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菜小记 [2009/03]
- 新老盛会空前 文学之树常青——“朱启作品学术研讨会”掠影 [2010/05]
- 自嘲 [2009/10]
- 揭秘夺走罗京生命的真实原因,斩断淋巴癌的致命黑手 [2009/06]
- 由这里走进地狱之门 [2009/05]
- 天佑吾师 [2009/03]
- 写作、赚钱、泡妞及其它 [2009/03]
- 永不停息的探索与追求 [2009/05]
- 生日的答谢 [2009/07]
- 冲浪 [2009/03]
- 从盖斯诺传来的枪声——张纯如逝世5周年祭 [2009/11]
- 我看网络写作与出书 [2009/03]
- 挑战命运极限,无臂飞上蓝天 [2010/03]
- 人在节口上,就该紧紧咬住牙——2009年,我的文学历程 [2010/03]
- 梦中女郎 [2009/03]
- 生 活 [2009/04]
- 母亲1960 [2009/11]
- 盼 [2009/05]
倍可亲原创编辑注:本文为倍可亲原创,转载者请保留网站和作者信息!欢迎海外作家和原创写手加盟本站。
种菜小记
朱 启
人生尽管多姿多彩,但有时也让人感觉无奈。而我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作为陪读来到美国,身份的拘囿,让我不能寻找工作;英语的蹩脚,又令我无法入校读书。但是,日子却需要年复一年地艰苦熬过,除了洗衣做饭忙家务,见天上网浏览那些过眼云烟般的花边新闻,这也不是个长法。为了打发时光,利用美国地广人稀的优势,开荒种菜,倒也成为落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于是,我便来到学校的住宅管理办公室,申请了一块专为学生家庭配置的菜地,把杂草除净,把土地深翻整平,然后播下几样种子。
最初那阵,种植的蔬菜类型单调,只是一些从超市里顺带买来的便宜货,像胡萝卜、土豆以及大葱之类。K-mart和周日早市上,倒有成包的菜种和现成的菜苗,但都贵得令人咂舌。尤其是乍来美国,每当花钱购物时,总爱先在脑子里把美元折兑成人民币去使用,像这样花费一两美元去买一小包区区几十粒的菜种,或者三棵五棵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菜苗,那又如何舍得?
为了增添蔬菜种类,只好到别人菜地边上的垃圾箱里,去挑捡那些被人家间出扔掉的瘦小菜苗,然后栽种到自己的园子中,仔细地浇灌培育。渐渐地认识人多了,有时便从中国学生那里得到些许韭菜、黄瓜、茼蒿、香菜之类比较难得的菜种或者菜苗,并逐渐学会在适当的季节预留和采集这些蔬菜的种子。
在四季如春的南加气候滋润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园子里的蔬菜种类就日渐繁多起来。从开春的菠菜、茼蒿,夏季的黄瓜、芸豆,到秋冬的白菜、萝卜,一季连着一季,一茬挨着一茬,菜园里四季常青,收获也连绵不断。
最令我感到骄傲的,就是那颗栽种于去年仲秋,生产于今年盛夏的佛手瓜,可谓是开创了我陪读三年以来种菜历史上的最高收成。截至如今,整茬的果季下来,共采摘肥硕鲜嫩的佛手瓜果三百磅有余。除开夏秋两个季节,自家凉拌、热炒、腌咸菜、蒸包子等随意性食用,以及馈赠友人之外。时下,还在居室的阳台上,余留了五六十磅的入冬库存呢。
蔬菜收获多了,自家吃不了,就开始赠送朋友。其实,这也算不上是故作大方。反倒是因为有时候领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又囊中羞涩,缺少现钞回馈,便拿新鲜的蔬菜来顶替,这往往要比从商场里购买礼品,更受大家欢迎。由于是现摘现送,新鲜水灵,不施化肥,不撒农药,不做加工,没有污染,地地道道的保健食品,吃着自然也就更为可口与放心。
有的时候,邀请友人来菜园里采摘,倒也算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年逾古稀的瑞芳大姐,携带夫君来到菜园。因为年长,而不便跨越菜园边围那有些过高的栏杆,于是便请我为他们代劳采摘。我在园中挑选,大姐在外头吆五喝六地直叫唤:“那个,那个。不,是右边的那个!还有左边连着的这几个,统统给我摘下来,那是我看见的!”大姐的神态话语,简直不亚于任何一个烂漫活泼的十来岁少女。由此让我猛地联想到,倘若能够唤回人们的青春年华,这菜园的功用又该是多么的神奇!
