白天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中的變化甚至比「隔夜茶」更為劇烈。
經長時間放置的茶湯,最主要的變化是其含有的茶多酚經過氧化逐步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導致茶湯的顏色不斷加深。因此,一杯清澈碧綠的茶湯放置久了,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會失去原有的綠色,而不斷增加黃色、紅色的程度,茶湯的澄清度也會下降,而變得越來越渾濁。不過,這些氧化產物都是無毒的,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曾有說法是「隔夜茶不能喝」,否則容易得癌症。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茶葉經放置過夜後,其中的一些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二級胺類物質並非茶湯中所特有,而是廣泛存在於很多種食物中,尤以醃臘製品中含量最多。即使是「隔夜茶」,人們從茶湯中攝取的二級胺類物質數量極為有限,遠低於人們從任何一種主食或蔬菜中攝入的量。
再者,二級胺類物質並不等同於致癌物亞硝胺,二級胺類物質本身並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條件下與硝酸鹽共同存在、並發生化學反應才能形成亞硝胺。所謂的特定條件,包括酸堿度、微生物和溫度等多種因素,也就是說,並非茶湯中含有二級胺類物質和硝酸鹽就會產生亞硝胺。
此外,亞硝胺的致癌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即在人體內要達到一定的含量時才會產生致癌作用。據研究,亞硝胺要達到每千克體重吸收100至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需要持續性大劑量的服用。盡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亞硝胺,但其含量並不比其它食品中的含量高,根本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
反之,人們在正常喝茶的時候,可以從茶湯中攝取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而這些化學成分都能夠有效地阻止人體合成亞硝胺,是亞硝胺的天然抑製劑。
盡管如此,也並非說「隔夜茶」不存在安全隱患。由於茶湯放置時間過久,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物質是細菌、黴菌繁殖的有效養料,因而,茶湯在長時間放置的情況下存在滋生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可能導變質。
在茶湯的放置過程中,伴隨著茶湯溫度的下降,所含有的茶多酚和維生素等物質大多發生化學變化,導致茶湯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其營養和保健價值也隨之下降。從喝茶的科學性來說,還是要提倡現泡現飲,盡量避免喝「隔夜茶」等放置時間過久的茶湯,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茶葉的價值,為人們健康提供最好的營養和健康成分。(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