来美国日子久了,有的时候,少不了要跟一个锅里摸勺子的妻子拌上两回嘴。如果是在国内,当然可以亮开嗓子,大吼大叫地施发一阵子大男人的威风。可是,如今就时过境迁了。即使受了气,也得忍气吞声。因为这是在美国,仗力欺人,老婆自然不干;声音高了,影响邻居,同样也会被报警。无奈之下,便走进菜地,挥汗如雨地劳作一阵子。慢慢的火气也就消了,身子也就乏了,然后返回家门,平心静气地向着老婆陪笑脸。当然,在女人贪婪本性的支配下,见到我把那分文不需的鲜嫩蔬菜带进厨房,老婆原本那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的可怖面孔,立马也就由阴转晴地和软下来……
每逢心情不爽的时候,来到菜地,就仿佛离却了所有的人世纷争,心理上自然也就获得了极大的调节与放松。面对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叶和一束束含苞待放的花蕾,就仿佛见到了阔别重逢的亲人及老友,那样振奋,那样亲切。经过一番寂静无声的潜心对话,心头的压抑和积郁转瞬间便一扫而光,剩下的唯有恬适和安然。
在搭理菜园的过程中,有时也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观察认识。今年夏天,园子里有几株老是长不大的黄瓜,不知是菜苗过于稠密,还是施肥欠缺的原因。一直到整个盛产蔬菜的黄金季节到临,其它那些同时栽种的黄瓜,苗儿已经茁壮成长,藤壮叶肥地爬满了架子。可是,这几株黄瓜却依然行动迟缓,如同侏儒,让人拔掉不舍,瞅着有气。不料仔细观察,却又发现在每一株黄瓜根部的秧蔓上,已然竭尽全力生长出了自己的果实。但与别的黄瓜不同,这些侏儒黄瓜一根根腰细顶粗,歪歪扭扭,简直有些奇形怪状了。可是,待我用心地把它们洗刷凉拌,细细品尝,居然清脆可口,味道一点儿也并不差。
另外是在开春的时候,曾经用尽心思,搭好架子种植了大片的芸豆,这东西好吃,除了自家乐于享用,就是馈赠友人也颇受欢迎。可是,越是好的东西,就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你拉我扯地不多久就摘个精光。等到每逢开桌上菜的时候,妻子免不得就会念叨起来:“芸豆还有没?”在个人内心感觉愧疚之余,蓦然把目光投向菜园周边的杆架拦网,巡视那些在不经意中洒下的种子,它们都已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年,而且青枝亮叶地长势活鲜。不由得乘着兴致凑近过去,动手拨弄那些鲜枝嫩叶,突然发现了密匝枝杈遮掩下的穗穗花蕾,连同棵株根部的条条芸豆。而把这些边边角角的收获汇集起来,居然得到十分可观的大半篮子!意外的发现,豁然令我想起了自己平日里那些信手拈来的笔记随想,是否也有若干的至理珍言蕴蓄其中呢?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类文章难于登上大雅之堂,但自己只要凭着兴致信笔写去,久而久之,不也可以集腋成裘,编织巨著嘛!
种菜,不仅令我在个性陶冶和亲朋和睦方面深深受益,同时,也让我获得在感悟自然方面的充实与快乐!
2006年9月初稿,2008年2月修改于美国加州。
作者简介:朱启,本名:张玉洪,男,山东诸城人,旅美作家,现居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市。为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北美圣谷华文作家协会荣誉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导专业、北京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研究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文学硕士课程班,擅长戏剧文学与人物传记创作。主要作品有电视剧《风筝误》《在这片热土上》;话剧《庭院深深》《砖偷》《候车》《爱情变奏曲》《奥运拉拉队》;诗歌《珍贵的爱》《嫉妒》《扎根心灵的记忆》;散文《天佑吾师》《在母亲离去的日子里》《父亲的骨气》《Stop!忽悠》;诗歌《祖国,我想对你说》《日出》《冲浪》《薄奠》;学术论文《笑的艺术——喜剧学习与创作漫笔》《评<巴尔>——兼论香港“剧场在行动”》;散文、传记文学作品集《耿耿公仆心》《托起属于自己的太阳》《无悔人生》以及正在北美报刊连载中的《美国前移民官杨安伦办案故事系列》《世界富豪经商探秘系列》《洛城作家素描系列》《北美成功人物小传系列》《教会人物素描系列》《世界富豪经商韬略系列》等。在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海内外文艺创作奖多次。E-mail: zqi666@hotmail.com